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是2012年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小华。

基本介绍

  • 书名: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 作者:周小华
  •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0

基本信息

[产品名称]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作者] 周小华 等着
[出版日期] 2012-10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开本] 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定 价:32.00元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调整与最佳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传播信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传播学上得以充分体现。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重构,赋予马克思主义传播以新的路径选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接、融合、互动与创新,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本书特点

 时代性: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媒体技术,赋予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内容和形式,本书将向您展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气象。
 传播性: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引导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本书以新媒体的发展为背景,也将极大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通俗性:“马克思主义”,并不总是抽象的,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全媒体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001
一、传播信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传播学效应/002
二、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描述:
马克思主义“三化”进程中新媒体功能定位/008
三、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分析: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全方位“三化”/012
四、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重构:
建立新媒体环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015
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接与融合、互动与创新: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丰富和发展/017
第二章 全媒体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三化”/021
一、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基本前提/022
二、马克思主义“三化”的三重境界/027
三、新媒体技术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基本要求/034
第三章 新媒体的多样化形态与马克思主义
传播方式的多样化/039
一、新媒体的传播现状分析/040
二、新媒体传播的特性/046
三、重点新兴网路传播工具/051
四、新媒体技术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影响/057
五、将网际网路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载体/06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传播在新媒体中的注意力分析/067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传统媒体中的注意力特徵/068
二、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注意力的挑战/072
三、提升马克思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注意力/077
第五章 数字出版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探讨/093
一、数字出版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094
二、数字出版中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资源的重组与整合/103
附录:数字出版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生产和创新的基础/110
第六章 数位化学术期刊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129
一、数位化传播已成为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130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在学术期刊数位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138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在学术期刊数位化新趋势中的应对举措/142
四、他山之石:美国学术期刊的数位化借鉴/148
第七章 新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
和方式的创新/153
一、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导向,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154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最佳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157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举措/159
四、微播时代—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166
第八章 典型案例分析/173
案例一:主流新闻网站在马克思主义传播方面的做法/174
案例二:新华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手机课堂”/176
案例三:新华网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手机党校/179
案例四: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网际网路宣传报导/182
附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网际网路宣传报导
优秀作品和先进单位名单/185
案例五: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资料库/187
案例六:报刊数位化实现从网路版到网站群的跨越/191
案例七: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197
案例八:“两会”的全媒体报导/200
案例九: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
共产党员手机报开通/203
主要参考文献/207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