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油桐根

油桐根

油桐根

油桐根,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的根。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下气消积,利水化痰,驱虫之功效。常用于食积痞满,水肿,哮喘,瘰疬,蛔虫病。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油桐根
  • 别称:桐子树根、桐油树蔃、高桐子根、桐油树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大戟目
  • :大戟科
  • :油桐属
  • :油桐
  • 採收时间:全年均可
  • 毒性:有毒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甘、微辛,性寒,有毒。

归经

归肺、脾、胃、肝经。

功效

下气消积,利水化痰,驱虫。

主治

食积痞满,水肿,哮喘,瘰疬,蛔虫病。

相关配伍

治瘰疬:桐油树蔃和猪精肉煎汤服,能内消。(《岭南採药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8g(鲜者30-60g);或研末、炖肉、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民间常用草药彙编》:“孕妇慎服,多服则发呕。”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洗净,鲜用或晒乾。

形态特徵

油桐,又名罂子桐、虎子桐、荏桐、光桐、五年桐、百年桐、光面桐。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灰色,近光滑;枝条粗壮,无毛,具明显皮孔。叶卵圆形,长8-18厘米,宽6-1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截平至浅心形,全缘,稀1-3浅裂,嫩叶上面被很快脱落微柔毛,下面被渐脱落棕褐色微柔毛,成长叶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被贴伏微柔毛;掌状脉5(-7)条;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几无毛,顶端有2枚扁平、无柄腺体。花雌雄同株,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萼长约1厘米,2(-3)裂,外面密被棕褐色微柔毛;花瓣白色,有淡红色脉纹,倒卵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圆形,基部爪状;雄花:雄蕊8-12枚,2轮;外轮离生,内轮花丝中部以下合生;雌花:子房密被柔毛,3-5(-8)室,每室有1颗胚珠,花柱与子房室同数,2裂。核果近球状,直径4-6(-8)厘米,果皮光滑;种子3-4(-8)颗,种皮木质。花期3-4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根条粗实,表面褐黑色,根皮厚,断面内心白色,较泡松,有绵性。

药理作用

1、驱虫。
2、祛痰。

现代套用

临床用于治疗饮食不消化脘腹胀满,水肿,哮喘,蛔虫病,黄疸和牙痛等。

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下气,治痞满。”
2、《中国药用植物志》:“炖瘦肉服,治足肿。”
3、《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便,止血,消积。”

附注

油桐花:于含苞时採下,放入铁盒中,使生铁鏽,然后将其研粉,油调外涂患处,可治秃疮。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