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广东潮汕地区的古称和别称)
潮州,广东潮汕地区的古称和别称,是港澳台和海外对潮汕的称呼,潮州名始于隋朝。潮汕地区地理相连、历史相承、文化相同、经济相关,历代是一个城市政区,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历代名称潮州府,当代原称汕头市,1991年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造成了潮州两个概念,一个是潮汕三市之潮州市,另一个是潮汕地区别称。
潮汕地区,是指广东的潮汕方言地区,主体是潮汕三市(汕头、潮州、揭阳),潮汕三市涵盖10区4县1县级市普宁,总常住人口1300多万,总面积10918平方公里,接近温州面积(11612平方公里)。
潮汕位于粤东沿海,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潮州文化的发源地,隋代经略流求(台湾)之始发地,十相留声之地,中国四大古桥广济桥所在地,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诞生地,古代潮商红头船的始发地,北宋宰相陈尧佐称誉的“海滨邹鲁”。
潮汕是着名侨乡、美食之乡、名茶之乡,亚洲玉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药、商贸名城,中国纺织、五金、不鏽钢基地,自古是海丝重镇和广东第二大城市,享有“岭南名邦、岭海名邦、南国邦郡、海滨邹鲁、文化橱窗”和中国体育“世界冠军摇篮” 等美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潮州
- 外文名:Teochew
- 别名:潮汕
- 美称:岭海名邦 南国邦郡 海滨邹鲁
- 语言:潮州话
- 民系:潮州人
- 民族:汉族
- 狭义潮汕: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
- 代表人物:郑信 吴南生 李嘉诚 饶宗颐 蔡翘
- 代称:潮州三阳 潮州八邑 潮汕三市
- 古称别称:海阳 潮阳 揭阳 义安
- 隶属:中国广东省
- 地理位置:中国广东省东南沿海
- 文化特徵:显着的海洋文化和重商文化
- 精神标誌物:功夫茶,红头船,潮汕善堂等
- 文化符号:潮语、潮菜、潮商等
- 高等学府:汕头大学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韩山师範学院
历史沿革
广东潮汕地区自古同属一个城市政区,秦汉三国名称揭阳县,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历代名称潮州府,当代原称汕头市,1991年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统称潮汕地区。

名称来由
“潮州”名称起源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原义安郡地设定的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潮汕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历代名称潮州,今港澳台和海外仍称潮汕为潮州。
“潮汕”名称起源自中国近代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1904 年的兴建,广为人知自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潮汕黄冈起义,广为使用是在1991年原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之后。
建制沿革
潮汕自古同属广东潮州府,是粤东首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
·上古
旧石器时代,潮汕已有人类居住繁衍。
新石器时代,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新石器时代,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先秦
夏商属海阳国(南瓯国)境;商代属南越地;西周属扬越地;春秋战国属百越地。
·秦汉
秦汉三国属南海郡揭阳县,古揭阳县境今广东潮汕三市、梅州、陆丰及福建漳州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5县一带。
·晋代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古揭阳县境设定义安郡,析海阳县北部设定义招县,义安郡统领海阳、潮阳、海宁、绥安、义招5县,郡治海阳县(今潮州),义安郡便是潮州(今潮汕)的前身。
·隋唐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原义安郡境设定潮州,隶属广州总管府,潮州统领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6县,州治海阳县。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
唐承隋制,仍称潮州,隶属岭南东道,潮州统领海阳、潮阳、程乡3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潮阳郡,至唐乾元元年(758),复名潮州。中期曾隶福建尔后复隶广东。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和潮州部分合置福建漳州。

·宋元
宋代仍称潮州,隶属广南东路,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析潮州海阳县复置揭阳县,潮州统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故潮州下辖的海阳、潮阳、揭阳3县合称“潮州三阳”。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为潮州路总管府,隶属广东道,潮州路仍领4县,仍辖“潮州三阳”。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隶属广东布政司,统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县邑扩容,“潮州三阳”析置了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大埔,程乡县析置了平远、镇平2县,崇帧六年(1633年)潮州府共辖11县,程乡、平远、镇平3县聚居客家人,故聚居潮汕人的海阳、揭阳、潮阳、饶平(别称饶阳)、惠来(别称葵阳)、澄海(别称莲阳)、普宁(别称洪阳)、大埔(别称茶阳)8县合称潮州八邑。
清承明制,仍称潮州府,仍领11县,隶属广东省。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原潮州府下辖的程乡县、平远县、镇平县3县与兴宁、长乐2县另设立嘉应州,合称“嘉应五属”。析出嘉应州后,潮州府共辖8县,即潮州八邑:海阳、揭阳、潮阳、莲阳(澄海)、洪阳(普宁)、葵阳(惠来)、饶阳(饶平)、茶阳(大埔)。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潮州府海阳县、揭阳县、大埔县三县地合置丰顺县后,潮州府共辖九县,大埔县聚居客家人,故潮州府下辖聚居潮汕人的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澄海、丰顺8县合称潮州八邑。

清鹹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定潮州府澄海县鮀浦司沙汕头为通商口岸。
清鹹丰十年(1860年)汕头港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民国
民国初,废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抚使,驻汕头,隶属广东省。
1914年设潮循道,道治汕头,曾一度改驻潮州城。
1921年,汕头市政厅成立,与澄海县分治。
1936年改设为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设潮汕专署、粤东行政公署,均驻潮州城,隶属广东省。
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
1955年9月,粤东行署治所从潮州城迁往汕头。
1956年改粤东政区设为汕头地区专员公署,治驻汕头市,汕头地区管辖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普宁、澄海、丰顺、南澳、海丰、陆丰、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平远、镇平18县和汕头市。

1968年成立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治驻汕头市,汕头地区辖潮安、潮阳、揭阳、揭西、澄海、普宁、饶平、惠来、南澳、陆丰、海丰11县和汕头市。
1981年10月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
1983年改汕头地区设为汕头市,同年9月海陆丰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1月海陆丰设今汕尾市),汕头市管辖潮安、潮阳、揭阳、揭西、澄海、普宁、饶平、惠来、南澳9县和汕头市,辖境今汕头、潮州、揭阳3市。
1991年经济特区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同年12月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即潮汕三市,港澳台和海外仍称潮汕为潮州。
注:根据当地政府官网整理
地域辨析
· 潮汕三市 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也称潮州八阳,是今潮汕三市和丰顺县,潮州八邑是指潮州府下辖的聚居潮汕人的海阳、揭阳、潮阳、澄海、普宁、惠来、饶平和丰顺8县。潮州府九县邑,均是从宋元潮州三阳析置,均有〖阳〗之称,有着名的海阳县、揭阳县、潮阳县三阳,此外有饶平别称饶阳、澄海别称莲阳、普宁别称洪阳、惠来别称葵阳、大埔别称茶阳;丰顺作为潮州府最晚建立的县,故得名〖新阳〗。潮州八邑隶属潮州府,地理相连,历史相承,文化相同、经济相关,故合称潮州八邑,非仅指今潮州市,是今潮汕三市(汕头、潮州、揭阳)和丰顺县。
· 汕尾市 海陆丰
汕尾市的前身是隶属惠州府的陆丰与陆丰2县,合称海陆丰,历代属惠州十属,1958年-1983年属汕头(潮汕),1988年海陆丰设定今汕尾市。
行政区划
潮州八邑是今潮汕三市和丰顺县,亦是今潮汕三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和丰顺县本地居民的来源地。
潮汕三市当代原来同属汕头地区,政区、市治在今汕头市,1991年原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即潮汕三市,统称潮汕地区。
汕头市下辖澄海(现分澄海、金平、龙湖3区)、潮阳(现分潮阳、潮南、濠江3区)2邑和南澳县(原属饶平邑),潮州市下辖饶平(南澳县以外)和海阳(现分潮安、湘桥2区)2邑,揭阳市下辖揭阳(现分榕城、揭东、揭西2区1县)、惠来、普宁3邑。丰顺邑今属梅州市。
潮汕三市政区
地级行政区 | 行政区划数 | 县级行政区 | 面积(平方公里) | 政府驻地 | 备注潮州八邑 |
汕头市 | 6区1县 | 金平区 | 109 | 金砂路 | 澄海 |
龙湖区 | 104 | 龙湖北路 | |||
澄海区 | 345 | 文冠路 | |||
濠江区 | 135 | 府前路 | 潮阳 | ||
潮阳区 | 668 | 文光街道 | |||
潮南区 | 596 | 峡山街道 | |||
南澳县 | 108 | 后宅镇 | 南澳 | ||
潮州市 | 2区1县 | 湘桥区 | 153 | 凤新街道 | 潮安 |
潮安区 | 1261 | 庵埠镇 | |||
饶平县 | 1732 | 黄冈镇 | 饶平 | ||
揭阳市 | 2区2县1市 | 榕城区 | 182 | 新兴街道 | 揭阳 |
揭东区 | 684 | 曲溪街道 | |||
揭西县 | 1279 | 河婆街道 | |||
惠来县 | 1207 | 惠城镇 | 惠来 | ||
普宁市 | 1620 | 流沙北 | 普宁 | ||
总面积 | 10182 |
注:根据当地政府官网整理
潮州人灾难史
内地灾难
潮州人的祖先自古便是因为战乱而从中原南迁,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一路逃,本来以为安稳了下来,却每几百年就要面对一次族群的大灾难,后来抗日时期的屠澄海城也是。颱风、地震,抵御海盗、日寇外,还遭受元军和清军两回大屠杀。中国在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是被少数民族统治,一个是元朝,一个是清朝。都是从北方关外打进来,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权只能一直向南退,都在省尾国角的潮汕做最后的抗争。
潮人信仰
频繁遭遇天灾人祸的潮人的信仰是寄托在一位位各司其职的神明和先贤。潮汕善堂逐渐演化成集释、道、儒文化于一炉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济机构。那一句“老爷保号”里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与艰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显仪式。

海外苦难
潮州人跨海至他国始于宋元,盛于清代。他们与犹太人一样屡遭排斥,潮人在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泰国和印尼遭受过几次类似西方反犹的排华苦难。 台湾着名歌手侯德健的《潮州人》,记述了潮人在越南的遭受的苦难。
“东方犹太人”
“东方犹太人”之说源于上世纪初泰国国王拉玛六世《东方犹太人》一书。拉玛六世在位期间掀起了第一次排华高潮,由于潮人在泰国华人中占大多数,这就是这一称号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