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

基本介绍

  • 中医病名:儿童先天性白内障
  • 多发群体:儿童
  • 常见发病部位:眼睛
  • 常见症状:失明和弱视
  • 类别:儿童眼病

什幺是儿童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表现

大多数白内障患者病情发展缓慢,视力进行性逐渐减退,且一般无任何不适感觉,尤其是儿童,本身不会诉说病情,如果家长不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眼睛毛病的。那我们如何才能儘早发现孩子的先天性白内障呢?请看如下介绍:

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孩子刚生下来时,一般眼球的前后径比较短,多为远视,视力发育也不健全。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逐渐变长,远视度数慢慢减少,视力逐渐提高。正常情况下,拿一玩具或颜色鲜艳的东西放在3个月大小的婴儿面前,其眼睛或头会随着玩具的移动而有跟随运动。1岁以内婴儿虽然视力较差,但其可主动拾起身边的玩具或拿取食物。如果患儿有白内障(尤其是双眼患者),这些能力明显减弱,即应到医院检查。
对于大一些的儿童,首先表现处的是生活能力下降及不协调。如对看电视及鲜艳的画面不感兴趣,不能够準确拿取小物品或玩具,阅读及写字距离书本过近等。有时可表现为一只眼视物(看书时需歪着脑袋),较同龄儿童行动迟缓,不爱到户外活动,不愿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等。
还有一种表现:孩子出生时双眼球偏小或双眼大小不对称(差别过大),几个月或几年后发现孩子眼珠不自主转动,有时翻白眼或“对眼”,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不良习惯或一般的“斜眼”,无故训斥或打骂孩子,强迫其改正,其实这种眼珠转动是孩子自己无法控制的,它是由于视功能不好或生来就有的。家长若发现孩子有上述情况,应当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看是否有先天性白内障。

注意孩子瞳孔区(瞳仁)变化

正常发育的婴儿,两只眼球大小应基本一致,角膜(黑眼珠)透明,用手电光照射瞳孔可见明显的舒缩反应,晶状体透明。如发现患儿瞳孔区变白或灰暗,无光泽,应马上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球运动

如果发现孩子眼珠不自主的抖动,应积极查找原因,到医院请眼科医生检查患儿有无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等内眼病。

注意检查孩子的视力

正常发育的幼儿,3岁时即可理解动物视力表的图像,因此,家长应儘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视力,以及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此外,给孩子检查视力时要有耐心,多给予表扬、鼓励,争取孩子的合作,这样才能查得準确。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代偿头位

所谓代偿头位,指一只眼视力不好或看不见东西,患儿视物时常用视力较好的眼,导致看东西时歪着脑袋,头部偏向视力好的一侧,只用一只眼视物,如有此种表现,应请眼科医生检查有无先天性白内障。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

先天白内障是儿童失明和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它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5%左右,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和学习,如治疗不及时,对日后的工作也会带来不利影响。虽然先天性白内障分诸多类型,但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由于术后纤维组织的快速增生,使患儿在7-14天内就出现后发障,需再次手术或雷射治疗。
专家指出,现在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白内障摘除+后囊膜撕囊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它可有效的阻止儿童白内障术后的纤维增生,使瞳孔区的视轴保持透明状态,达到一劳永逸。另一关键问题是手术后的视力康复问题,我们正常人的视觉发育在生后4个月到6岁左右是高峰期,在此阶段,哪怕遮挡任何一个眼睛1~2天,就会影响到被遮挡眼睛的视觉成长,使双眼视力发育不平衡,造成弱视。由此可见,无论是单眼白内障还是双眼白内障,由于生后眼睛得不到正常的光学刺激,具有不同程度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同时还有立体视觉、色觉等功能的丧失,即使白内障手术再成功,术后的视力不可能迅速得到提高,还需要做较长期的弱视训练,最终视力得以恢复正常。再者,从弱视恢复的时间来讲,年龄越小,恢复越快,效果越好,所以先天白内障患儿的手术原则上越早越好,争取6个月以内完成。
在摘除白内障后,由于眼睛处于无晶状体眼状态,所以术后要配戴一个10D左右的凸透镜,来弥补眼睛的屈光缺陷,这在弱视训练中非常重要,由于大多数患儿不配合戴眼镜,有学者就提出早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方案,如在4岁之前植入人工晶体,那幺,中间要再次置换人工晶体的度数,以适应眼球的正常发育;如果在6岁以后植入人工晶体,则像成人一样终生不变。现代研究证明,先天白内障的治疗年龄越小,预后越好,早期植入人工晶体眼的视觉功能的恢复要好于单纯配戴眼镜的眼。
先天性白内障是小孩最严重的 致盲性眼病,手术虽 然去除了混浊的晶体(即白内障),但并没有从视功能上提高视力。提高视力才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终目的。因此,术后家长一定要比重视手术更加重视弱视治疗。否则,即使是最成功的手术,也会导致终身低视力或眼盲,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家庭、社会负担。

术后弱视治疗

一、基本概念
二、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弱视治疗难点及解决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为小儿常见致盲性眼病,由于有白内障阻挡视力发育,加之大多伴有眼球震颤或斜视,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几乎都在0.1以下而表现为重度弱视或眼盲,如手术后不及早有效治疗弱视,必将遗留终身低视力或眼盲而成为严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
个性化、阈值视标模组化治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严重弱视最理想的方法。
1.个性化治疗方案:是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及与疗效相关的重要情况,採取高度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最有效治疗的方案。例如:针对白内障患儿的视力、併发症(眼颤、斜视、后发障等),年幼不识视力表等相关病情,採用多元化减颤、策略性盖眼或不盖、预防性或补救性处理后发障、个性化定製低视力阈值增视视标等针对性极强的治疗方案。
2.“等级阈值视标”治疗法:即按低视力阈值视力表查出的视力,或以0.05估量视力制定其阈视力(精细度0.002或以下)训练图示,让患儿在刚好能看见,但稍有一点难度(即精细度)的视标训练中,像爬细小楼梯一样,逐级提高视力。
3.模组化治疗方案:即将多种高效複杂的治疗方法複合在一起,形成简易的、“傻瓜相机样”的操作模组,使家长或小孩很容易学会操作,产生最好的效果。并可在此基础上,按照每个病例的个性化特点,作相应的精确调整,进一步提高疗效。
1.视力极差,仅0.1或低于0.1:传统弱视治疗仪不能提供等级视标进行高精度增视:
由于传统弱视治疗仪只能提供0.1以上的等级视标增视训练,而0.1左右的训练图示数量只有几个,不能分级定量。患儿或看不清最大的训练图示或仅能看清几个,使绝大部分训练图示处于看不清的无效状态。而看得清的少数图示又很容易被记住。因此,增视训练效果极差,很容易耽误病情。
2.查不出视力:因年幼或视力太差(低于0.1),用普通视力表根本查不出视力,或只能凭数手指数的距离推测为0.02或0.04等:用常规弱视仪不能作定量增视训练而耽误病情。
(一)视力极差:常低于0.1,或查不出视力。
解决方案:
1.如能配合查视力,可採用0.05一0.3,精细度为0.002~0.004的高精度阈值视力表查出阈值视力,并
根据检查结果,个性化定製“阈值图示”进行高精度弱视增视训练。
2.如年幼不配合而查不出视力,可按0.05以下视力定製“阈值图示”进行精细图示增视训练。
3.附加辅助增视镜(限4~5代仪),辅助提高能辨识阈值视标的等级,以此增加“阈值图示”的精细
度,减少视力提高的难度而提高增视效果。
4.附加强化增视功能:让视标作水平及前后景深的移动,以刺激中心凹四周视细胞而强化增视。
(二)年龄小、配合度差:
已知,年龄越小,增视效果越好,但配合度越差,可因此耽误治疗最佳时机。年龄与治疗时机的选择如下:
1)1~3.5岁,不能配合,但此年龄段是增视训练最敏感时机,家长应高度重视,积极主动或下狠心协助小孩治疗。
2)3.5~5岁,能配合,但对增视训练的敏感性降低。此期最容易实施精确检查和治疗。应抓住此期配合度高,进行个性化、高精度的强化弱视治疗。
3)>5岁,配合度好,但对增视训练敏感度较低。到7岁前用4代以上高精度强化型弱视仪作为补救性治疗尚有一定效果,不应放弃治疗。
4)术后需小孩配合的关键性检查、治疗项目:
(1)查阈值视力:视力低于0.1的小孩,用普通视力表查不了準确视力,须改用“低视力阈值视力表”查。如不能配合查,则按0.05以下视力处理。
(2)散瞳检影验光:因晶体附着物或残留物、后发障影响,电脑验光不可靠,须人工检影验光。如不能检影,则需去除后发障。
(3)配戴矫正眼镜:手术后大多有较重的屈光不正,须配镜矫正才能帮助聚光焦看清物像。戴镜是弱视治疗的基础,应高度重视,“狠心”坚持。应配两副矫正镜,看远镜及看近(如看弱视仪或书等)镜,每天最好强制性戴镜3小时以上,可以提高疗效。
(4)弱视治疗仪治疗:由于视力太差,加之能配合使用弱视仪时,年龄偏大,故宜每天3次以上弱视仪治疗,疗程至少1年以上。
由于常规弱视仪提供的0.1~0.3的训练视标数量极少,其视标变化的精细度必然低,使患儿看不清最小的视标或仅能看清几个,而绝大部分增视训练视标处于看不清的无效状态,看得清的少数视标很容易被记住,导致效果极差,容易耽误病情。因此需要定製低视力高精度阈值视标增视弱视仪(第四代以上)。
(三)伴严重併发症:会增加弱视治疗的难度,必须处理好。
1.先天性白内障合併眼球震颤:
採用个性化减颤模组化治疗方法
2. 先天性白内障合併斜视:
採用优势眼(即正位眼,比斜眼视力高2排或以上)优先,平衡视觉刺激治疗原则,即先全力促进优势眼发育到有用视力0.5或以上,斜眼暂不作特别处理。当双眼无明显优势眼时,可隔日遮盖正位眼,使双眼受到同样机会视觉发育刺激,但如果遮盖一眼可加重眼颤,则不能盖眼。由于正位眼视力极差,提升难度大,可暂不管斜眼,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到提升正位眼视力上。如技术到位,主张在摘障手术时,顺便矫正斜视,不主张为提升视力而专门矫正斜视,因为临床表明,矫正斜视对视力提升无明显作用。
3. 先天性白内障合併其它眼部异常:
如小眼球、网脱等。治疗时视病情而定。
除非手术中增加了预防后发障的处置,否则术后几乎100%发生后发障。如果瞳孔中央透明区<2.0mm,透光度<80%,查不出视力或不能进行散瞳检影者,必定妨碍增视治疗。因此,必须儘早雷射或再
(四)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及处理。
手术去除后发障。
处理方案:
1.术中处理好后发障隐患(可选用最先进的后囊膜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2.术后雷射或再手术处理好严重后发障,至少保持中央区1.5mm以上透明;并且透明度达80%以上;
3.术后1个月左右儘早做睡眠下散瞳检影,查出人晶术后初始屈光状态,以后如有后发障,在去障后再检影对照,如因故不能检影,可用原始检影结果作参考配镜;
4.能查出0.05以上阈值视力时,儘早定製个性化阈值视标进行高精度弱视仪增视训练。如因年幼不能查出视力,则按0.05以下低视力阈值图示进行定量化增视训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