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暑证

暑证

暑证,中医病证名。指感受署热之邪,耗气伤津,以发热口渴、神疲气短、心烦头晕、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乾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

感受暑气。

病机

暑性炎热,迫津外泄,出现恶热、口渴、汗出、尿黄;气随汗泄,则身体疲乏,脉虚数;暑热炽盛,可见舌红、苔黄。中暑多为夏季人在烈日或高温下劳作过久所致。暑热炎蒸,上扰清窍,内灼神明,因而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暑热伤及筋脉,筋脉拘急,故见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暑热灼伤营阴,则舌绛乾燥,脉濡数。

辨证要点

夏月有感受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渴、汗出、疲之、尿黄等。

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睏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或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或见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常见证型

伤暑

临床表现:身热,多汗,头痛无力,气少倦怠,噁心、胸闷、口渴喜饮,脉虚数。
治法:解表清暑。
常用方剂:王氏清暑益气汤。
常用中药: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中暑(阳暑)

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头晕痛,噁心呕吐,身热,烦躁,无汗,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厥冷,脉大而虚,或虚而数。
治法:急用芳香开窍,醒后用甘寒清热。
常用方剂:白虎汤、生脉散。
常用中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五味子、麦冬。

暑湿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午后为甚,并有胸闷噁心,食欲不振,四肢睏倦,大便溏,尿黄,舌苔黄腻,脉濡。
治法:清暑祛湿。
常用方剂:东垣清暑益气汤。
常用中药:黄芪、苍朮(泔浸,去皮)、升麻、人参(去芦)、泽泻、神曲(炒黄)、橘皮、白朮、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青皮(去白)、黄柏(酒洗,去皮)、葛根、五味子。

冒暑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舌苔薄腻。
治法:祛暑化湿,疏表散寒。
常用方剂:藿香正气散。
常用中药:藿香、紫苏(去梗)、厚朴(姜制,炒)、茯苓(去皮)、陈皮、白芷、半夏(汤洗七次)、桔梗(去芦)、大腹皮、白朮、甘草(炙)。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