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化镇
善化镇位于台湾台南县中央地带;地处嘉南平原、曾文溪中游南侧,属热带季风气候。行政区北临麻豆镇、官田乡,南邻新市乡,东邻大内乡、山上乡,西接安定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善化镇
- 所属地区:台湾台南县
- 面积:55.3097平方公里
- 人口:43,021人(2008年12月)
基本资料
旧称:目加溜湾、湾里
善化镇

行政区管辖:台南县
行政区类别:镇
经纬度:东经120.17度,北纬23.08度
总面积 :55.3097平方公里
户数 :13,936户
人口 :43,021人(2008年12月)
镇长 :李文俊
区划 :21里360邻
民意机关 :善化镇民代表会
邮递区号 :741
毗邻 :官田乡、麻豆镇、安定乡、新市乡、山上乡、大内乡
历史
善化镇在清朝时名台南府安平县湾里街设“巡司”统辖。
甲午战争割让台湾后,日治时期:1895年(明治28年)改为“曾文兵站司令部”,管辖分为善化里东堡及西堡为行政管理区域。1896年(明治29年)地区划归于“曾文宪兵屯兵所”,同年实施民政改为“台南县湾里办务署”。1898年(明治31年)编入大目降(新化)办务署,改为“湾里办务支署”。1900年(明治33年)实施街庄社制度,分善化东区及西区,设区长统辖。1902年(明治35年)实施地方制度。两区合併为“善化庄”置庄役场。1940年(昭和15年)6月17日升格为“善化街”设街役场。
二战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民国35年)1月20日台湾省乡镇组织规程实施改为善化镇,设善化镇公所,本镇划分21里。
社会事业
大力整治“三乱”行为。2007年该镇整治“三乱”行为的重点是抓典型部门和典型个人,并制定了三项制度,即信息报告制、黄牌警告制、责任追究制,2007年年共查处部门乱收费事件两起,涉及金额1500元,并全部予以退回;为规範市场秩序,2007年7月该镇对农资市场的假冒伪劣和乱涨价情况进行了整治,共查处假农资5吨,乱涨价农资金额5000元,严厉打击了坑害农民行为,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历史沿革
2004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下确领导下,在县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玉蝉实际,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点加强,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五个突破”的工作思路,即围绕经济建设这箇中心,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兴设。抓住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两个重点,实现非公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务输出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个突破,与时俱进,集中精神,开拓创新,推动乡镇经济稳步发展。 2004 年,全乡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 17300 万元,乡镇企业产值 16805 万元,入库税金 340 万元,新发展私营企业 4 个,完成招商引资项目 2 个(黄河纸厂黑液提取企业,乡农业奶牛小区企业),实际进资金 480 万元,契约外资额 1865 万元,外贸出口额 720 万元。 2004 年,先后获得县委、县政府予的农业产出结构调整先进乡镇,农业大菜田开发先进单位,人口与计画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武装部,司法调解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乡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于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主产小麦、玉米,特产莲菜、乌药。以建设“一园四区一大基地,创建一个无粮村”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444 工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园即乡农业结构调整示範园,目前已建成中棚 50 余栋:四区即晋候奶年小区、乡农场奶年小区、水寨肉牛小区、李家庄肉猪小区,目前,奶牛存栏数达 100 余头;,肉牛存栏数达 80 头,即以三旗村为中心,辐身周边村子的无公害疏菜面积已达 2000 多亩,年底可突破 3000 亩;创建一个无粮村就是使东伦村实现无粮食作物种植的目标,目前,东伦村的粮经比已达到了 20 : 80 ,以地膜洋芋为主载品种的三元种植已在东伦村形成规模。
行政区沿革
今日善化镇所在的地方,原为台湾平地原住民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的目加溜湾社(Bakaloan)的活动领域。162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派人到此地采竹,被族人击退;1635年,荷兰人动用武力,族人不敌,遂以椰子、槟榔等物谢罪。此后,荷兰人开始在此地设定学校、教会,并鼓励汉族移民来此开垦。
善化镇

后来明郑王朝将此地划归天兴县善化里,并派军队到此屯垦。在清领时期,此地因位在曾文溪河道转弯处内侧,得名“湾里社”;后因汉人逐渐聚集发展出市镇,改称“湾里街”。日据时期于1920年设“善化庄”,由台南州新化郡管辖,后升为“善化街”,并开始有铁路车站的设定。战后改设台南县善化镇至今。
产业
农业
该镇产业原以农业为主,种植有水稻、甘蔗、草莓、西瓜等农作物,并有利用水稻休耕期间晒制番薯粉(烹饪材料)的产业。
亚洲开发银行

1973年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创设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宗旨为研究改进蔬菜种植技术,以协助开发中国家农民改善生活。该组织总部设在该镇南侧,为当前世界上唯一将总部设在台湾境内的国际组织。
工业
镇区周边自日据时期起,原种植有大片甘蔗,供应善化糖厂生产蔗糖,后因国际蔗糖需求下降而没落;糖厂在台糖公司多角化经营的策略下,转型成一观光服务取向的园区,经营福利社对外贩售冰品等。台湾菸酒公司在镇东设有啤酒厂,为该镇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另自1990年代后期起,该镇南邻新市乡设定南部科学工业园区,园区範围跨越新市、善化、安定等乡镇;近年一些较大规模的高科技或精密製造业厂房陆续进驻园区营运之后,为镇居民带来许多商机及就业机会。
台糖

交通
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
善化车站:1901年善化火车站创建。台南—湾里街(善化)之间开通行驶客货运。平常停靠车次有自强号(少数)、莒光号、复兴号、区间快车、区间车。
“国道”三号(福尔摩沙高速公路)
善化交流道(340)
台一线
台19甲线:善化23.7k(县道178号共线起点)善化24.3k(县道178号共线终点)
县道178号:安定乡 — 善化镇 — 山上乡
兴南客运往来台南、新市、永康、安定、山上、大内、麻豆、玉井。
北子店铁路平交道改建工程动土典礼,于2008年11月8日上午9时在慈善寺西侧广场举行。
名胜古蹟
善化庆安宫:位于善化镇中山路,是一所着名的道教庙宇,主祀天上圣母,1997年荣登为三级古蹟。传说庆安宫所在地原为荷据时期的“荷语教育所”,1685年(清康熙24年)改建为“文昌祠”。1862年(同治元年)毁于大地震后,重建庙宇并改名“庆安宫”。
天上圣母

善化牛墟:与北港牛墟并称为台湾现存两大牛墟,每旬2、5、8日为善化牛墟营业日,时间从清晨五时半至中午止。湾里街牛墟(善化牛墟)是台湾府辖区最早设立,1870年(清同治9年)左右设立于湾里街南门城外(今三民路与文昌路上)。1981年后经四度迁移,现位于善化镇什乃里,路程善化三民路往麻豆方向,到善化镇进学路(善化国小北边)接南126线道往什乃里(看见7-11左转)即可到达善化牛墟。早期牛只交易曾高达1000头以上,因工业社会逐渐取代农业社会,牛只交易渐少,但市况依然热闹受到附近县市民众喜爱光临。善化牛墟市集里跑江湖,卖药品、任何农耕机具、百货杂摊、当季农产品、各式各样衣物、各种点心应有尽有,价格比一般市价低。受中、低消费者欢迎,牛墟日物品交易非常热络人潮拥挤,也是到善化镇体验农业社会时期,享受农村赶集乐趣。
善化糖厂:善化镇溪美里310号,从善化镇三民路接进学路与南122线道交叉十字路口右转(到达溪美派出所前)200米即可到达。善化糖厂现今是台湾糖业公司台南县仅存尚营运製糖工厂、厂内树木成荫环境幽雅,内有台糖产品贩卖部、糖厂招待所,善糖国小造景美观,常是摄影业者拍照取景好地方,善化糖厂联繫附近乡镇许多的人成长记忆,除了糖厂上班、蔗农耕作、甘蔗採收、载运甘蔗糖料五分小火车。夏季夜晚乘凉,享受善化糖厂冰品,平时也是男女谈心处所,假日亲子休闲值得一游好场所。
2007年12月7日善糖文物馆开幕,文物馆主要收藏品有台糖文献、机具文物、木模及糖业历史老照片,历时两年的筹备、动员六名专职员工,到关厂的台糖寻找文物,走访百位服务于糖厂的耆老,且经过反覆辨正,才得以顺利蒐集并安置于馆内。善糖文物馆的收藏品会定期更换,免费参观。
教育
高中:善化高级中学
国中:台南县立善化初级中学
国小:
台南县善化镇善化国小
台南县善化镇大成国小
台南县善化镇茄拔国小
台南县善化镇大同国小
台南县善化镇阳明国小
台南县善化镇善糖国小
台南县善化镇小新国小
宗教信仰
善化人的宗教信仰以传统宗教为主,如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寺庙的数量,以道教的庙宇最多,分布在各聚落。着名寺庙教堂有:
道教
善化庆安宫:位于中山路,供奉主神为天上圣母。1685年于“荷语教育所”原址改建为“文昌祠”。1862年发生嘉南大地震,“文昌祠”遭震坍。于1864年重建庙宇,定名为庆安宫。
清水宫:位于北子店,供奉主神为清水祖师。于1597年自厦门迎回清水祖师金身。
黄帝神宫:位于光华路巷内,供奉主神为轩辕黄帝。于1985年落成。
佛教
佛光山慧慈寺:位于光复路,于1981年7月建寺完成,成立慧慈幼稚园。
慈善寺

慈善寺:位于北子店,建寺年代约于1930年。
基督教
基督教长老会善化教会:位于中山路。于1896年成立福音堂,于1906年建礼拜堂,1925年于现址建礼拜堂。
天主教
天主堂:位于中正路,于1968年10月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