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澎湖县

澎湖县

澎湖县

澎湖县隶属中国台湾管辖,极东是查母屿,极西是花屿,极南是七美屿,极北为目斗屿;与白沙岛、西屿岛呈环状连线,三岛中间就是澎湖湾。面积126.8641平方公里。县中心位于东经119°34'37",北纬23°34'21"。2013年,澎湖县总人口为11万人。澎湖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雨,雨量由海岸向山区递减,风大、雨少。澎湖县有马公妈祖庙、中屯桥、妈宫城等旅游景点。

2013年,澎湖县辖1市5乡:马公市、西屿乡、望安乡、七美乡、白沙乡、湖西乡。2013年,澎湖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1.8%。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澎湖县
  • 外文名称:Penghu County
  • 别名:澎湖、澎县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中国台湾
  • 下辖地区:1市5乡
  • 政府驻地:马公市治平路32号
  • 电话区号:+88607
  • 邮政区码:880
  • 面积:126.8641平方公里
  • 人口:11万人(2013年)
  • 方言:汉语、台语、客家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妈宫城;马公妈祖庙;通粱古榕
  • 机场:澎湖马公机场

历史沿革

澎湖旧称平湖、澎瀛、澎海、西瀛、岛夷和菊岛,于16世纪被欧洲人称为渔翁岛,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
澎湖于宋代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在元朝设立巡检司。
荷兰人于西元1622年明朝时期占领澎湖。
最后明朝以荷兰舰队退出澎湖群岛为条件承认荷兰的台湾岛主权重新获得澎湖。
清代先后设定了巡检司、通判。
日本统治时期设澎湖岛厅,1897年改称澎湖厅。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设立了澎湖县,并将县治设于马公镇。
至1981年马公镇改制为县辖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澎湖县辖1市5乡:马公市、西屿乡、望安乡、七美乡、白沙乡、湖西乡。县政府驻马公市治平路3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澎湖县隶属中国台湾管辖,极东是查母屿,极西是花屿,极南是七美屿,极北为目斗屿;与白沙岛、西屿岛呈环状连线,三岛中间就是澎湖湾。面积126.8641平方公里。县中心位于东经119°34'37",北纬23°34'21"。
澎湖县

地貌

澎湖县为河谷平原、多丘陵之地区,最高点为西南方的上南势坑、八甲附近与西湖乡界的稜线上,海拔达240米,往北至“西山尾”,台6线周围一带之海拔已降到50米左右。

气候

澎湖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雨,雨量由海岸向山区递减,风大、雨少。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文石是澎湖独有的美丽矿石,由多种矿物在特殊温度压力下产生化学变化所生成,长于玄武岩缝隙中。澎湖文石拥有丰富多变的美丽纹路,目前虽已明令禁采,但在马公市的文石店中,仍可买到各式各样的文石商品。
海洋生物资源
澎湖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有回游和底栖鱼类近300种,还有龙虾、贝类、珊瑚、藻类等。其次还有浅海养殖,以牡蛎、斑节虾和虱目鱼为主。澎湖还盛产珊瑚。

人口民族

2013年,澎湖县总人口为11万人。全县以汉族为主体民族,世居人口中以福建泉州人最多。

政治

“澎湖县政府”是中国台湾省(虚级化)澎湖县的最高行政机关,在台湾政府架构中属于县政府位阶。由于西元1998年将台湾省政府移除“自治法人”地位并简併改组为行政院派出机关(有“政府”之名,而无政府之实),称为精省、冻省或台湾省虚级化,澎湖县表面上是直隶于台湾省政府,但事实上是直隶于行政院管辖。

经济概况

综合

2013年,澎湖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2.9%。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17.8:54.0:28.2。

第一产业

2013年,澎湖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1.8万亩,比2012年下降1.7%。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4万亩,比2012年增加31.7%。澎湖县粮豆总产量111.5万吨,比2012年增长10.4%。

第二产业

2013年,澎湖县工业增加值97.8亿元,按可比价格2012年年增长11.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3.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19.2亿元,增长57.9%;重工业产值139.1亿元,增长9.2%。按所有制形式分,公有制工业产值6.5亿元,比2012年增长15.9%;非公有制工业产值151.8亿元,比2012年增长23.5%。

第三产业

2013年,澎湖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4亿元,比2012年增长8.3%。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4年,澎湖县共有1所大专学校,2所高中职校和15所国民中学,以及39所国民国小。
大专院校
国立澎湖科技大学
高中职校
国立马公高级中学
国立澎湖高级海事水产职业学校
国民中学
县立文光国中
县立马公国中
县立澎南国中
县立中正国中
县立中正国中虎井分部
县立湖西国中
县立志清国中
县立西屿国中
县立白沙国中
县立镇海国中
县立吉贝国中
县立鸟屿国中
县立望安国中
县立将澳国中
县立七美国中

医疗

截至2014年,澎湖县共有三军总医院澎湖分院和行政院卫生福利部澎湖医院2家综合性医院和7家综合及专科诊所。

着名人物

黄清埕
蔡廷兰
张雨生
潘安邦
白文正
张荣发
柯震东
李振昌
林昕阳

交通

公路

澎湖县道201号;县道202号;县道203号;县道204号;县道205号。

机场

澎湖县马公机场有航线至台湾本岛的台北松山机场、台中清泉岗机场、嘉义机场、台南机场、高雄国际机场以及澎湖七美机场、望安机场。

港口

澎湖县马公港有航线往返台湾本岛的台中港、布袋港、安平港、高雄港以及澎湖其他岛屿;七美港亦有航线往返高雄港。

地方特产

苦茶
苦茶是仁德中药行的苏先生,以长年累积下来对中药药性的深入了解,调配出口味独特的各式苦茶,依苦味深浅,分为苦茶、百草茶、青草茶三种,皆以多种天然药草提炼而成;而养肝茶则撷取苦茶药草的清香、去除苦味,却仍有保养强身的疗效。
黑糖糕
黑糖糕是一种以黑糖,糯米粉麵粉为主要原料的台湾特色糕。

风景名胜

马公妈祖庙
马公妈祖庙在台湾澎湖县城马公镇上。相传建自明万曆二十一年(1593年),为台澎地区最早的妈祖庙。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妈祖被清廷加封“天后”,庙亦改为天后宫。正殿主祀天后神像,右侧有节孝祠,正殿后进有清风阁。
中屯桥
中屯桥在台湾省澎湖县中屯屿。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中屯屿为中心筑有南北石堤,接连澎湖、白沙二岛。1937年日人改建为石桥,长约1.800余米,宽3米,可单线行车。台湾光复后,1950年加宽为6米,1952年完工,被取名“中正桥”。1971年在白沙岛西南岸通梁村附近与渔翁岛横礁间,建有跨海大桥,长2.150米,跨越澎猢湾北口吼门水道,势如海上长虹。自此,澎湖群岛的核心三岛,汽车可以通联。
澎湖县中屯桥澎湖县中屯桥
妈宫城
妈宫城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城马公镇。马公原名妈宫。明时郑成功驱荷胜利后,始筑城垒,置安抚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巡检于暗澳,后筑小城,名澎湖新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后,厅署移置妈宫,十三年开始筑城,十五年竣工,周789丈余,高1.8丈,有六门,昔曾雄峙海滨,历经甲午之役及太平洋战争浩劫,城已颓坏,仅存西门一隅,至今仍为马公镇上进出孔道。
妈宫城妈宫城
通粱古榕
通粱古榕在台湾澎湖县白沙岛西南隅,通梁村古庙保全官前。相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来自大陆商帆在附近沉没,船中所载盆栽小榕两株飘浮至岸,为民间取植澎湖县庙前。澎湖诸岛散处海上,地平、水鹹、风烈,树木本难成长,独此榕茁壮,共发柱根多至28株,绿荫笼盖达660余平方米。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