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雕塑之都

中国雕塑之都

中国雕塑之都

中国雕塑之都即山西大同,雕塑是大同这块土地独有的语言,是大同的骄傲,山西大同被称为“中国古代雕塑博物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雕塑之都
  • 地理位置:大同
  •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国雕塑之都

即山西大同,雕塑是大同这块土地独有的语言,是大同的骄傲,山西大同被称为“中国古代雕塑博物馆”。
中国的雕塑艺术历史悠久,从石器时代的岩画制陶,到夏商周的青铜器,再到秦代的兵马俑已发展到高潮,东汉时期佛教东传,给中国带来了中亚雕塑艺术。以至北魏时期,佛教政治化、佛教人格化,帝即佛,佛即帝,佛帝合一。于是在京城以西的云冈开窟五所,为太祖以下五帝各造石像一尊,便由此开了平城雕塑艺术之先河(大同在北魏时期称平城)。这五尊造像最高16.8米,最低13.5米不等。造像风格细眉长目,鼻樑高直,双耳垂肩,口方唇薄,形体雄伟,气势恢宏,宁静典雅,庄严如法,神气逼人,为中国当时最大的佛像。这些造像的神态上体现了中西方的雕刻技艺,气韵上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人物的理解和感情,也惊人的表现了佛与帝的神韵。云冈大佛的工程由北魏高僧昙曜主持,故号称“昙曜五窟”。云冈石窟分早、中、晚三期工程,东西延绵1公里,现存洞窗53所,佛龛1100多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
大同是一座魅力城市,它有着全人类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尤其是大同有着独特的、令人迷醉的古代雕塑作品。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岗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石窟里的造像,雕刻精细,种类繁多,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蹟”;中国最大的龙壁--明代代王朱桂府九龙壁;其薄伽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和天宫楼阁均为国宝。两千多年以来,大同贡献了雕塑的经典,雕塑成为当地文明创造的一种语言,成为大同特殊的文化生命基因,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雕塑自然也就成为大同最具特质、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主题文化。
大同的古代雕塑艺术,无论规模数量,还是艺术特色与价值,在全国堪称无与伦比。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同,云集各个时代的雕塑精品,以其所独有的近10万件雕塑瑰宝称雄天下。特别是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的雕塑艺术,创造了中国雕塑艺术划时代的顶峰。大同打造“中国雕塑之都”,抓住大同文化的主脉,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为现代雕塑艺术提供了舞台和空间,将传统与现代汇聚于大同,并完美结合起来,大同不仅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出色。

雕塑作品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华严寺彩塑

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内。辽代始建,明代始分为上、下两寺。下寺的薄伽教藏殿内有辽代塑像31身,据殿内金大定二年(1162)碑记所载,塑像是“三世诸佛,十方菩萨、声闻、罗汉、一切圣贤”。造像按“竖三世”排列,由北向南依次是过去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每佛身边有胁侍菩萨、弟子共六名,分列左右,如此多的胁侍实属少见。造像面容浑圆,服饰华丽,明显有晚唐风格的影响,细部装饰则业辽代特色,是现存辽代造像的代表作品。

观音堂雕塑

观音堂位于大同城西7.5公里的一座小山岗上。建于辽代。曾毁于兵火。 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大同,观音堂再次毁于兵火。现存的建筑系顺治8年(公元1651年),在旧址重建,屡加修蕞至今。199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布局紧凑。戏台、观音堂、三真殿、台殿楼阁沿中轴线由前至后排列,迭层至高。山门结构为砖门洞,门额上书“观音堂”三字。一座戏台,坐南向北,建造于离地8米高的洞口,洞下是古代车马人行之道。戏台与正殿(观音殿)之间的腰墙相隔,进入腰门,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台和碑廊。正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内增置抱厦以扩大佛事活动场地。殿内正中有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音立像,头饰花冠直达屋顶。观音两侧有2米高的石雕胁侍立像两尊。这些雕像均为金色粉装,系辽代所作。殿内东西两侧伫立着十大明王。壁上还绘有二十四幅画,讲述观音菩萨救难的故事。寺前有三龙琉璃照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照壁,为明代遗物。寺西摩崖上镌有三米见方的双钩“佛”字,据考证为辽代遗蹟。

法华寺雕塑

大同市法华寺位于大同城内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根据清道光十年(1830)的《大同县誌》记载:此寺,“明时建,久废,砖塔存。”寺院占地面积57亩,共成四进式院落布局。沿中轴线主要建筑:山门、天王殿、三士殿、大雄宝殿、法华塔、藏珍楼。三士殿两侧配殿为伽蓝殿和祖师殿,大雄宝殿东西建罗汉堂,其他建筑包括钟、鼓楼,游廊、配殿等。
天王殿内塑有六尊佛像,分别为弥勒佛、韦陀以及风调雨顺四大天王。壁画以祥云、荷花、牡丹、青石等题材很好的烘托出了四大天王的神照场景。六尊塑像,形象生动又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将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化传承的涵义,中外文化相得益彰。
三士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菩萨。塑像灵活生动、面容祥和,东西壁绘有八大菩萨、十方佛,后壁绘有法华法会场景。
大雄宝殿供奉三身佛。佛像庄严而坐,面容慈眉善目,温婉典雅,背光採用悬塑并绘有石绿、深蓝等颜色,使得立体感很强,烘托出佛的庄严,肃穆之感。山墙绘有水陆壁画,又称人神行进图。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内容包括儒、释、道各色人等。

善化寺雕塑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独具风格的普贤阁,它是一处重檐九脊顶方形楼阁。
大雄宝殿是善化寺的主殿,也是寺内最大的殿堂。殿前有宽阔的月台,殿顶梁架构造雄伟,殿内斗拱形制多样,是一处具有民族传统的木构建筑。殿内佛坛正中有泥塑金身如来五尊,端座于莲台,人称五方佛,是金代原作,法相庄严,姿态清雅,衣纹流畅,雕技高超,虽然经过历代彩绘修饰,但仍保留辽金塑像之形态。
三圣殿,是善化寺的中殿,殿内中央三尊像为“华严三圣”。山门是寺内正门,内有天王塑像四尊,这四尊佛教护法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的印象。善化寺内,还有一座五龙壁,五龙色彩艳丽,给寺内增添了活泼欢快的气氛。三圣殿建于金天会六年(1128),该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结构上探合宋辽建筑特点而独具风格,可谓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殿内四根立柱与四根辅柱支撑梁架,庑殿顶式。左右次间各出60度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金代斜拱盛行,硕大华丽者以此为最。殿内用四根金柱支撑梁架屋顶,是辽金减柱、移柱法的突出实例,充分显示出古代建筑之民族古朴风貌。内塑立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普贤菩萨,左为文殊菩萨,称“华严三圣”,取名三圣殿。三圣佛像之前,有二位助侍菩萨侍立,佛坛后面有护法韦驮塑像,手持降魔杵,威武雄健无比。此殿还存有四通碑碣,为研究该寺之重要文献资料,论其建碑历史之最先,碑额雕刻之玲珑,碑文辞藻之华丽,碑刻书法之精湛,惟朱弁撰写之《金碑》誉为佼佼者。金羁朱氏于此寺达14年之久,目睹寺院重修经过而为之记,故不仅文采飞扬,且记载翔实可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