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厨的餐桌
Netflix美食纪录片.影片分别记录了来自义大利,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瑞典的六大名厨的厨房生活.本片恢宏大气.是关于食物,信念,坚持与创造的故事,动人心魄。
Chef's Table goes inside the lives and kitchens of six of the world's most renowned international chefs. Each episode focuses on a single chef and their unique look at their lives, talents and passion from their piece of culinary heaven.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主厨的餐桌
- 外文名:Chef's Table
- 其它译名:一厨一世界
- 製片地区:美国
- 首播时间:2015-04-26(美国)
- 导演:大卫·贾柏
- 主演:Dan Barber,Massimo Bottura,Francis Mallmann,Magnus Nilsson,Ben Shewry
- 集数:6
- 每集长度:50分钟
- 类型:纪录/生活/美食
- 线上播放平台:爱奇艺
- 豆瓣评分:9.1
- IMDB评分:8.7
剧情简介
Netflix美食纪录片.影片分别记录了来自义大利,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瑞典的六大名厨的厨房生活.本片恢宏大气.是关于食物,信念,坚持与创造的故事,动人心魄。
演职员表
演员表
Dan Barber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Massimo Bottura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Francis Mallmann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Niki Nakayama | ... | Her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Magnus Nilsson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
Ben Shewry | ... | Himself - Chef (1 episode, 2015) |
职员表
Claire Dagress | ... | story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Andrew Fried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David Gelb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John Henion | ... |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Dane Lillegard | ... | co-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Brian McGinn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Lisa Nishimura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Danny O'Malley | ... | story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Matt Weaver | ... | executive producer (6 episodes, 2015) |
Stefano Biraghi | ... | line producer (1 episode, 2015) |
Michael Hilliard | ... | line producer (1 episode, 2015) |
以上信息参考
分集剧情
第1集
以一个故事开头,讲Massimo发明了一个菜谱,继而巧妙地解决了地震引起的芝士堆积。由芝士引出了作为一个主厨对食材的尊重。 年轻时候的迷茫—做传统食物—去世界看看—与心中的厨神近距离接触—为爱放弃好机会回到家乡开店—刚开始的不被理解—最后的成功,构成了整个故事。中间穿插了与妻子Lara相遇相爱的感情。我看见了一个对食物充满激情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主厨。 剧中几个细节让我不经意微笑。首先是电话求婚时的回答:太早了我先要去喝杯咖啡再回你电话。让我有一种一切都是随意却注定的感觉。 中间介绍把传统食物做出新意时提到了tortellini,一盘菜只有六个tortellini,平时一满勺可以吃到十个tortellini,这盘菜连一满勺的tortellini都没有,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这个餐厅太丧心病狂了! 后面那个摔坏的柠檬塔也很有意思,特别是看见厨师们认真把塔底放在甜品顶部再小心翼翼敲破,与名字OOPS!I dropped the lemon tart形成了一种反差萌。 最后的最后Massimo告诉我们,与别人分享幸福与感受,让开心加倍,才是最重要的。
第2集
Dan对食材口感的“执念”贯穿整集。他种草是为了让牛吃了得到更好的牛奶;他给鸡餵红辣椒饲料是为了红心的鸡蛋;他有个农场是为了种出他自己想要的季节性食材。他不断与农场主育种者交流,不断试验,不断探索,只是为了最简单的一个词:味道。 剧中的Dan让我感到是一个有点严肃甚至可以说严苛的人,对自己,也是对别人。他持续要求自己每天在后厨亲自动手做菜,也会因为有人做的东西不对他胃口而发脾气。可是说到十八个月大的女儿,还是会露出温情的笑容。 每个主厨都有成为主厨前的失败。在这一集中,Dan成为主厨前的故事并不像上一集Massino的那幺有条理,而是细碎地穿插在选食材这条主 线中间:在LA麵包店工作被解僱,在巴黎被旁边illegal餐厅带来的困扰。在我看来,Dan并不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主厨,是他的勤奋以及对于食材的执着 才成就了今天的他。 最后问题来了:把营养学家、农业经济学家以及生态学家联繫在一起的是什幺?回答:A plate of food.
第3集
这是一个很随性的老爷爷,给人一种流浪的感觉,生活上追求自由,做起菜来很粗狂,待人爱憎分明。 他会说:有一个工作,有一个小车,有睡觉的地方就够了吗,梦想已经死。可是要像他这样任性地生活是多幺不容易啊。 他从法国学成归来,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主厨,直到遇见了卡地亚的高层,告诉他:你做的不是法国菜。在我看来,这大概是他人生中受到一个大打击吧。然后他变换思路,带着成山的土豆去德国参赛,做了土豆宴,赢得了他在法国的老师都赢得过的大奖。后来他在一个没水没电没路的小镇开了个小餐馆,连他的 女儿都觉得她自己会一直在这里长大结婚,结果他把店关了,去流浪了。现在的他与自己的团队住在一个小岛上,打打鱼,聊聊天,喝喝酒,经常用类似叫花鸡的古法做菜。 总结一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首先要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得到权威认证认可,不然连饭都吃不饱怎幺能够思考人生,而且还要对家人狠下心,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有些自私。 最后他说,wild is calling calling let us go. 每个人都想奔走,却不一定有资本去做。
选集
以上信息参考
精彩评论
食物诚也不欺我
世界上那些最杰出的大厨可能都不在最着名的城市最显赫的街道,因此“寻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走路去吃饭,驾车去吃饭,坐船去吃饭,坐飞机去吃饭,对于好食者来说是一件“政治最正确”的事情,目的纯粹,直达味蕾,涉及精神。
一直在思考,大厨归根结底为何是为大厨,他们为何深藏于世界的角落里,专精的对象是怎样一种存在?毕竟果腹是世界上最为天经地义的事情,饿了就要吃,亿万富翁与街头流浪汉所需的果腹之物在卡路里上并无太大的差别。吃饭与文学音乐又有不同,它有着一种形而下的形态,却又能上升到形而上的体验。低为身体需求,最接地气,高却可以升华为艺术,直达灵魂。
大厨一辈子就做一件艺术品——他的餐厅。深深印刻着大厨审美旨趣的餐厅,像一座每一秒都在运行改变的装置艺术,你走进去,欣赏他的个性,品尝他的滋味,享受他的给与,艺术的表现和接受在你与厨师之间形成体验的闭环,艺术经验就这样在唇齿之间达成了目的。
细心观看大厨们的选址,这种有心的人来入梦的仪式感应该为最大理由,而靠近土地的诉求也同等重要。毕竟,食材的选择是一个实际的硬性标準。那食材如若已经惊为天人,稍加烤制或蒸煮,撒上一撮盐就是人间至美,那我们为何还需要厨师?人类的味蕾深知酸甜苦辣,複合的味觉体验甚至还具有层次体会,这可能是天赐的礼物,于是上天又派下了味觉大师来揭示这个道理,解开此中的秘密。进而配合上视觉听觉的氛围营造,犹如到达世界的尽头。
所谓世界尽收眼底或世界尽在脚下的说法,不过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或只会出现在汽车广告的slogan里。物理性地说,我们也只能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我觉得世界或像一颗切割完美的钻石,地点的转换也只是从一个切面到达另外一个切面而已,而大厨的餐厅放佛是几个切面的侧边线条汇聚的那一个点,可以在意念中成为世界的尽头,从那个点发散的是人性之光,既是口腹之慾又是精神追求,浓浓的人间感。当我身处于一个切面时,总有愿望想要攀爬过那个侧边到另外一个切面看一看,而亲身踏足那个汇聚点,一一布下足迹就是至高愿望。而当我跋山涉水漂洋过海来看你的时候,吃下一口,食物诚也不欺我!
世界上那些最杰出的大厨可能都不在最着名的城市最显赫的街道,因此“寻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走路去吃饭,驾车去吃饭,坐船去吃饭,坐飞机去吃饭,对于好食者来说是一件“政治最正确”的事情,目的纯粹,直达味蕾,涉及精神。
一直在思考,大厨归根结底为何是为大厨,他们为何深藏于世界的角落里,专精的对象是怎样一种存在?毕竟果腹是世界上最为天经地义的事情,饿了就要吃,亿万富翁与街头流浪汉所需的果腹之物在卡路里上并无太大的差别。吃饭与文学音乐又有不同,它有着一种形而下的形态,却又能上升到形而上的体验。低为身体需求,最接地气,高却可以升华为艺术,直达灵魂。
大厨一辈子就做一件艺术品——他的餐厅。深深印刻着大厨审美旨趣的餐厅,像一座每一秒都在运行改变的装置艺术,你走进去,欣赏他的个性,品尝他的滋味,享受他的给与,艺术的表现和接受在你与厨师之间形成体验的闭环,艺术经验就这样在唇齿之间达成了目的。
细心观看大厨们的选址,这种有心的人来入梦的仪式感应该为最大理由,而靠近土地的诉求也同等重要。毕竟,食材的选择是一个实际的硬性标準。那食材如若已经惊为天人,稍加烤制或蒸煮,撒上一撮盐就是人间至美,那我们为何还需要厨师?人类的味蕾深知酸甜苦辣,複合的味觉体验甚至还具有层次体会,这可能是天赐的礼物,于是上天又派下了味觉大师来揭示这个道理,解开此中的秘密。进而配合上视觉听觉的氛围营造,犹如到达世界的尽头。
所谓世界尽收眼底或世界尽在脚下的说法,不过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或只会出现在汽车广告的slogan里。物理性地说,我们也只能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我觉得世界或像一颗切割完美的钻石,地点的转换也只是从一个切面到达另外一个切面而已,而大厨的餐厅放佛是几个切面的侧边线条汇聚的那一个点,可以在意念中成为世界的尽头,从那个点发散的是人性之光,既是口腹之慾又是精神追求,浓浓的人间感。当我身处于一个切面时,总有愿望想要攀爬过那个侧边到另外一个切面看一看,而亲身踏足那个汇聚点,一一布下足迹就是至高愿望。而当我跋山涉水漂洋过海来看你的时候,吃下一口,食物诚也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