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浔阳楼
浔阳楼,江南十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滨江东路,紧靠长江之滨。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溶名楼、名着、名酒为一体的景点。
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韦应物的诗中。随后,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而真正使浔阳楼出名的是古典名着《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
现在的浔阳楼,为1987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总体占地2000平方米。主楼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层内四层,九脊层顶,龙檐飞翔,瓦朱栏,四面迴廊,古朴凝重,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
浔阳楼曾由设计过黄鹤楼的工程师向欣然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他参照舆刊本《水浒传》插图和宋代《清明上河图》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楼北两面顶檐下各悬有由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巨幅匾额。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浔阳楼
- 外文名称:Xunyang Tower
-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08:30-17:00
- 门票价格:成人票20元
- 着名景点:迴廊、忠义堂、茶室等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江西省九江市
- 建议游玩时长:建议1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适宜游览
- 历史:1200年
- 具体地址:九江市浔阳区滨江东路908号
浔阳楼
建筑概况
1989年春,九江市人民政府在浔阳江畔重新修建浔阳楼。重建后的浔阳楼占地1600平方米,楼高31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甍黛瓦,飞檐翘角,四面迴廊,古朴庄重,具有明显的仿宋风格。
名字来源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楼始建年代虽不可考,但据唐代诗人、德宗贞元年间江州刺史韦应物的《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一诗中说的“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唐代诗人、宪宗元和年间江州司马白居易,清代诗人、康熙年间兵部侍郎佟法海等所咏的浔阳楼诗,可以看出,浔阳楼自唐代至清代沿存,且颇具规模。
内部结构
九江背靠庐山,濒临长江、鄱阳湖,是江西省最北部的一座城市,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市内风景点很多,其中就有浔阳楼。
浔阳楼

现在的浔阳楼,为1987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总体占地2000平方米。主楼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层内四层,九脊层顶,龙檐飞翔,瓦朱栏,四面迴廊,古朴凝重,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
浔阳楼曾由设计过黄鹤楼的工程师向欣然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他参照舆刊本《水浒传》插图和宋代《清明上河图》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楼北两面顶檐下各悬有由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巨幅匾额。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由于九江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南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经济发达的城市,所以,雄距长江畔的浔阳楼也历来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等,都曾登楼题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更因施耐庵写下一部《水浒传》,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宋江曾经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随着名人名着流芳百世,浔阳楼也蜚声海内外,吸引着社会各届人士到此参观。浔阳楼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风格的楼宇,又是一个集游览参观、喝茶听书和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景点。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匾额赫然高悬,"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这幅古老的楹联则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
一楼大厅东西两壁镶嵌了两幅大型瓷板画,彩绘着“宋公明发配江州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黄文炳设计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场”等栩栩如生的画面,为浔阳楼增加了传奇色彩。大厅内还陈列着全国旅游景点上唯一的一套《水浒》一百单八将的人物瓷像,这一作品把一个英雄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客面前。爱好书画的朋友还可在楼内欣赏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作品和诗词楹联。
二楼忠义堂为当年宋江醉酒题诗处,现仍备有宋江当年喝过的那种酒(称作"蓝桥风月"美酒),以及独具特色的"水浒宴"。在此可体会一番把酒临风的雅兴。 二楼还展出了介绍浔阳楼历史的书籍和地方名胜风光图片。
三楼是迴廊,主要陈列字画。
浔江楼

四楼为茶室,也是赏景的最佳处,摆满了仿古桌椅。浔阳楼是溶名楼、名着、名酒为一体的名胜。游客在此可远眺庐山、近观长江、鄱阳湖,再听导游将各个景点细细道来,真是饶有趣味。身居室内,喝茶乘凉,再听上一段精彩的北京评书,你可体会到一种特殊的韵味。
历史传说
九江好座浔阳楼!古楼飞檐雕画,分外壮观,雕檐外高悬一面匾额,乃是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写“浔阳楼”三字。据说当年苏轼本欲题“浔阳酒楼”四字,但不慎墨污“酒”字,于是将错就错,乾脆去掉那个“楼”的限制定语“酒”字,气魄反而要大得多了。底楼大厅内陈放着梁山108位将领的瓷身人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两侧墙壁上镶嵌的大型瓷板画,描绘的正是当年宋江在浔阳楼上题《西江月》“反诗”的彩色石膏塑像,墙壁上有今人书写的宋江“反诗”。四楼顶层为评书茶座,由当代艺人日日来此讲说评书,其中《水浒传》中的名段宋江题“反诗”,格外吸引听众。看来,《水浒传》这部古典名着的影响,确是不可小视,它所带给九江人的“衣食父母”效应,确实不可低估——据悉,这座“浔阳楼”,每年门票收入几百万元。今后来此寻幽访胜、慕名怀古的游客,还将增加。这岂不是“胜地因一人而名世,山水为一书而增色”幺?
这样看来,说作家文人只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而未从事物质生产,说他们与“生产力”无直接关係,显然就不大站得住脚了。人文风景,名作效应,遗泽后人,文采河山两添辉啊!这种情况,所在多多——比如江苏寒山寺,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等等,莫不如此。
名人足迹
读过《水浒传》者,莫不知浔阳楼。而浔阳楼,也因宋江醉题反诗而闻名天下。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浔阳楼写道:宋江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一座酒楼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上楼凭阑举目看时,端的好座酒楼。但见:“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栏乾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楫。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系花骢......” 宋江看罢,喝彩不已。——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将当年的浔阳楼描绘得何等壮观绚丽。《水浒传》中所写的宋江,在幽囚于此之后,又曾独酌此楼,酒后疏狂,抒写郁闷,断然题下“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于是引出那段千年传奇……
浔阳楼宋江反诗
浔阳楼夜景


浔阳楼还同白居易有些瓜葛。想想吧,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贬官于古江州,就在这浔阳江边,偶碰一弹琵琶的中年妇女,感事伤怀,同悲天涯沦落,于是援笔写下了《琵琶行》的杰出长诗,留下了千古绝唱……
就是这位“江州司马”,在青杉泪湿之后,又曾迈步登上浔阳古楼,赋诗于此:“今日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匡山,即浔阳江边不远处的庐山……
联解
举杯酹月,想公瑾麾戈,陆郎怀志,青莲高咏,白傅慨歌,千古风流弘此世;
纵目凭栏,收匡庐郁黛,扬子雄涛,湓浦风霞,柴桑远照,八方灵秀萃斯楼。
——南京窦天语撰,宋才葆书江西九江浔阳楼联
【注释】①公瑾:周公瑾,即三国东吴大将周瑜。②陆郎:陆逊,继周瑜之后东吴大将。③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④白傅:白居易,曾为太子少傅。⑤匡庐:庐山。⑥扬子:长江。⑦湓浦:亦称湓口、湓城,湓水流入长江之处,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内。⑧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⑨宋才葆:生卒不详。
浔阳楼

【鉴赏】浔阳楼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楼,《水浒传》中就写到宋江“浔阳楼题反诗”,结果粱山泊英雄演出了一场“大闹江州”的活剧。此联即从浔阳楼为基点,尽情搜寻有关的历史掌故和自然风光,加以排比渲染,突出古柴桑人杰地灵的特色。
上联列举历史掌故,“举杯酹月”是说登楼饮酒,以酒奠月,借用了苏轼《赤壁怀古》词中“一樽还酹江月”之意。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很容易产生想像。一个“想”字,贯穿四个短句,涉及四个掌故。“公瑾麾戈”,是说周瑜曾在此大动干戈,事实上,赤壁之战时,周瑜就是从柴桑发兵的。“陆郎怀志”,是说陆逊胸怀大志,史载陆逊辅佐东吴大将吕蒙败关羽,占荆州,其后任大都督。“火烧连营”,打败刘备。“青莲高咏”,是说李白有过歌咏浔阳的诗篇,今有《望庐山瀑布》 《下浔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等可证。“白傅慨歌”是说白居易在浔阳有过慨叹时事的诗篇,其《琵琶行》可证。末句“千古风流弘此世”是对“看”以下各句的总结,指出千年以来那些不平凡的人物和事件,在当今时代得到了张扬。
下联描绘自然景物。“纵目凭栏”是“凭栏纵目”的倒装,这是总起,仍然扣紧“楼”字来写。“收”字贯穿以下四个短句,分别写了望中四个地方的风物特点。“匡庐郁黛”,是写庐山的山色,“扬子雄涛”,是写长江的水势,“湓浦风霞”,是写城外风光,“柴桑远照”用了“桑榆未晚”典故,这里是说傍晚时候的阳光还照射在很远的地方。末句“八方灵秀萃斯楼”是对“收”以下各句的总结,说明浔阳地处要冲,山川灵秀,荟萃于此。以“楼”字煞尾,点明场所,使联语更为切题。
全联咏史写景,都体现了地方特色,而且上下联有分说,有总说,结构严谨。对仗方面,唯“麾戈”与“郁黛”、“怀志”与“雄涛”,以动宾结构对偏正结构,不甚工稳。上下联各短句的末字,即“月”“戈”“志”“咏”“歌”“世”与“栏”“黛”“涛”“霞”“照”“楼”,平仄都能一一相对。
相关诗词
韦应物题浔阳楼
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
唐·韦应物
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
悬槛飘寒雨,危堞侵江流。
迨兹闻雁夜,重忆别离秋。
徒有盈樽酒,镇此百端忧。
题浔阳楼
唐·白居易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烽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注释】①大江:指长江。②寒见底:冬日江水清可见底。③匡山:庐山。④青倚天:形容庐山山峰高耸入云。 《题浔阳楼》,是诗人任江州司马时所作。
西江月.浔阳楼记
《水浒传》第39回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纹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水浒传》第39回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七绝·登九江浔阳楼
李祚忠
一楼峙立大江边,白浪滔滔去不还。
酒后题诗犹在目,名书故事至今传!
临江仙·北望江急帆快
《水浒传》,浔阳楼前有副名联:“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藉此联填《临江仙》词;
北望江急帆快,南瞻雾锁云流。勾连楚尾与吴头。世间无比景,天下有名楼。
商贾红颜绿酒,骚人古恨今忧。劝君到此莫逢秋。秋光虽更好,岁暮易生愁。
——蔡濮阳题九江浔阳楼
浔阳楼记
卢象贤
浔阳古楼,建年不详。迹其文字,不晚于唐。因难查考,更增神秘。民间酒楼,声传异域。刺史怅卧,司马彷徨。学士醉酒,罪囚题墙。如真似幻,飞短流长。引得帝子戏子,均只堪唱:“好一座浔阳楼,面对长江……”
登兹楼以四望,看鸿鹄之高翔。远有岳阳,近有滕王。问酒楼何奇,享誉八方?无非人文地理,铸成灿烂辉煌。九派潮来,三吴浪过。巨舰携云,长桥卧波。北穿皖鄂到京华,南望匡庐连衡岳。居此地位,楼纵不语,下自成蹊。而楼中之人,日更月改。江汉鹤无蹤,云间龙何在?只白傅琵琶,黄公松风,留得墨点似苍苔。
忆桑田沧海,望秋水长天。国恨家仇,伍子胥去而复返;才高世乱,李太白醒而复眠。感欲壑之难填,笑块垒之难消。明祖开基,清兵喋血,横渡南巡,明争暗斗——果曾赢否?但记得周郎点将,水热长江烹俊杰;陶令辞官,菊开南岳傲王侯。熙熙攘攘客,相聚斯楼,实乃三生有幸,不饮待如何?成成败败史,镌刻斯楼,痛感千年易过,不醉待如何?
虽然,情为躯体之长,人为万物之灵。酒可助兴,亦可乱性。人生有限,事业无穷。喜挥扇之公瑾,恶荷锸之刘伶。慕范公之先忧后乐,叹宋江之有始无终。过斯楼也,当挥毫绘画卷,饮酒唱大风,逞才美化世界,倾情造福人民。时逢新纪,两度登临;谨集古句,一抒愚衷:
出门一笑大江横(黄庭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
楹联欣赏
世间无比酒;
天下有名楼。
——《水浒传》第39回,王遐举(1909~1995)书
未晚先投宿;
鸡鸣早看天。
——佚名题九江浔阳楼
落座三杯豪气在;
出门一笑大江横。
——佚名题九江浔阳楼
菊酒犹在浔水杳;
江楼且醉小阳春。
——罗绳祖题九江浔阳楼
此地香飘,曲风醇郁传千古;
斯楼再造,灯火辉煌认九江。
——崔延瑶(1947.9~)题九江浔阳楼三楼正柱
对酒当歌,旷逸屡遭尘世眼;
登楼作赋,风流犹拍古人肩。
——三石客题九江浔阳楼二楼内抱柱
舸舰迷津,春风珠履三千客;
闾阎扑地,灯火楼台十万家。
——徐声扬题九江浔阳楼
四季香飘,曲风醇郁传千里;
一楼高矗,灯火辉煌认九江。
——崔廷瑶(1947.9~)题九江浔阳楼
浔水匡山,俯察仰观皆胜地;
阳春白雪,诗情墨妙聚斯楼
——石道达(1933.1~)题九江浔阳楼
为问江楼,可曾锁住东流逝水;
探求事理,应是箇中大有因缘。
——吴有恆(1925~)题九江浔阳楼二楼内抱柱
旖旎风光,江声山色无双地;
峥嵘台阁,楚尾吴头第一楼。
——石道达(1933.1~)题九江浔阳楼 旖旎:轻楹柔顺貌。司马相如《上林赋》:“旖旎从风,浏莅芔吸”
壮志抒怀,汝得先乾三碗酒;
幽思弔古,谁能更和一首诗。
——陆伟廉(约1927年前~约1995年前)题九江浔阳楼
把酒客尘消,入座尽迎风雅士;
登楼心地远,放怀饱赏太平春。
——石道达(1933.1~)题九江浔阳楼
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佚名题九江浔阳楼
缩地得高招,尽把松梅罗眼底;
烹茶施小技,笑擒云雾入怀中。
——凌家成(1927.9~1999.7)题九江浔阳楼
烟雨锁浔阳,楚水吴山美如画;
风雷涌湓浦,骚人墨客唱入云。
——康庄(1913.10—2001.2)题九江浔阳楼三楼外抱柱
入傍云亭榭,然后知星垂平野阔;
登近水楼台,兹先睹月涌大江流。
——张乃芳题九江浔阳楼三楼抱柱
万里鸿沟横作界,两岸天南地北;
千年古蹟竖为标,一楼楚尾吴头。
——书法家周慧珺(1939~)题九江浔阳楼
楼绕三分水,看江南掠飞一行白鹭;
旗飘四面风,问天边吹醉几缕红霞。
——林仲兴(1938~)题九江浔阳楼三楼外抱柱
读宋江反诗,想豪杰悲歌,仿佛浔阳曾血染;
望庐山秀色,纵飞云变幻,喜看湓浦新高楼。
——陶博吾(1900~1996)题九江浔阳楼一楼大门抱柱
题额忆坡翁,对九派江流,犹觉波澜生笔下;
凭栏欣夜市,看万家灯火,恍疑星斗落樽前。
——凌家成(1927.9~1999.7)题九江浔阳楼
凝眸系览,望大江渊远流长,渺渺二源分蜀道;
瞩目凭栏,看洪漭波深水阔,溶溶千顷润柴桑。
——张寿龄题九江浔阳楼
是天下名楼,当年义士登临,酒胆诗心犹可见;
称浔东杰构,今日游人延伫,江声山色总相宜。
——刘文约题九江浔阳楼 延伫:久立等待。屈原《离骚》:“结幽兰而延伫”
遗址越千年,几经故国沧桑,血染浔阳成旧事;
层楼凌九派,纵览江城风物,气吞吴楚展新姿。
——李白华题九江浔阳楼
千秋废复兴,喜重临楚尾吴头,呼吸遥通万里;
九派分仍合,能一览长江彭蠡,风光岂让三楼。
——九江宗远崖(1918~2001)撰、武汉姚励群(1933~)书题九江浔阳楼四楼
果有浔阳楼乎,将宋江醉酒,壁上题诗,写得有声有色;
如无水浒传者,则梁山聚义,替天行道,就会无影无蹤。
——九江籍作家杜宣(1914~2004)题九江浔阳楼一楼大厅
滔滔浪里,潜水鱼龙奚适,或言彼状,待我燃犀胁息,抚膺临大壑;
杳杳云中,御风仙子何之,莫测其形,凭君弹铗狂歌,把酒问青天。
——张乃芳题九江浔阳楼三楼抱柱
大闹江州,人言此事桩桩有,百代流传,无非天下英雄,借题抒壮志;
细观水浒,我觉其文句句真,千秋炳焕,信是世间才子,因史撰奇文。
——张乃方撰、能尧昌书九江浔阳楼一楼内门抱柱
举杯酹月,想公瑾麾戈,陆郎怀橘,青莲高咏,白傅慨歌,千古风流弘此世;
纵目凭栏,收匡庐郁黛,扬子雄涛,湓浦飞霞,柴桑远照,八方灵秀萃斯楼。
——南京窦天语撰、宋才葆书题九江浔阳楼
陆郎怀橘:二十四孝有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吴国人。六岁时随父见袁术,吃橘子时藏了两个,临行滚落地上,袁术嘲其藏橘,陆绩答:“母亲喜食,带回去请她尝。”
《临江仙·北望江急帆快》
北望江急帆快,南瞻雾锁云流,勾连楚尾与吴头,世间无比景,天下有名楼。
商贾红颜绿酒,骚人古恨今忧,劝君到此莫逢秋,秋光虽更好,岁暮易生愁。
——蔡濮阳题九江浔阳楼
交通信息
乘坐公交5路、12路、23路到浔阳楼站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