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饊子
济南久有饊子,俗叫“细饊子”,是济南的传统名吃。这是广泛散布的民间手工艺人,炸制的细如线绳、状如长麻花形的食品,不仅吃起来微鹹香酥,看起来也似一件件美妙的工艺品。他们走街串巷,还不时吆喝着:“饊子,新鲜的饊子!”《中国名菜谱》的“小吃”部中载有:“细饊子系钟兴和所创製,钟在历下区钟楼寺街为摊商,制售饊子三十余年,技艺精良,有独特风味,甚为消费者所喜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济南饊子 别名:“细饊子”
- 主要食材:麵粉,食用油,芝麻,食用盐
- 製作方式:用食用油炸制
- 营养成分:蛋白质、维生素C,钙等多种元素
- 风味:焦香、芝麻香
吃法
济南人吃饊子,有固定的程式套数,一是要与马蹄烧饼配套夹着吃,马蹄烧饼最好是西关西青龙街一带的芝麻马蹄烧饼;二是放到甜沫或粥内泡着吃,其味妙不可言。
做法
饊子的做法,主要有三大步骤:和面、盘条油浸、炸熟。精盐放适量水中化开,倒入盆中,加上麵粉和匀成软麵团,每隔约五分钟揉搋一次。揉搋三次后(注意揉搋的方向儘量一致),盖上湿布,醒约十五分钟,以便使麵筋道,且易于理出丝条,也就是饊子能否出条,全在和面上。然后将和好的面蘸上油,搓成筷子粗细的长条,边搓边盘放入盛有花生油的盆内,在油内浸泡一小时。泡好后,用六成熟的油炸制且始终保持六成热。炸时,一人从油盆中把泡过的麵条捋细并缠在手上,随缠也随着将麵条拉匀拉细,绕十至十五圈左右。另一个人双手持一双特製的长竹筷子,挑起绕圈的细麵条的两端,并抻长到三十多厘米长,放到油锅里先入油烫一下,立即将两只筷子翻过,盘成麻花纹丝的长条形,再在油里炸,随炸随抻,待成形后抽出筷子。第三个人不断翻动锅内的饊子,炸熟捞出,同时他还要看火候,以保证饊子的质量。 饊子炸好,逐个轻轻叠放在大笸(方言读bo)箩里,以保持饊子的完整,不使折断碰散。真正好的饊子,其脆酥性能保持三五天,如跌落则碎不可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