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神(中医药术语)

神(中医药术语)

神,既是中医学中的概念,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在古代哲学範畴中,神是指调控宇宙万物发生髮展变化的一种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规律。如《周易·繫辞上》说:“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生长收藏,终而复始。”《荀子·礼论》说:“列星随旋,明暗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因此,古代哲学範畴的神,是有关宇宙万物发生髮展变化的认识。而中医学的神,是有关人体生命的认识,与古代哲学的神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研究人体之神的概念、生成、作用及其与脏腑、精气血相互关係的理论,即是中医学的神学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神
  • 类别:中医药术语
  • 出处:《灵枢》

概念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

解读

神的内涵是广泛的,既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其中又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纳为狭义之神的範畴。
在中医学中,神的概念源于古人对生命的认识。古人在生殖繁衍的过程中观察到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便产生了新的生命,认为这即是神的存在。《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生命之神产生后,还需要得到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不断滋养才能维持下去,并逐渐发育成长,处于变化之中。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随着认识的深化,在比类古代哲学中神为宇宙万物之主宰的基础上,又确立了神为人体生命之主宰的概念。人体五脏功能的协调,精气血津液的贮藏与输布,情志活动的调畅等等,都必须依赖神的统帅和调控。于是又产生了神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的概念,故《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并且指出“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中医学中的神与古代哲学中的神,虽然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联繫,但二者在概念内涵和生成来源上是有严格区别的。中医学的神,其产生有着物质依赖性,虽由精生气养而成,但其概念内涵与精、气等物质有明显不同。

中医套用

神的作用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又是生命活动的总体现,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神既由精、气、血、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而产生,又能反作用于这些物质。神具有统领、调控这些物质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的作用。《类经·摄生类》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机能
脏腑精气产生神,神通过对脏腑精气的主宰来调节其生理功能。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物质产生的精神情志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对脏腑之气的运行起到调控作用,使之升降出入运行协调有序。“五脏藏五神”及“五脏主五志”,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神统一观。神的存在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与否的反映。某种有针对性的精神活动还能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达到治病、康复的目的。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盛衰是生命力盛衰的综合体现,因此神的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这些都突出了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宰地位。总之,精、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运行有序,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的代谢平衡,脏腑功能的发挥及相互协调,情志活动的产生与调畅,心理状态的宁静怡然,却病延年的养生之道,都离不开神的统帅和调节。神是机体生命存在的根本标誌,形离开神则形亡,形与神俱,神为主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