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3/4次列车(莫斯科经乌兰巴托至北京的快速列车)
k4(莫斯科经乌兰巴托至北京的快速列车)一般指本词条
K3/4次列车,是中国铁路运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至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的一趟国际联运快速列车,自1959年6月4日起开行,现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客运段国际联运车队负责客运任务。是继K19/20次列车之后连线中国与俄罗斯的第二趟国际联运列车。列车使用德国製造的18型及19型客车,穿越丰沙铁路、京包铁路、集二铁路、蒙古纵贯铁路及西伯利亚铁路,途径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运行横贯欧亚大陆,全程7819公里,是中国铁路开行里程最长的旅客列车。其中北京至莫斯科每星期三在北京站发车,每星期四经由乌兰巴托站,于星期一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站,运行131小时31分,使用车次为K3次(中国境内)、003次(蒙古国境内)、003З次(俄罗斯境内);莫斯科至北京每星期二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站发车,每星期日经由乌兰巴托站,于星期一抵达北京站,运行129小时40分,使用车次为004З次(俄罗斯境内)、004次(蒙古国境内)、K4次(中国境内)。列车由1960年至2010年共不间断行程4200多万公里,往返行走的里程相当于绕地球1000多圈,安全运送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40多万名旅客,被誉为“中华第一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K3/4次旅客列车
- 外文名:K3/4 passenger train
- 开行日期:1959年6月4日(每周1班)
- 承运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承运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所属铁路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 担当客运段:北京客运段
- 列车等级:国际列车、快速列车
- 曾用车次:3/4、1/2、7/8
- 目前车次:K3/4、003/004、003З/004З
- 运行区间:北京—莫斯科
- 主要站点:集宁南、乌兰巴托、叶卡捷琳堡
- 使用车体:18型客车
- 列车冠名:中华第一车
历史
1958年7月28日,铁路合作组织关于协商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时刻表会议在波兰华沙举行,会议商定北京-莫斯科直通旅客列车自1959年夏季起经由蒙古国每周运行一班往返。1959年4月8日,中蒙苏铁路代表会议在苏联伊尔库茨克举行,就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旅客列车的开行签订议定书,自1959年6月1日起生效。
K3/4次列车是中国铁路最早开行的国际联运列车

1959年6月4日,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车次确定为3/4次(中国境内)、1/2次(蒙古国境内)、7/8次(苏联境内),由苏联铁路提供车辆并担当乘务,列车出北京正阳门东站后经由京包铁路运行,在集宁站更换转向架。1960年5月24日,由中国铁路提供车辆并担当乘务的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旅客列车开行,苏联铁路担当的列车停开。5月31日,首趟由中国铁路担当的国际联运列车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月台,以苏联交通部长马斯维切夫为首的苏联各界人士到车站迎接。开行之初,中国主要学习苏联的经验,照抄对方的作业程式、排班制度。早年乘坐这趟列车的大多是因公出差的政府官员、代表团,甚至是省部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车辆在库内检修时有公安人员把守。故而不少人把这趟车称作“神秘的东方列车”。
虽然1960年代至1980年代间中苏交恶,3/4次列车仍然没有停运,但之间曾发生多次冲突,例如1974年苏联克格勃在伊尔库茨克车站扣押列车上的中国驻苏联外交官关恆广。1963年9月7日,由北京铁路局担当乘务的3次列车在苏联边境纳乌什基站遭到苏联边防和海关人员的无理检查,并在9月8日驱逐全体中国列车乘务员和旅客。事发后,中国铁道部3次致电苏联交通部,要求对方採取措施,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9月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外交部长陈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全体列车乘务员,谴责苏联的无理行为。1965年10月12日,集二铁路由轨距1520毫米的宽轨改为1435毫米的标準轨,列车换装及换轮由集宁站改在二连站进行。中苏交恶期间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列车乘务员被要求不得擅自与外国旅客聊天,列车抵达境外车站时,不允许旅客下车拍照留念。中国列车员也怕犯政治错误,不敢和旅客合影,出境时除了《人民日报》不能携带其他报纸杂誌。1983年6月1日,中蒙苏三方正式将列车车次统一为3/4次。
K3/4次列车的国内迴转车水牌

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随着中俄关係快速发展和边贸热的兴起,往返于两国做生意的人员逐渐成为这趟列车的主要乘客,尤其是90年代初,坐车的大多是贩卖国际商品的商人(“倒爷”),客车变成了“货车”。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三次大面积提速,3/4次列车等级变更为快速列车,车次使用K3/4次,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K3/4次列车与K23/24次列车由京包线关沟段改经丰沙线运行。
从北京到莫斯科的车票

2000年代后,K3/4次列车的旅客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从北京到莫斯科的旅客主要是中国旅行团与西方旅游者,为的是欣赏沿途的风光,旺季时常常爆满,一票难求。
自2017年5月10日起,K3/4次列车取消软卧车,只有硬卧(四人一间,无空调)和高级软卧(两人一间,两个包间合用一个洗脸池)两种可以选择。
2019年,俄罗斯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列车车次在俄罗斯境内由原来的003/004次变更为003З/004З次。
列车编组
K3/4次列车使用的18型及19型客车为1995年购自德国车辆生产集团(Deutsche Waggonbau AG,简称DWA,后为Adtranz)下属的阿门多夫车辆厂(Waggonbau Ammendorf),其保留了绿皮车体,车厢内没有空调,供暖来自烧煤,由于途经蒙古、西伯利亚等特殊气候地带,列车一年中有8个月需要供暖,因此往返一趟需要大量的煤,以乘务员添加的煤量来计算,每趟列车上配备27名乘务员,平均每位乘务员往返一次需要消耗4~5吨煤。
列车在中国境内採取13节车厢编组,2017年5月10日起取消硬卧车与软卧车各1辆,现时其中国际联运车厢编组为硬卧车6辆、高级软卧车2辆及行李车1辆,另有3辆硬卧车及1辆餐车为北京至二连区间的国内迴转车。国际联运列车的餐车为单独加挂,在入国境时编挂、出国境前解编,由各国各自负责境内路段。此外列车行经蒙古国及俄罗斯境内也会加挂该国餐车与卧铺车厢。
003З次列车编组中的RW19型高级软卧车

由于中国铁路採用轨距为1435毫米的标準铁轨,而蒙古国、俄罗斯两国铁路则採用1520毫米的宽轨,铁轨宽窄不同,因此列车每次出入境均需要在中国的二连站换轮库更换转向架。整个过程一般是用起重设备将客车整列抬起,原转向架推出,再推进另一轨距的备用转向架。由于换轮和边防检查,列车在二连浩特需要停靠5个小时左右。乘客可以选择留在列车上观看换轮过程,也可以下车在二连站站房休息。
运行区段 | 北京↔莫斯科 | |||
车厢编号 | 无 | 5—6 | 9—10 | 11,13—15 |
车型 | XL18 行李车 | YW18 硬卧车 | RW19 高级软卧车 | YW18 硬卧车 |
运行区段 | 北京↔二连 | ||
车厢编号 | 无 | 0 | 加1—加2 |
车型 (中国铁路) | CA18 餐车 | YW18 硬卧车 | YW18 硬卧车 |
运行区段 | 扎门乌德↔苏赫巴托 | 运行区段 | 纳乌什基↔莫斯科 | ||
车厢编号 | 无 | 0 | 车厢编号 | 无 | 18(K3),3(K4) |
车型 (蒙古国铁路) | MECT PECTOPAH 餐车 | MECT-18 定员18人 高级软卧车 | 车型 (俄罗斯铁路) | MECT PECTOPAH 餐车 | MECT-36 定员36人 硬卧车 |
机车交路
K3/4次列车在中国境内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机务段使用和谐3C型电力机车担当北京至集宁南间机车交路,北京司机与集宁司机在大同站轮乘,集宁南至二连由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机务段使用东风4D型内燃机车担当,由集宁机务段机车乘务员值乘。中蒙边境由蒙古国铁路的CKD4B型柴油机车担当二连至扎门乌德间机车交路,蒙古国境内扎门乌德至苏赫巴托由蒙古国铁路的2M62MM型柴油机车或2TE116型柴油机车(俄语:2ТЭ116)担当,中途在乌兰巴托站换挂,中国二连至蒙古国苏赫巴托由蒙古国铁路司机值乘。蒙俄边境由俄罗斯铁路的TEM2型柴油机车(俄语:ТЭМ2)担当苏赫巴托至纳乌什基间机车交路,俄罗斯境内纳乌什基至乌兰乌德由俄罗斯铁路的2TE10M型柴油机车(俄语:2ТЭ10М)担当,乌兰乌德至莫斯科由俄罗斯铁路的电力机车担当,蒙古国苏赫巴托至俄罗斯莫斯科由俄罗斯铁路司机值乘。
俄罗斯铁路的EP2K型177号机车牵引003З次列车运行在西伯利亚铁路

运行区段 | 本务机车 | 配属 | 司机更替 |
---|---|---|---|
北京↔集宁南 | 和谐3C型电力机车 | 京局京段 | 北京/集宁司机 在大同轮乘 |
集宁南↔二连 | 东风4D型内燃机车 | 呼局集段 | 集宁司机 |
二连↔扎门乌德 | CKD4B型柴油机车 | 蒙古国铁路 | 蒙古国司机 |
扎门乌德↔乌兰巴托↔苏赫巴托 | 2M62MM型柴油机车 2TE116型柴油机车 | ||
苏赫巴托↔纳乌什基 | TEM2型柴油机车 | 俄罗斯铁路 | 俄罗斯司机 |
纳乌什基↔乌兰乌德 | 2TE10M型柴油机车 | ||
乌兰乌德↔马林斯克 | EP1P型电力机车 | ||
马林斯克↔(巴拉宾斯克)↔巴列济诺 | EP2K型电力机车 | ||
巴列济诺↔弗拉基米尔 | ChS4T型电力机车 | ||
弗拉基米尔↔莫斯科 | ChS7型电力机车 EP2K型电力机车 |
注:为机车回库的需要,可能在巴拉宾斯克增加换挂一次。
时刻表
中国与蒙古国无时差,中国与俄罗斯时差为5小时。
K3次/003次/003З次 | 停靠站 | 004З次/004次/K4次 | ||||
天数 | 到点 | 开点 | 到点 | 开点 | 天数 | |
当天 (星期三) | — | 7:27 | 北京 | 14:35 | — | 第七天 (星期一) |
10:40 | 10:50 | 张家口南 | 11:09 | 11:15 | ||
15:27 | 15:43 | 集宁南 | 6:37 | 6:55 | ||
18:03 | 18:05 | 朱日和 | 4:07 | 4:09 | ||
20:18 | 0:59 | 二连 | 21:00 | 2:00 | 第六天 (星期日) | |
↑中国 / 蒙古国↓ | ||||||
第二天 (星期四) | 1:25 | 2:40 | 扎门乌德 | 18:50 | 20:35 | 第六天 (星期日) |
6:15 | 6:50 | 赛音山达 | 14:49 | 15:20 | ||
10:13 | 10:30 | 乔伊尔 | 11:22 | 11:37 | ||
14:35 | 15:22 | 乌兰巴托 | 6:50 | 7:30 | ||
17:59 | 18:14 | 宗哈拉 | 3:45 | 4:00 | ||
19:54 | 20:24 | 达尔汗 | 1:41 | 1:54 | ||
21:50 | 23:29 | 苏赫巴托 | 22:29 | 0:14 | 第五天 (星期六) | |
↑蒙古国 / 俄罗斯↓ | ||||||
第二天 (星期四) | 19:14 | 21:04 | 纳乌什基 | 14:57 | 16:47 | 第五天 (星期六) |
21:48 | 21:50 | 吉达 | 14:10 | 14:11 | ||
第三天 (星期五) | 1:20 | 2:05 | 乌兰乌德 | 10:02 | 10:47 | |
7:15 | 7:17 | 斯柳江卡 | 5:20 | 5:22 | ||
9:52 | 10:22 | 伊尔库茨克 | 2:50 | 3:13 | ||
14:42 | 15:12 | 济马 | 22:05 | 22:35 | 第四天 (星期五) | |
18:43 | 18:56 | 下乌金斯克 | 18:15 | 18:28 | ||
23:24 | 23:41 | 伊兰斯基 | 13:27 | 13:47 | ||
第四天 (星期六) | 3:49 | 4:11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 8:37 | 8:59 | |
9:55 | 10:29 | 马林斯克 | 2:31 | 2:58 | ||
15:51 | 16:09 | 新西伯利亚 | 21:07 | 21:25 | 第三天 (星期四) | |
19:24 | 19:54 | 巴拉宾斯克 | 17:15 | 17:45 | ||
23:26 | 23:42 | 鄂木斯克 | 13:36 | 13:52 | ||
第五天 (星期日) | 2:55 | 3:10 | 伊希姆 | 10:10 | 10:25 | |
6:30 | 6:50 | 秋明 | 6:00 | 6:20 | ||
11:28 | 11:58 | 叶卡捷琳堡 | 1:12 | 1:40 | ||
17:20 | 17:41 | 彼尔姆 | 19:51 | 20:11 | 第二天 (星期三) | |
21:21 | 21:47 | 巴列济诺 | 15:41 | 16:05 | ||
通过不停车 | 格拉佐夫 | 15:09 | 15:11 | |||
第六天 (星期一) | 0:55 | 1:15 | 基洛夫 | 11:58 | 12:13 | |
6:47 | 7:02 | 下诺夫哥罗德 | 5:47 | 5:59 | ||
10:34 | 11:00 | 弗拉基米尔 | 2:36 | 3:02 | ||
13:58 | — | 莫斯科 (雅罗斯拉夫尔) | — | 23:55 | 当天 (星期二) |
列车劫案
1990年代初,经历政治巨变的俄罗斯对生活物资的大量需求让中国人找到了商机,不少有热衷经商的中国人都走上了倒卖小商品的淘金路。由于当时还没有发货渠道,只能通过火车自己带货。3/4次列车是北京通往莫斯科的最便捷陆路通道,于是,原本列车员比乘客多的这趟列车变成了流动的货摊。当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只要一停车,中国人就站在车视窗卖货,经常是车还没到莫斯科,货便已售罄。当时带货的人和偷渡者身上都带有大量美元,这便吸引了不法分子的注意,1992年开始出现了偷窃行为,到了1993年初就变成了抢劫。
K3/4次列车在二连站的换轮库更换转向架(使用第四代18型客车)

1993年5月26日,3次列车驶出中国国境后,中国乘警便按照规定下车,而蒙古国与俄罗斯却没有安排警察上车值守。一伙劫匪因此从几间包房里窜出,闯进列车包厢,向乘客索要护照、钱财,并将受害人捆绑起来毒打搜身,历时十多个小时,劫匪们抢得美元2600多元,人民币2000多元,金戒指4枚。在随后共6天6夜的行程里,这趟列车先后被四伙匪徒洗劫,20多名中国旅客遭到劫持,3名妇女被强姦、轮姦,多人被打伤、刺伤。据警方后来的核实,被抢劫的金额达7000多美元,这便是轰动一时的“中俄列车大劫案”。
劫案发生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以密函形式上报中共中央,公安部迅速成立了中俄列车劫案特侦组,在俄罗斯和中国境内开始了大规模的侦破搜捕,到1994年一共拘捕102人,也有漏网之鱼逃窜到第三国。该案件的最后三名网上通缉犯于2011年全部落网。
蒙古国铁路的2Zagal型机车牵引003次列车停靠在乌兰巴托站

香港导演麦当杰其后拍摄了以该次劫案为背景的电影《中国十大奇案之中俄列车大劫案》,由吕良伟等领衔主演,于1995年在中国大陆上映。2018年1月首播的电视剧《莫斯科行动》也以该次劫案为蓝本。
2012年1月10日,主犯邵迅在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法庭接受审判。
事故
1984年10月29日,4次国际联运列车经由京包铁路运行至土木站内无人看守道口处时,由于一辆拖拉机抢道,列车停车不及与拖拉机相撞,事故造成拖拉机上4人死亡,列车机后3至10位车辆脱轨,中断京包铁路正线行车40小时08分,直接经济损失293万元人民币。因这次事故涉及国际联运列车,中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不久之后铁道部、交通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了《铁路道口通行规定》,要求加强国际列车通过沿线道口的安全管理。
脱轨的4次国际列车(使用第二代18型客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