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潘安(西晋文学家)

潘安(西晋文学家)

潘安(西晋文学家)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着名文学家、政治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潘岳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钟嵘《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王勃《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基本介绍

  • 本名:潘岳
  • 别称:潘安仁、潘安(世称),檀奴,檀郎
  • 字号:字安仁
  • 所处时代:西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河南巩县
  • 出生时间:公元247年
  • 去世时间:公元300年
  • 主要作品:《闲居赋》《秋兴赋》《悼亡诗》
  • 主要成就:西晋文坛三大家之一
  • 官至: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 配偶:杨容姬 
  • 地位:西晋文坛盟主,古代第一美男
  • 典故:潘江陆海
  • 信仰:儒家
  • 籍贯:郑州中牟

人物生平

潘岳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才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今焦作孟州和洛阳吉利区),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当时任尚书僕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受宠,潘岳很憎恨他们,于是在宫殿大门柱子上写下歌谣:“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又被左迁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做县令。潘岳做得有声有色、政绩斐然,朝廷提拔他到京城做财政部官员,后来因为犯事被免职,不久被太傅杨骏引入门下做了太傅主簿。
《潘氏宗谱》中的潘安画像《潘氏宗谱》中的潘安画像
后来太傅杨骏被害夷三族,潘安作为幕僚也在被诛之列,幸亏当时他公事在外又有当权者、楚王的心腹、他的好友公孙弘替他说话(潘岳曾在他贫困潦倒时帮助过他),他被调往长安做县令,因为母亲生病辞官奉养,在此期间与好友石崇附会贾充外孙贾谧,之后升迁做了黄门侍郎,贾谧开阁延宾,召集天下文士潘安、石崇、陆机、左思、刘琨等二十四人,因文采盖世被称为“鲁公二十四友”。他们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贾谧“晋书断限”的功劳是潘安出的主意,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附不已,他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愈发不知足,始终改不掉。
之后赵王司马伦囚禁晋惠帝自立为帝,他的亲信孙秀当上了宰相。原来当初孙秀不过是个下人小吏,潘岳的父亲曾经做过他的上司,当时潘岳因为看不惯孙秀为人狡黠经常鞭挞他,如今孙秀得势遂罗织罪名说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于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当初孙秀当上宰相,潘岳在朝堂上遇见他,问道:“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令还记得当初吗)孙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于是自知不免。当初被收押,石崇和他都不知道对方也在其中,石崇已经送往刑场,潘岳后至,石崇对他说:“安仁,怎幺你也来了!”潘岳回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本意是说两人关係很铁,老了还在一起玩,谁知到竟然成了他们死亡的预言。潘岳的母亲及兄侍御史潘释、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据、潘诜,兄弟之子,已经出门的闺女,无长幼一时被害,唯潘释的儿子潘伯武逃难得免。而潘豹的闺女与其母相抱号呼不可解,于是被赦免。

轶事典故

掷果盈车
潘岳(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左太沖(左思)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白髮悲秋
潘安三十二岁仕途不顺使他那密云般乌黑的秀髮添了几缕银丝,当时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髮初白。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明·无名氏《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潘鬓沈腰。”
花县令
潘安做河阳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令满县栽桃花,浇花息讼甚得百姓遗爱。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称潘安,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而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桃花扇》“家近洛阳之县,不愿栽花”,该典故常用来形容为人潇洒、风流(注意不是男女的风流)。
金谷俊游
当时西晋开国第一开国功臣贾充的外孙贾谧权势滔天,贾谧喜好文学,开阁延宾。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国陆机陆云、齐国左思、中山刘舆刘琨等皆附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他人不得参与。这二十四个人占了当时文坛的十分之七。他们经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饮宴作诗,故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
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前往长安,石崇与众人在洛阳之河阳县金谷别墅设宴相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后人称之为“金谷宴集”,这次聚会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后人王羲之效仿于是有了“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金谷宴集”中“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是酒宴上罚酒的鼻祖。
拙政园
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苏州拙政园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望尘而拜
《晋书·潘岳传》中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翻译过来就是,潘岳性格浮躁,趋于势力,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总是等到贾谧出门,看到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
潘杨之好
潘岳在政治和为官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其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逝世后,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人物特性

总结潘安能够名垂后世的原因,无外乎三点:

相貌

潘安作为男性美符号,他所体现的那种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
《世说新语·容止篇》三十九则中两则描绘潘安的相貌: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沖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九则》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虽然说现有的正史并没有详细地去记载潘安的五官长相如何、身高具体几尺,但是他容貌秀丽却是件不可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成了焦点人物,“冬粉”众多。“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刘孝标注引的《语林》
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髮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即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也没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託着女性对情人、夫君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才华

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来形容潘安与陆机,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潘安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潘安亦是西晋着名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闲居赋》、《秋兴赋》、也很知名在小说中常以“貌若潘安”来形容一个人文採风流并且容貌出众。特指男性。在汉魏晋那个时代,赋写得好是文人最高的成就,潘安的《秋兴赋》、《闲居赋》、《藉田赋》文字优美,富有感情,是那个时代顶峰。潘安、陆机是西晋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文学家,可见后世对他们的推崇。潘岳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情,读者句句能体味到他内心所想,潘岳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这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一般男性文学家的作品这样的风格不多。其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哀辞》、《沧海赋》、《登虎牢山赋》、《狭室赋》、《怀旧赋》。

至情至孝

至情:潘安的《怀旧赋》中这样写道:“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朋友、大儒、扬州刺史杨肇相见,被杨肇赏识,许以婚姻。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对杨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这之后悼亡诗的範畴仅限于悼亡妻子。《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讲“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当然是妒忌潘安的才华,要知道魏晋时期文风是铺垫、堆砌成风的诗体还属于古体诗。
至孝:北宋之前《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岳辞官奉母的故事:“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幺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餵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二十四孝》是唐宋在民间流传的文本记录了二十四个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二十四个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安的弃官奉母,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因为潘安在政治上的趋附不已最终导致夷三族,潘安的母亲以七十余岁的高龄也未能倖免被杀,正因为此虽然潘安至孝但已不足以列入,故把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人物评价

历代诗咏

南北朝·徐陵《洛阳道》
唐·白居易《不準拟二首》
唐·岑参《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唐·杜甫《花底
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唐·李峤《李》
唐·李贺《贾公闾贵婿曲》
唐·李商隐《沈下贤
唐·骆宾王《和李明府》
唐·卢纶《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
唐·孟浩然《送桓子之郢成礼》
唐·沈彬《阳朔碧莲峰》
唐·鱼玄机《迎李近仁员外》
唐·温庭筠《哭王元裕》
唐·韦庄《同旧韵》
唐·薛涛《别李郎中》
宋·黄庭坚《二月二日晓梦会于庐陵西斋作寄陈适用》
宋·陆游《舍北闲望作六字绝句》
宋·刘克庄《跋潘岳悼亡一首》
宋·苏轼《浣溪沙》
宋·宋祁《残花》

历史评价

房玄龄:岳实含章,藻思抑扬。趋权冒势,终亦罹殃。
姚铉:至于魏、晋,文风下衰,宋、齐以降,益以浇薄。然其间皷曹、刘之气焰,耸潘、陆之风格,舒颜、谢之清丽,揭何、刘之婉雅,虽风兴或缺,而篇翰可观。
王夫之:①然其(晋武帝)所用者,贾充、任恺、冯紞、荀勖、何曾、石苞、王恺、石崇、潘岳之流,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②王衍、陆机、潘岳之死,自贼者也。
钱基博:①两晋文章...其一派奇丽藻逸,撷两汉之葩,潘岳、陆氏机云、左思其尤,以开太康之盛。②太康之中,文彦云会;而三张、二陆、两潘、一械,勃尔复兴,踵武前汉,风流未沬,亦文章之中兴也。...二陆则弟逊于兄,两潘则尼不如岳。而冠冕群英,实推潘陆。史称之曰:“机文喻海,岳藻如江。”一世之雄也。然潘之机利而笔不遒,陆之体重而势不骏。潘岳才思清绮,秀爽有余,承建安之风流。③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及长,才藻妍丽,与陆机骈称曰潘陆。岳富于情,机骁于气;而岳特工哀诔之文,巧于序悲,易入新切。

家族成员

长辈

祖父:潘瑾,安平太守
父亲:潘芘,琅邪内史
母亲:邢氏,曹魏太常邢颙孙女
岳丈:西晋扬州刺史杨肇

兄弟

哥哥:潘释
弟弟:潘豹、潘据、潘诜

妻子

杨容姬,扬州刺史荥阳杨肇之女。

子侄

儿子:未取名,襁褓夭折
女儿:潘金鹿,十二岁病死
从子:潘尼,西晋中书令
侄子:潘伯武,诛三族时逃跑倖免

史料记载

《晋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墓冢

据《中牟县誌》记载,在县城西北3里处有潘安墓,那里原是贾鲁河故道河堤南侧,因年深日久,历经多次黄河泛滥沖刷,墓室沉入河底,被沖成了两丈多深的大水潭。墓室是用青砖砌成,清末,大潘庄村里有个叫潘龙蛟的武秀才,为寻墓中宝物,曾潜入水底,没找到什幺宝物,只捞出一块一尺多长的石碑,碑上刻有“潘岳之墓”的字样。墓碑早已无存。
另据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巩县誌》卷十六、十七中记载:“晋潘茈墓《水经注》:罗水又西北经袁公坞北,又西北逕潘岳父子墓,有碑。岳父茈,琅琊太守,碑石破落,文字缺败。”
巩义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该市西南芝田镇北石村村委南2公里处发现潘岳墓,地处坞罗河北岸台地上,北距310国道200余米。墓冢坐落在大片农田中,无地面建筑,现保留下来只有一座土冢,土冢没有打开过。因为没了碑记,不知是潘岳的还是他父亲的。

影视形象

1990年电视歌仔戏《绿珠楼》:沈瑞焜饰演潘岳。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