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潭江镇

潭江镇

潭江镇

潭江镇位于韩江中游。东与饶平县新塘镇接壤,西与丰顺县砂田镇分界,东南与丰顺县留隍镇和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毗邻,北与大埔县洲瑞、高陂、桃源镇相连。镇域面积为217.71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有山地28.7万亩,水田8050亩。

潭江镇既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 (畲族)聚居地,又是着名的革命老区,该镇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古镇。由韩江河东岸省道S227线(原县道X072线升级)公路、韩江河西岸留隍大桥西至大埔高陂古野省道S233线公路与县道X027线路交汇,以梅州潭江大桥形成以"H" 字型的交通网路汇集成枢纽中心,是丰顺县北部山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并且是连线该县留隍、砂田、小胜等镇及大埔县邻镇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大(埔)丰(顺)(五)华高速公路全长约130公里,沿途设定互通大埔县高陂互通、丰顺县潭江互通、留隍互通、丰良互通、北斗互通接汕梅高速,汤西互通、郭田互通、河东互通、终点于五华县横陂互通共9个互通出入口。大埔(高陂)至丰顺段将于2018年后动工建设,规划潭江设定高速互通出入口,届时将大大方便和解决韩江中下游两岸十几万人民民众出行难的根本问题。

潭江镇中心区的韩江西岸公路是属于省道S233线由梅州潭江大桥联接梅州、西阳镇、银江镇、砂田镇、潭江镇、留隍镇、归湖镇、潮州、汕头的重要交通主干线公路桥樑,沿韩江河的省道公路前往潮汕平原的路程距离最短、视线好、弯曲少。那里风景优美,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潭江镇
  • 外文名称:Tan Jiang Zhen
  • 别名:白芒社,潭澳乡 
  • 行政区类别:乡(镇)级行政区
  • 所属地区: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
  • 下辖地区: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8个村民委员会
  • 政府驻地:沿江路
  • 电话区号:0753
  • 邮政区码:514371
  •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北部
  • 面积:217.7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6020人(2017年)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畲族风情,官溪春祭(官溪村春祭群星汇聚)
  • 机场:梅县机场,潮汕国际机场
  • 火车站:丰顺火车站、丰顺东站(高铁)
  • 车牌代码:粤M
  • 少数民族:畲族
  • 称号:红陶专业镇
  • 行政代码:441423

政区人口

全镇现辖1个社会居民委员会和18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217.71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16020人(2017年)。其中凤坪村600多人(畲族300多人)。该镇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也是有名的革命老区。
2013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潭江镇
潭江镇下辖:1个居委会和18个村委会
代码
城乡分类
名称
441423126001
121
潭江社区居委会
441423126200
122
潭江村委会
441423126201
220
枫坑村委会
441423126202
220
胜溪村委会
441423126203
220
粉且村委会
441423126204
220
大胜村委会
441423126205
220
富溪村委会
441423126206
220
降福村委会
441423126207
220
丹竹洋村委会
441423126208
220
溪西村委会
441423126209
220
三洲溪村委会
441423126210
220
官上村委会
441423126211
220
官溪村委会
441423126212
220
官下村委会
441423126213
220
社且村委会
441423126214
220
然新村委会
441423126215
220
箭竹村委会
441423126216
220
银溪村委会
441423126217
220
凤坪村委会

圩镇建设

2001年该镇通过招商引资,採取市场化运作,实行双赢的策略,建成了近1平方公里集商住、环保等为一体的沿河综合开发区,共有商铺180多间,现已初具规模。
2004年10月,我镇被省建设厅列为中心镇。2005年完成了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通过评审认定,确保在一张蓝图下规划建设,从此,圩镇建设逐步走上规範化,并形成以新城促老城改造的局面,大大促进了我镇城镇化建设进程。全镇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镇政府所在地设在潭江圩。
为了适应潭江镇中心区未来发展建设的需要,实现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建设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潭江镇人民政府委託广东诚实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丰顺县潭江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7-2030)》。
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範围:规划区範围总面积约为 4.05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梅江韩江旅游产业带南部旅游服务中心;丰顺县东南部公共服务中心;以陶瓷产业为主导的重点城镇;环境优美的滨江生态宜居型特色城镇。
三、人口规模:规划地块可容纳人口规模为2.2万人。
四、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的用地规模为:总用地面积为405.38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139.18.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266.2公顷。
五、规划结构:“一轴一心两节点三片区”
(1)一轴:“城镇空间发展轴”,沿韩江、镇区主要道路南北向延伸贯穿镇区,公共服务、对外联繫的空间延伸轴;
(2)一心:镇区公共服务中心,依託潭江现镇中心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公共服务业为主,带动城镇发展并向周边乡镇和村庄辐射;
(3)两节点:溪西配套节点:韩江西岸生活服务配套集聚点,主要配套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生活性设施,提高韩江西岸生活区的居住质量。
转水配套节点:镇区南部红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兼具生活服务配套集聚点,主要提供社区生活性配套及产业服务。
(4)三片区:潭江综合发展区:该片区以居住、公共服务功能、健康养生产业为主,是潭江镇中心区主要的生活区,城镇风貌主要展示区域和旅游服务功能区。
溪西宜居生活区:该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包含生活性服务配套,为溪西主要生活区。
红陶文化创意产业园:该片区主要为红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依託潭江红陶产业基础,拓展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陶艺体验、陶瓷文化展示、陶瓷研发、陶瓷销售等,并完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六、建设用地使用强度主要控制指标
(1)开发强度控制:参考《梅州市城乡规划局业务管理制度彙编》,立足规划区定位、主要功能、地块用地性质及区位等要素综合衡量确定,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如下:
低强度开发(≤1.0):主要为教育设施用地。
中低强度开发(1.0≤1.6):主要为规划区南部产业用地、仓储用地、北部的娱乐康体用地及西岸沿江的居住用地、老街周边居住和商业用地、文化用地。
中强度开发(1.6≤2.0):主要为镇区的医疗卫生用地、商业用地和部分居住用地。
中高强度开发(2.0≤3.0):主要为韩江东岸沿江居住用地。
(2)建设高度控制 :
控制原则:规划综合考虑临水靠山地区的空间特色,形成沿开敞空间沿水低、城景共享、高低错落的标誌性天际轮廓线,根据建筑所处的不同区域及建筑类型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七、道路交通规划:
路网结构: 规划区内对外联繫道路包括省道和县道。省道S227线(原县道X072改造升级),承担镇中心区联繫梅江韩江产业带重要节点的干道,镇中心区段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20米,转水街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15米左右,出米田、中田段道路宽度为10米。县道X027线是规划区向东联繫大胜、箭竹洋、官溪、凤坪等中心村以及至潮州的交通要道,往西经潭江大桥至砂田、银江、梅州等地。另外,为了缓解镇区道路小且车流量大的多种原因并要求规划建设环城公路(环绕镇中心区)由潭江大桥东经石鼓潭、金山下、刘屋角至川龙坳凉亭、马头山的新建公路。镇中心区道路系统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规划建设。
交通设施:规划镇客运站一个,站场等级为二级,位于省道 S227线公路与潭江坚真大桥交汇处附近;规划保留现状镇中心区潭江加油站(中石化),并对其进行改造升级;规划增设社会停车场4处,其中2处为独立用地,2处结合广场设定;
公共运输规划:规划于现状韩江大桥南端设定一处公共汽车首末站站点。
慢行交通规划:结合现状周边自然资源及梅江韩江产业集聚带建设,规划沿韩江两岸建设两条滨江休闲绿道(省道S227线公路、溪西沿江路),结合现状韩江大桥及规划潭江大桥,在镇区形成环形+放射的绿道网系统。
重点工程
1、潭江大桥(2013年12月20日已建成通车)
梅州潭江大桥建设工程全长550米,宽12米,双向四车道行驶。汽车荷载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通航等级V级,总投资4980万元。
2、沿河商住综合开发区(潭江镇中心区高层建筑-商品房、小产权房)
潭江全貌潭江全貌
潭江大桥潭江大桥
韩江风光韩江风光

交通建设

镇区交通状况:韩江河东岸省道S227线(原县道X072线升级)贯通潭江镇中心区南北主要交通大动脉。韩江河西岸留隍大桥西至大埔高陂古野省道S233线与县道X027线交汇,以潭江大桥形成以 "H" 字型的交通网路汇集成枢纽中心,是丰顺县北部山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并且是连线该县留隍、砂田、小胜等镇及大埔县邻镇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大(埔)丰(顺)(五)华高速公路全长约130公里,沿途设定互通大埔县高陂互通、丰顺县潭江互通、留隍互通、丰良互通、北斗互通接汕梅高速,汤西互通、郭田互通、河东互通、终点于五华县横陂互通共9个互通出入口。
大埔(高陂)至丰顺段将于2018年后动工建设,规划潭江设定高速互通出入口,届时将大大方便和解决韩江中下游两岸十几万广大人民群出行难的根本问题。

经济状况

2007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2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9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726元;分别比上年递增8%、10%、1.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 ‰以下,计画生育率为98%。

茶叶种植

茶叶是该镇农业特色产业,我镇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较高寒的内山片8个村,以凤坪和银溪两地茶叶较为出名,素有“高山云雾出名茶”之称。近年来,该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动种植优质茶,以省扶贫龙头企业“丰顺县凤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託,採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展壮大。该公司生产的“龙星”茶,2001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同年被九运会指定为专用产品,2003年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有机保健食品”。目前,该公司已发展种植了3000多亩的茶园基地(公司和基地均设在凤坪水库库区),种植品种有:水仙单枞、白叶单枞、八仙香、密兰香、芝兰香、锯桃香、鸭屎香等。至2008年,全镇共有茶园1.8万亩,其中新种植1000亩。2007年产乾茶30万公斤,公司实现总产值1263万元,茶农人均收入1090元,茶叶已成为该镇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陶瓷业

该镇瓷土资源十分丰富,生产陶瓷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工艺複杂,技术超群,人才辈出,产品畅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地,素有“陶瓷乡”的美称。1995年,我镇陶瓷最旺盛的时候,全镇拥有陶瓷大小企业90多家,年产值2.5亿元,创税1000多万元(每年有7家创50万元以上纳税大户),能为当地解决就业3500人以上。 陶瓷企业是该镇发展前景和后劲较强的镇域经济,2005年该镇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红陶专业镇。但近年来,因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生产成本增高等三大因素影响,该镇陶瓷发展受阻。至2007年,全镇拥有规模以上陶瓷企业8间,年产值10015万元,创税649万元,2008年仅有6间。

水电建设

该镇东西两岸较低,全境均为丘陵山地,溪流都汇入韩江,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大力兴办水力发电站。至2008年,镇内建成投产的大小水电站有34座,装机容量为2.2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7000多万度。目前,在建的电站有2座,分别是装机容量为240千瓦的大胜溪梯级二级电站和装机容量为400千瓦的官上坪坑电站。

特色农产品

1、茶叶,我镇茶叶品种多样,主产地在高山地区,以单枞茶为主。产品质量高,价格低,有广阔的开发空间。
2、红陶,我镇是红陶专业镇,拥有丰富的优质红陶瓷土,规划有陶瓷专业园区。

新农村建设

该镇官下村自列为新农村建设示範村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科学发展。近年来,共投入500万元,主要是加强对教育、农田水利、路桥和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民众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儘量满足民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008年,重点是做好总投资为12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11栋每栋6层共66套,以住宅和老人活动中心等为一体的官下永庆楼花园小区的建设,以早日解决当地民众居住难问题。该镇新农村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推向全镇新农村建设。

民族文化

(一)、人口、地理概况及由来
丰顺县潭江镇凤坪畲族村位于凤凰山的北部,在县城的正东方向,距县城约115公里,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村畲汉两族总户数110户,总人口618人,其中畲族71户,406人。这里地势较高,海拔840米,最高峰鸡公髻山海拔约1409米,气候寒冷,比潭江镇其它地区约低2~6摄氏度,冬天有霜,素有“山高云雾出好茶”之称,这里盛产茶叶,品种繁多,并成为当地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凤坪,历史上称周公坳,传说过去有周姓人居住而得名,又叫梨树下,有戴姓住过。畲族人来到此地时,已是风吹寨之名,据说因水口(即村口)向着东北方向,北风呼啸而得名。民国初期,这一带长出了许多苦竹,故又称苦竹洞。解放后苦竹枯萎,因其是凤凰山麓下的一块小盆地,而改名为凤坪。
(二)、民族称谓和族源
凤坪畲族,具有共同的民族心理,自称畲客,解放后统称为畲族。
据族谱记载推算,畲族人到达凤坪的时间约是公元1569年,即明穆宗朱载皇隆庆已巳年。目前仍保留着祖公图一卷和两张祖公当上清朝官员的画像,祖公图的内容与凤凰山各处大致相同,“驸王原系东海苍龙,出世于大耳婆左耳,请医,医出耳卵放殿阁,百鸟俱朝,取与医生割之,出一犬子,养大八个月,身长八尺,高四尺,有五色文毛,行至大路中心,超群拔异,其号盘瓠”,后助高辛皇帝除患得与公主成婚,“生得三子一女,皇帝赐名姓盘、蓝、雷、钟,男女自相嫁娶,后盘瓠被山羊击死葬于南京大路上,三子一婿逐散处,各给引于福建广东俱始”。畲族由此得盘、蓝、雷、钟姓氏。
(三)、生活习俗和信仰
凤坪畲族的住房、服饰、节日、婚、丧等习俗现今同当地汉族无甚差异,但同族交流一直沿用畲语。由于交错杂居,交往频繁,相互通婚,相互学习,民族的共同性愈来愈多,以凤坪来说,畲族通汉语,同村汉族也通畲语,并遵循畲族生活习俗。
1、一般节日(按农曆)
春节:拜祖公;
二月二:关爷节,拜关帝爷、祭五穀帝、祈丰年;
三月三:祭扫祖坟;
四月八:祭飞天大王;
端午节:拜祖公;
六月六:老爷节(埋在村庄水口树林中的白沙公王、赤沙公王、左天宫、右社官、五穀帝、土地伯公等);
七月十五:拜土地神,田头伯公;庆祝丰收;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九:重阳节;
九月十九:二阳,拜观音娘娘;
十月十三:村口拜老爷;
十一月冬至:吃甜汤圆糍,在大门、牛、猪、鸡、兔圈等尽贴汤圆糍,意即安度严冬。
2、信仰
畲族人民信仰诸神,如:斗神、灶神、财神、土地神等,较具特点的是“招兵”。畲族人们为了纪念祖先“狗头王”过海取番王头,得神兵神将保护,每三五年举行一次祭祀活动,“招兵”时往往把祖先也请出来,承认自己的祖先是“狗头王”,只限年三十日和正月初一把祖图挂在祠堂,是日全村男女老少均携祭品至祠中叩拜。
(四)、语言
凤坪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其是粤语、闽南语和客家话等多种语言汇萃而成的具有独特的畲语。畲族没有文字,一般记事、历史记载、族谱和祖图的流传都使用汉文。畲族与其他民族日常交流是用潮州话和客家话进行,由于他们同操各种方言的汉族杂居在一起,互相影响,语言比较複杂,但因长期民族交往,各民族间共同性愈来愈多,民族的特点则逐步减少而趋消失。

领导机构

卢科峰(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负责党委、人大全面工作。
彭晓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负责镇政府全面工作,兼管财政工作。
刘亿钦(镇党委副书记):分管党群、政法、综治、信访、计画生育、关工委、工会、招商引资、企业工作,协助书记处理镇党委日常工作。
邓礼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分管消防、安全生产、畜牧、生猪、工商、打私、商业、供销、邮政、通信、教育工作。
官前进(党委委员):分管水利、供水、供电、发电、交通、公路、运输、林业工作。
李万福:组织委员
範文建(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分管党政办公室、后勤、经管、统计、保密、档案、物价、发展和改革工作。
廖畅(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分管武装、民兵、工程监管工作。
宋慧丹(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分管纪检、妇联、共青团、组织工作。
廖宪平(党委委员)分管国土资源、城建、镇村规划、环境整治、旅游工作。
廖铭东(宣传委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专职副主任):分管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文广、科技、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张志坚(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分管公安工作。
官杏然(人大副主席):负责人大、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工作。
张锦华(副镇长):分管农业、老区建设、扶贫工作。
吴品(副镇长):分管计画生育、卫生、医药、药监工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