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及豔后(美国1963年约瑟夫·L·曼凯维奇执导电影)
《埃及豔后》是由约瑟夫·L·曼凯维奇执导,伊莉莎白·泰勒、理察·伯顿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1963年6月12日上映。
该片讲述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为了政治目的,与凯撒联姻,从而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强大帝国。凯撒被行刺后,她又将目标转向大将军马克·安东尼,两人产生了暴风雨般的爱情。
基本介绍
- 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
- 编剧:约瑟夫·L·曼凯维奇
- 主演:伊莉莎白·泰勒,理察·伯顿,雷克斯·哈里森,Hume Cronyn,Martin Landau
- 出品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
- 发行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
- 中文名:埃及豔后
- 外文名:Cleopatra
- 出品时间:1963年
- 製片地区:美国/英国/瑞士
- 製片成本:约4400万美元
- 拍摄地点:义大利、英国
- 拍摄日期:1959年-1962年
- 类型:剧情 爱情 传记 历史
- 片长:251分钟
- 上映时间:1963年6月12日(美国)
- 票房:2600万美元
- 分级:PG-13
- 对白语言:英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0056937
剧情简介
罗马执政官凯撒带队来到埃及捉拿前来投奔的庞培。此时的埃及,正是女皇克莱奥帕特拉(伊莉莎白·泰勒饰)与自己的亲生弟弟托勒密十三世争夺王位的关键时刻,凯撒(雷克斯·哈里森饰)的来访让姐弟俩都对他产生了扶持自己成为埃及国王的幻想。
克莱奥帕特拉让僕人用毯子将自己包裹起来送到凯撒的房间,她独特的见面方式和绝世美貌给凯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克莱奥帕特拉不仅仅拥有美貌,她还拥有睿智的头脑和对政治上的野心。她利用凯撒犯痉挛病的时候给予他无限关爱,让凯撒彻底臣服于她的石榴裙下。
克莱奥帕特拉在凯撒的庇护下成为埃及女王,她和凯撒联姻,并为其生下了儿子。这使克莱奥帕特拉在凯撒心目中的位置更加坚固。三年后,凯撒被罗马推选为独裁者,克莱奥帕特拉带着儿子以隆重的方式来到罗马,受到很高的待遇。但同时也让原本就对凯撒联姻问题持反对意见的罗马元老院更加反感。不久,凯撒便被他的反对者杀害。克莱奥帕特拉感到大势已去,连夜回到埃及。
此后,罗马的又一名将领安东尼(理察·伯顿饰)开始崛起,成为新的执政官。在一次召见埃及女王的过程中,安东尼被克莱奥帕特拉的美貌吸引,成为了她的情人。很快,安东尼留在埃及不再回到罗马,这被罗马人看做是背叛。于是屋大维(罗迪·麦克道尔饰)开始在罗马执政,并攻打埃及。
安东尼与克莱奥帕特拉女王在亚克兴海战中败于屋大维,逃回埃及,他们的军团在陆战中又被打败,安东尼选择了自杀并死在了克莱奥帕特拉的怀里。埃及被罗马军队占领。克莱奥帕特拉失去了情人和权力,她不愿屈服于屋大维的统治,用一条眼镜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Cleopatra | 伊莉莎白·泰勒 | ---- |
Mark Antony | 理察·伯顿 | ---- |
Julius Caesar | 雷克斯·哈里森 | ---- |
Sosigenes | 休姆·克罗宁 | ---- |
Rufio | 马丁·兰道 | ---- |
Octavian - Caesar Augustus | 罗迪·麦克道尔 | ---- |
Germanicus | 罗伯特·史蒂芬斯 | ---- |
Eiras, Cleopatra's handmaiden | 弗兰西丝卡·安妮丝 | ---- |
Queen at Tarsus(uncredited) | 玛琳娜·伯蒂 | ---- |
Agitator(uncredited) | 杰瑞米·坎普 | ---- |
Minor Role(uncredited) | 玛格丽特·李 | ---- |
Senator(uncredited) | 戴斯蒙德·莱维林 | ---- |
High Priestess | Pamela Brown | ---- |
Flavius | George Cole | ---- |
Apollodorus | 西萨尔·达诺瓦 | ---- |
Brutus | Kenneth Haigh | ---- |
Agrippa | Andrew Keir | ---- |
Ramos | Martin Benson | ---- |
Pothinus | Grégoire Aslan | ---- |
Theodotos | Herbert Berghof | ---- |
Phoebus | John Cairney | ---- |
Charmian | Isabel Cooley | ---- |
Achillas | John Doucette | ---- |
Lotos, royal taster | Jacqui Chan | ---- |
Canidius | Andrew Faulds | ---- |
Cimber | Michael Gwynn | ---- |
Cicero | Michael Hordern | ---- |
Cassius | 约翰·霍伊特 | ---- |
Euphranor | Marne Maitland | ---- |
Casca | 凯勒·欧康纳 | ---- |
Pharaoh Ptolemy XIII | Richard O'Sullivan | ---- |
Calpurnia | Gwen Watford | ---- |
Decimus | Douglas Wilmer | ---- |
Brutus | Kenneth Haigh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
Walter Wanger Peter Levathes | 约瑟夫·L·曼凯维奇 鲁宾·马莫利安 达里尔·F·扎努克 | Ray Kellogg 安德鲁·马顿 Fred R. Simpson Richard Lang | 约瑟夫·L·曼凯维奇 Appian Sidney Buchman Carlo Mario Franzero Ben Hecht Ranald MacDougall Plutarch Suetonius | Leon Shamroy Jack Hildyard | 阿历克斯·诺斯 | Dorothy Spencer Elmo Williams | John DeCuir | Herman A. Blumenthal Hilyard M. Brown Boris Juraga Maurice Pelling Jack Martin Smith Elven Webb | Vittorio Nino Novarese Renié |
(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克娄巴特拉演员:伊莉莎白·泰勒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法老,才貌出众,聪颖机智,擅长手腕,一生写就传奇二字。特别是捲入罗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涡,同恺撒、安东尼关係密切,在她死后,埃及成为罗马行省,她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埃及豔后”。
- 安东尼演员:理察·伯顿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凯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之一。钟情于埃及豔后,因此他留在埃及,被罗马人看成是背叛,后来在亚拉兴兵败给罗马之后,安东尼与埃及豔后一同选择了自杀身亡。
- 凯撒演员:雷克斯·哈里森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在他出征埃及时,被埃及豔后魅力所迷,帮助她击败政敌,统治埃及。恺撒后来因与埃及的联姻等事件遭罗马元老院成员的反对,不久被暗杀身亡。
- 屋大维演员:罗迪·麦克道尔恺撒的甥孙,被恺撒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为养子,恺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在亚克兴海战中击败安东尼和埃及豔后的的军队,将埃及纳入罗马的版图。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专辑名称 | 序号 | 曲目名称 | 序号 | 曲目名称 |
---|---|---|---|---|
《埃及豔后》 | 01 | 《Overture》 | 02 | 《Main Title》 |
03 | 《Pharsalia》 | 04 | 《Caesar to Egypt》 | |
05 | 《VIPs/King Ptolemy》 | 06 | 《Pompey's Ring》 | |
07 | 《Gift for Caesar》 | 08 | 《Only Yesterday》 | |
09 | 《Epilepsy》 | 10 | 《Great Library》 | |
11 | 《Moongate》 | 12 | 《Taste of Death》 | |
13 | 《Sympathy》 | 14 | 《Coronation》 | |
15 | 《Fertility》 | 16 | 《Alexander's Tomb》 | |
17 | 《Calpurnia》 | 18 | 《Caesar's Departure》 | |
19 | 《Fire Burns / Son of Caesar》 | 20 | 《Cleopatra Enters Rome》 | |
21 | 《Cleopatra's Barge》 | 22 | 《Most Becoming》 | |
23 | 《Food》 | 24 | 《Antony Cleopatra in Tarses》 | |
25 | 《Bacchus》 | 26 | 《Antony Cleopatra's Love》 | |
27 | 《One Breath Closer》 | 28 | 《Love and Hate》 | |
29 | 《Athens》 | 30 | 《Cleopatra's Ambition》 | |
31 | 《War》 | 32 | 《Interlude/Sea Battle》 | |
33 | 《My Love Is My Master》 | 34 | 《Two Heads》 | |
35 | 《Better Late Than Never》 | 36 | 《Cleopatra's Son/Antony's Camp》 | |
37 | 《Never Fear》 | 38 | 《Grant Me an Honorable Way to Die》 | |
39 | 《Antony's Retreat/Transitions》 | 40 | 《Dying Is Less Than Love》 | |
41 | 《Octavian the Victor》 | 42 | 《Antony... Wait》 | |
43 | 《Epilogue》 | 44 | 《Exit Music 》 |
(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 伊莉莎白·泰勒在该片拍摄期间的化妆和装饰费用高达194,800美元,其中包括了65套戏服,其中有一套戏服竟然是用24卡拉的黄金布料製成的。
- 在伊莉莎白·泰勒的要求下,影片运用托德-AO系统进行拍摄,而托德系统的发明人麦可·托德正是泰勒的第三任丈夫,他不幸在1958年新墨西哥州发生的一起飞机坠毁事故中丧生,而泰勒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项发明的受益人,显然她因此在该片中有了片酬外的另一份收入。
- 曾经与约瑟夫·L·曼凯维奇合作过《凯撒大帝》的马龙·白兰度本是出演安东尼的人选之一,但是由于档期与他当时参演的《叛舰喋血记》冲突,只能作罢。
- 《埃及豔后》是当时好莱坞史诗片风潮的产物,米高梅1959年的一部《宾虚》摘得奥斯卡十一项大奖就足以让20世纪福克斯对《埃及豔后》寄予厚望。为吸引注意力,他们抛弃了原本计画的女主角琼·科林斯,转而启用当时名声正盛的伊莉莎白·泰勒,并公开宣称给予其百万美金的片酬,这在当时已属天文数字,但是事后证明,製片方为这个选择付出沉重的代价。
- 该片几乎搭建了一个罗马城,而影片最后的造价高达4400万美元,算上通货膨胀考虑,相当于2010年的4亿美金之巨。
- 埃及豔后进入罗马的盛景本是该片的重头戏,但是因为灯光问题,导致此景的拍摄进度被延后了数月。当终于可以开拍这个场景时,却发现当时準备扮演埃及豔后儿子的小演员已经长高很多,只能临时换人。
- 为拍成史诗大作,製片方专门安排了金牌製片人沃尔特·华格纳担当该片製片,但是沃尔特却遭遇事业上的滑铁卢,此次失败甚至让他从此彻底告别了电影製片领域。
- 当20世纪福克斯公司于1959年筹划拍摄史诗巨作《埃及豔后》时,他们信心满满的力图创造又一个史诗神作,但是从1960年正式开拍后,整部影片的拍摄过程直到最后的票房都超出他们当初的想像。最终,用3年的时间,20世纪福克斯缔造了一部话题之作,而福克斯公司却没从其中捞到什幺好处,甚至险些破产。
- 伊莉莎白·泰勒和男主角理察·伯顿的绯闻给影片的拍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麻烦,拍摄过程中,伯顿与泰勒却假戏真做,渐生感情,闹得沸沸扬扬,而事后也有人认为,这是20世纪福克斯有意放出的绯闻,但是观众对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以至于有人认为这对此后的电影票房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 影片上映后票房惨败,并遭到观众和影评界的恶评。而在奥斯卡方面,该片当年获得了最终9项提名,却大多为非表演类的提名,被寄予厚望的泰勒没有获得任何成绩,倒是在拍摄过程中更低调的雷克斯·哈里森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提名,20世纪福克斯的最终成绩也是如化妆、视效这样的4个奥斯卡奖项,与《宾虚》的成绩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 20世纪福克斯因为对《埃及豔后》巨大的投入和微小的所得,几乎破产,不得不变卖了263亩的外景地,此后扎努克不得不带领20世纪福克斯公司,通过低成本的流行电影稳住阵脚,并在1965年凭藉《音乐之声》820万美元成本博得1.5亿美元票房的收益才彻底扭转财政困境。
- 该片首次上映时票房仅有两千多万美元,还不及影片投资的一半,为了收回成本,福克斯公司多次重映,到了2004年,票房总算累积到了5千多万。
- 这是伊莉莎白·泰勒和理察·伯顿首次合拍电影,此后他们算上该片共合拍了十一部电影,更开始了他们爱恨交织的恋人生涯,两人两度结婚又两度离婚。
穿帮镜头
- 埃及豔后克里奥佩特拉在片中穿越的一处拱门样式和位置,实际上是她死后300年才出现的。
- 克里奥佩特拉称呼屋大维为“奥克塔维厄斯·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奥古斯塔斯”,而片中的行政院也称呼他为“奥古斯特”。实际上,此时的屋大维还未获得“奥古斯塔斯”的称号,那是在他公元前27年称帝后才获得的称号,而那时,克里奥佩特拉已经死了三年了。
- 在克里奥佩特拉盛大的进入罗马的巡游中,观众可以看到在路上出现了轮胎的车印。
获奖记录
年份/届数 | 奖项 | 种类 | 获奖方 |
---|---|---|---|
1964;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彩色摄影 | 获奖 | Leon Shamroy |
最佳艺术指导 | 获奖 | Herman A. Blumenthal | |
最佳服装设计 | 获奖 | Vittorio Nino Novarese | |
最佳视觉效果 | 获奖 | Emil Kosa Jr. | |
最佳影片 | 提名 | Walter Wanger |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雷克斯·哈里森 | |
最佳音响 | 提名 | James Corcoran | |
最佳电影剪辑 | 提名 | Dorothy Spencer | |
最佳配乐 | 提名 | 阿历克斯·诺斯 | |
1964;第21届美国金球奖 | 剧情类最佳电影 | 提名 | Walter Wanger |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雷克斯·哈里森 | |
最佳导演 | 提名 | 约瑟夫·L·曼凯维奇 |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罗迪·麦克道尔 |
(参考资料)
幕后製作
1959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开始筹拍《埃及豔后》,为了表现埃及豔后那场史诗传奇,製片方首先要做的就是还原当时的宏伟帝国和奢华宫廷生活的场景,在还未有先进特效技术的20世纪60年代,这一切都需要搭起耗资巨大的实景。女主角的伊莉莎白·泰勒,在该片于英国开拍后不久便就患病停止拍摄,直接结果是需要她出场的桥段不得不停摆,由于几乎所有场景都需要泰勒露脸,实际上也导致了整个影片製作过程的中断。由于英国的多变的天气对于泰勒恢复病情十分不利,所以製片方决定将拍摄地转移到罗马,此举导致在英国已经搭建的场景前功尽弃,不得不在罗马重新搭景。当时该片的导演还是鲁宾·马莫利安,终于,在1961年,难以忍受影片拍摄过程的折磨和与伊莉莎白的合作后,他于当年一月辞去导演一职,约瑟夫·L·曼凯维奇接替了他。
拍摄花絮

约瑟夫·L·曼凯维奇是1953年的电影《恺撒大帝》的导演,显然他对《埃及豔后》的大场面和史诗题材具有更强的掌控力。在1961年《埃及豔后》拍摄期间,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金牌总裁扎努克也重返公司,担任主席职务,此时的20世纪福克斯已经财政上陷入困难,他以更有魄力的管理团队推动了《埃及豔后》迟缓的进展,加速了电影拍摄的完成。
经过艰难的拍摄,该片终于杀青。按约瑟夫·L·曼凯维奇的想法,该片应该被剪辑成两部各3个小时的作品为佳,即《凯撒与克里奥佩特拉》和《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但是製片方坚决反对这样的建议。而製片方也在后期製作期间,莫名其妙的解僱了曼凯维奇,但是显然,对于由曼凯维奇亲自在乱局中拍摄完成了的该片来说,让其他人来完成剪辑,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製片方不得不重新请回曼凯维奇,完成了该片的剪辑工作,但是依然坚持单集影片的方式,于是,观众就看到了最后的4个小时的版本。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MCL Films S.A. (瑞士) | Walwa Films S.A. (瑞士) |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美国)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美国 | 1963年6月12日 | 英国 | 1963年7月31日 | 阿根廷 | 1963年9月5日 |
法国 | 1963年9月25日 | 芬兰 | 1963年10月11日 | 西德 | 1963年10月24日 |
日本 | 1963年11月2日 | 瑞典 | 1963年11月18日 | 西班牙 | 1963年12月2日 |
澳大利亚 | 1963年12月5日 | 义大利 | 1964年1月30日 | 丹麦 | 1964年4月29日 |
挪威 | 1964年11月6日 | 土耳其 | 1966年3月 | 苏联 | 1978年2月 |
(参考资料连结)
影片评价
《埃及豔后》的确以惊人气魄重现了古罗马时代一段波涛壮阔的历史,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维奇驾驭大场面的功力还是不简单。影片描述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克莱奥帕特拉为了政治目的跟罗马帝国的凯撒联姻,后来她却跟罗马大将马克安东尼产生了暴风雨般的爱情。这个三角关係的刻划因外部景观的卖弄而相对显得不够深入,但片中几场战役和女王入城的场面则使人叹为观止。(新华网 评)
作为50-60年代好莱坞巨片风潮的产物,《埃及豔后》的拍摄过程可谓是极其奢华。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计算机数位技术,而製作人又一定要追求最真实的效果,结果导致进行大规模的布景修建。例如片中的着名场景,埃及豔后访问罗马的进城仪式,场面雄伟壮观,街道和城门都是用真正的建筑材料搭建,以至于有人说《埃及豔后》剧组打算重建一个罗马城。然而投入和产出并不总是成正比,《埃及豔后》成为电影史上最赔本的影片,而它的失败也为福克斯公司最后的破产种下祸根。当然也有人从中获益,该片的两位主演,好莱坞女明星伊莉莎白·泰勒和英国影星理察·波顿就在拍片过程里假戏真做,演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这也被当时大小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新浪娱乐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