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名家精品阅读:老舍小说散文

名家精品阅读:老舍小说散文

名家精品阅读:老舍小说散文

《名家精品阅读:老舍小说·散文》主要讲述了,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极为特殊的一位,他的创作并不如其它作家那样由短篇小说或散文为真正开端,而是出手主以《老张的哲学》、《二马》等长篇小说传其文名。他的短篇小说的正式创作起步较晚,始于三十年代。其时,正是我们展示老舍 高深的艺术造诣和老舍创作的精神核心。 老舍的散文比之于他的小说更显得自然而率真。从而使得他们的内心更加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散文是不刻意使用技巧的,完全是凭着作者内心的感受在说话,或者可以说老舍并不认为那是在写作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幺老舍“曾明确表示,不愿任何人收集整理编辑他的散文”,其中包括他的幽默诗文等。 老舍散文中还有不少看似和生命无关的篇目,可以说是老舍从细微的角度,领略和解释生命的某些情绪吧。如《想北平》体现的老舍对北平的爱,也许下可以为我们提供时一步领略和解释老舍这个北平人部分生命的机会。 “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看,看便起了心灵的感应,这个感应便是生命的呼声”,这不光是我们理解老舍精神核心的钥匙,或许也是理解下切大作家大作品的一把钥匙吧。

基本介绍

  • 书名:名家精品阅读:老舍小说散文
  • 作者:高长春
  • 出版日期:2006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807024216, 9787807024217
  • 外文名:Laoshe Novel Prose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页数:216页
  • 开本:4
  • 类型:图书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名家精品阅读:老舍小说·散文》写到,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极为特殊的一位,他的创作并不如其它作家那样由短篇小说或散文为真正开端,而是出手主以《老张的哲学》、《二马》等长篇小说传其文名。他的短篇小说的正式创作起步较晚,始于三十年代。其时,正是我们展示老舍 高深的艺术造诣和老舍创作的精神核心。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夺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姜、励志、成长、成功,等多十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着名作家。1924年在英国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和《二马》,震动文坛。1930年回国,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出版了《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离婚》、《骆驼祥子》等优秀中、长篇小说。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写了大量通俗文艺作品,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新中国成立后,从美国归来创作了《龙鬚沟》、《茶馆》、《正红旗下》等优秀剧本和小说。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曾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并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图书目录

批注式阅读範例
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马裤先生
柳家大院
上任
微神
柳屯的
老字号
断魂枪
正红旗下
小型的复活
我的母亲
宗月大师
诗人
想北平
文牛
养花

序言

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极为特殊的一位,他的创作并不如其它作家那样由短篇小说或散文为真正开端,而是出手就以《老张的哲学》、《二马》等长篇小说传其文名。他的短篇小说的正式创作起步较晚,始于三十年代。其时,正是我们展示老舍高深的艺术造诣和老舍创作的精神核心。
老舍的短篇小说显示了作者艺术视野的开阔,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与鲜活。出现在他短篇小说中的有反动官僚、革命志士、家庭妇女、知识分子;也有土匪、武师、巡警、妓女、小贩、车夫、士兵等等,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老舍把塑造人物作为“小说家的第一任务”,对人物的把握注重“揭示个性”,表现“思想与感情”,从而写出了人物的生存环境,生命状态,使人物形象充满了内心的张力。同时老舍的语言为他的作品增加了艺术魅力。他能用简洁的文笔勾勒出动人的画面,用浅显的语言说明複杂的道理,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做到“话到人到”,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些都足以显示老舍高深的艺术造诣。但这些仅仅部是作为老舍创作精神的艺术显现,理解老舍的精神核心则是我们真正理解老舍的最重要的途径。
如何理解老舍创作的精神核心呢7老舍在他《论创作》一文中说,“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看,看便起了心灵的感应,这个感应便是生命的呼声。”这或许是老舍给予我们理解其精神核心的一种提示。
如《微神》,是老舍很少见的直接描写爱情的篇目。作者採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藉助男主人公连绵不断的独白,表现内在情感的流动,展现了一幕战慄的人生悲剧,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而那个把爱深埋在内心却为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的女孩子的悲惨一生的心灵苦痛,只有像老舍这样和人物的生命有感应的人,才能够有如此深刻的体察和感受。再如《月牙儿》中那一对沦落为娼的母女的故事何以震撼人心呢?主要就在于作者给我们展示出了无助的生命的心灵悲剧。黑暗残酷的现实压迫着孤苦无助的母女,无论她们怎样的挣扎,心中的最基本的吃饱穿暖的人生愿望都被无情摧毁,她们倔强的心灵遭到了无情践踏,她们的生命在绝望中随风飘逝。作者只有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人物的心灵才可以在创作中达到这样的深度,才可以真正地震撼人心。《柳家大院》中的王家的小媳妇为什幺会惨死呢?谁是杀害她的兇手?她的公公,小姑子,丈夫吗?还是贫穷或者是所谓的“文明”呢?如果作者没有对生命的领略,对生命的解释,对人物心灵的感应,何以为这些孤苦的生命呼喊?如果没有这种心灵的感应,何以能对《断魂枪》中的沙子龙保守、没落精神的批判和对他想要执着守住心灵最后一点骄傲的细微体察呢?
当然老舍的不少篇章并没有很直接表现对人物的某种情感,或者说有不少篇章更多地是导向对社会,文化的批判的,但我们可以看到老舍通过对社会文明的批判最终的精神则是完全地指向生命的。
这种对生命的心灵的感应,不只在老舍的小说中,在他的散文中也是丰富而充沛的。
老舍的散文比之于他的小说更显得自然而率真。从而使得他们的内心更加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散文是不刻意使用技巧的,完全是凭着作者内心的感受在说话,或者可以说老舍并不认为那是在写作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幺老舍曾明确表示,‘不愿任何人收集整理编辑他的散文”,其中包括他的幽默诗文等。
也正是不刻意为文,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所以我们可以从更直接的角度理解老舍对别人生命同时也对自己生命的感应。
如《小型的复活》就是对自己的感应,老舍对自己那一段岁月毫不隐讳地展现出来,不管是自己的好处还是自己的坏处,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的生命的轨迹。这些内容的叙述本身就是对自身生命的感应与整理,他也在看自己的生命,也在领略和解释自己的生命。《宗月大师》中,那位极为富有的刘大叔是慷慨助人的,笑声也是洪亮的。财产一空,出家为僧的贫困的刘大叔——宗月大师,仍是慷慨助人的,笑声仍是洪亮的。“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经是个在金子里长大的阔大爷”,这是怎样的生命呢?《我的母亲》中,作为儿子的老舍对母亲那种勤劳、善良、隐忍的描写何尝不是老舍对母亲生命的理解,何尝不是作为儿子对自己生命的感受呢?
老舍散文中还有不少看似和生命无关的篇目,可以说是老舍从细微的角度,领略和解释生命的某些情绪吧。如《想北平》体现的老舍对北平的爱,也许正可以为我们提供进一步领略和解释老舍这个北平人部分生命的机会。
“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看,看便起了心灵的感应,这个感应便是生命的呼声”,这不光是我们理解老舍精神核心的钥匙,或许也是理解一切大作家大作品的一把钥匙吧。
2004年3月于东北师範大学文学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