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5.25英寸软碟

5.25英寸软碟

5.25英寸软碟

5.25英寸软碟是携带型软碟,它被封装在一个硬质塑胶壳内,塑胶壳上有防尘、防接角的金属保护罩,盘体无裸露,当将此盘放入磁碟驱动器时,计算机会自动移开金属罩而读取此盘中的数据。

软碟有八寸、五又四分一寸、三寸半之分,8英寸的软碟虽然从技术原理上已经很接近现代软碟,但缺陷就是体积过大,携带很不方便,于是5.25英寸的软碟诞生了。

但是之后体积更小、容量更大的光碟的出现,宣告了软碟时代的终结。当然,现在光碟也正在被随身碟(USB disk)等更现代化的存储器淘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5.25英寸软碟
  • 外文名:5.25 inch floppy disk
  • 性质: 软碟
  • 双面单密度: 1.2MB
  • 单面单密度: 360KB
  • 出现时间:1976年

产品简介

5.25英寸软碟是携带型软碟。软碟(Floppy Disk)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碟。软碟有八寸、五又四分一寸、三寸半之分,5.25英寸软碟是软碟时代最受欢迎的产品。

技术参数

软碟在使用之前必须要先格式化,完成这一过程后,磁碟被分成若干个磁轨,每个磁轨又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个位元组。磁轨是一组同心圆,一个磁轨大约有零点几个毫米的宽度,数据就存储在这些磁轨上。 一个1.44M的软碟,它有80个磁轨,每个磁轨有18个扇区,两面都可以存储数据。我们能这样计算它的容量:80×18×2×512≈1440K≈1.44M。档案的大小用位元组表示,但在存储的时候却是以簇为分配单元,即一个簇中不能包含两个档案的内容,也就是说无论一个档案有多小,哪怕它只有一个位元组,一旦它占用了一个簇,那幺别的档案就不能再写入这个簇了,也就是说这个簇中其它还未用上的空间就被浪费了。 每个簇由一个或多个扇区构成,对软碟来说,一个簇只有一个扇区,即512位元组;对于硬碟,簇的大小和硬碟分区大小有关,分区容量越大,每个簇的扇区数就越多。对一个含有5个位元组的档案,它在软碟上至少要占用512个位元组,在硬碟上会更多。 用软碟备份数据是个好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它们可以保存5-8年的时间。在使用软碟时,需要注意:不要划伤碟片,碟片不能变形、不能受高温、不能受潮、不要靠近磁性物质等等。

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容量1.2兆)的软碟机,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
8英寸软碟的出现
第一批商业软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它们对角长达8英寸(20.3厘米);到70年代末,这些庞然巨物可以储存500kb到1.2mb的数据(这取决于它们是单倍还是双倍的容量密度)。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IBM推出的全球第一台PC,是计算机业里程碑似的革命性的飞跃。但是IBM的System370计算机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种计算机的操作指令存储在半导体记忆体中,一旦计算机关机,指令便会被抹去。于是在1967年,IBM的SanJose实验室的存储小组受命开发一种廉价的设备,为大型机处理器和控制单元保存和传送微代码。这种设备成本必须在5美元以下,以便易于更换,而且必须携带方便,于是软碟的研製之路开始了。 4年后又推出一种直径8英寸的表面涂有金属氧化物的塑胶质磁碟,发明者是艾伦·舒加特(Alan Shugart,后离开IBM创办了希捷seagate公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软碟标準“软碟”的父辈,最大容量1.2MB。
5.25英寸软碟的出现
在1976年,5.25英寸(13.3厘米)软碟问世。相对较小的身躯使它迅速取代了8英寸软碟,并且自然成为了刚诞生的个人电脑的标準配置。那时,每一个软碟能储存360kb的数据,而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容量提升至1.2mb。后来拥有更大容量和更稳固构造的3.5英寸(8.9厘米)软碟渐渐流行起来,5.25英寸软碟开始衰落。
到cd普及的90年代初,5.25英寸软碟已经完全消失了。鲜有存储设备拥有5.25英寸软碟这样的神秘感,可以激发用户的想像力。关于它的各种故事和玩笑,在今天看来仍然有趣。由于这些软碟的某部分会一直裸露在外,所以5.25英寸软碟极易受灰尘的影响而无法使用,吹走那些粉尘这些小毛病往往能得到修复。
在当时,学生和吝啬鬼们的一大消遣就是把单面磁碟变成双面磁碟,方法就是在磁碟上合适的地方再开个口(有个打孔器就很方便了)。如果你想让一个可擦写的软碟变成唯读,只需要把边缘的一个小孔封起来。
5.25英寸软碟
软碟是个人计算机(PC)中作为一种可移贮存硬体,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档案的理想选择。软碟有八寸、五又四分一寸、三寸半之分。软式磁碟驱动器则称FDD,软碟片是覆盖磁性涂料的塑胶片。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碟机,5.25英寸软碟机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碟机(也叫5.25寸1.2m软碟机),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碟(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碟(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碟(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碟机,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碟(1.2m)。
5.25 吋软碟 标準mfm格式,使用于 ibm pc 及兼容电脑 早期的 40 轨单密度格式 320kb,单面80轨,随即由 360kb 取代 360kb,单面80轨,改进型 1.2mb,双面80轨 私有编码格式 apple ii 电脑的 disk ii 所使用的专属编码格式。
3.5英寸软碟的出现
5.25英寸的软碟虽然从体积到容量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它还是有很多缺点,比如软碟採用的外包装比较脆弱,容易损坏,体积也比较大。因此很多厂家并没有满足于这种软碟,他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以寻求更为先进的软碟。新一代软碟的开发终于被日本的索尼公司拔得头筹。1980年,索尼公司率先推出体积更小、容量更大的3.5英寸软碟机和软碟,不过刚推出的时候在当时并没有被一些主要PC厂家所接受,市面上流行的依旧是5.25英寸的软碟。

使用技巧

1、不可触摸软碟盘面,因为这样可能擦伤表面或因手指接触后留下指纹,粘上灰尘并发霉。轻则因磁头与盘面距离加大使读写不可靠,重则会划伤盘面使软碟报废。
2、书写标记时不要用原子笔或硬铅笔,因为这样会刻伤软碟表面,引起软碟读写出错。最好使用软铅笔书写标记。
3、不要用橡皮擦抹标籤上的字迹,因为擦抹时掉下的碎屑有可能进入软碟内,引起软碟和驱动器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
4、在使用标籤时,应先将有关的存储内容、标题等写在标籤上,然后再贴到封罩右上方。不能把磁头窗或中心孔及索引孔挡住,否则,软碟不能正常工作。更换新标籤时,应将旧的撕下再贴上新的,这样,才不致使软碟加厚,影响插入驱动器。
5、切不可在软碟上压重物,不然,就可能引起软碟变形,造成永久性损坏。
6、软碟不能放在阳光下直接曝晒,因为聚氯乙稀封罩会因温度过高而变形,致使软碟不能正常记录。
7、不可用夹子或橡皮筋綑扎软碟,保存软碟时必须装入专用盒内,以防造成封罩或介质的破坏。
8、操作时必须保证环境清洁,不允许吸菸、喝饮料,以免污染软碟。
9、软碟应远离有机溶剂,切勿靠近或接触乙醇或含有二氯二氟甲烷之类的物质,以免溶解、溶胀变形。
10、软碟应有正确的存放方式。通常以几片或十片一起垂直立放在纸质盘盒或适当的盘架内,不要水平重叠放置。
11、不可把软碟放在磁铁、收音机、电视机、电机、变压器附近。因为这些物体都会产生磁场,导致软碟上的信息破坏。
12、若软碟在高温或低温下存放过,在使用之前应在正常工作环境下放置5分钟后,再插入驱动器工作。
13、在用新买的软碟存储信息之前,必须对它进行格式化操作,否则,信息将无法存储进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