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瀋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瀋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瀋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瀋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于1999年2月成立,其前身是1960年建立的机械系。机械工程学院是我院成立最早的学院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几代机器人的共同 努力,机械工程学院现已发展成为瀋阳工业大学第一大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瀋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1999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所属地区:中国瀋阳
  • 硕士点:8
  • 博士点:1
  • 院长:王世杰

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于1999年2月成立,其前身是1960年 建立的机械系。学院目前设有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物流工程、体育装备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在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 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五个专业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物 流工程三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结合专业调整及新设专业,学院将原来的5个 教研室重组为製造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系、工业设计系、车辆工程系和体育装备工程系以及工程图学部和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学院科学研究机构有:专用数 控工具机开发中心、工业机器人研究所、模具与模具装备研究所、液压与气动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机械传动技术研究所、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为:複杂表面加工测量理论与技术、数控技术与装备、特种加工工艺与装备、模具设计理论与製造技术、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传动、摩擦磨损与润滑 技术、机器人技术、机电系统控制与最佳化、智慧型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等。
我校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一直注重求创新、求特色、求实效。追求科技成果切实为生产实际服务,为国家重点领域发展急需服务。近十年来,创新性地解决了“无瞬心包络数控铣削及数控铣床设计”、“风力发电技术及风电机组设计”、“噪声隔离与控制”、“潜油螺桿泵採油系统设计”等技术难题,水平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多项空白,其成果重点服务于装备製造业、石油、电力和国防工业领域。我们的学科发展,即围绕上述技术不断拓展,发展新理论与新技术,使其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基于这些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同时造就了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专业设定

本科学位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以“大工程,大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机械工程宽口径、创造型的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及我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应发挥的作用,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并确定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製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机械设计、机械製造及机械装备自动控制等工程套用能力,能在装备製造、能源、交通运输、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等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製造及设备自动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既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套用工业工程知识,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个性良好发展的多层次高级套用型工程技 术、管理人才。
工业设计
该专业培养具有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套用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企业策划、广告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并能从事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複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车辆工程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工程技术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设定与“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相 同,培养的学生既具备有机械设计製造的专业知识,又具有汽车、发动机及车身设计製造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汽车电子电器基础知识。
物流工程
本专业以“大工程,大教育”为 指导思想,以培养物流工程宽口径、複合型、创造型的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前沿、素质教育和极 富特色的实践环节等教学模组组成,专业核心课程分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两大模组。

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五个专业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三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瀋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瀋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7人,讲师31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7人。教师队伍中48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学院领导

院长 博士生导师:王世杰负责学院全面行政工作
党总支书记 博士生导师:金嘉琦负责学院全面行政工作
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张娜分管学生工作
副院长:苏东海全面负责学院党建和工会工作
副院长:郑鹏全面负责学院党建和工会工作

教学科研

2002年结合专业调整及新设专业,学院将原来的5个教研室重组为製造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系、工业设计系、车辆工程系和体育装备工程系以及工程图学部和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学院科学研究机构有:专用数控工具机开发中心、工业机器人研究所、模具与模具装备研究所、液压与气动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机械传动技术研究所、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複杂表面加工测量理论与技术、数控技术与装备、特种加工工艺与装备、模具设计理论与製造技术、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传动、摩擦磨损与润滑技术、机器人技术、机电系统控制与最佳化、智慧型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等。
学院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一直注重求创新、求特色、求实效。追求科技成果切实为生产实际服务,为国家重点领域发展急需服务。十年,创新性地解决了“无瞬心包络数控铣削及数控铣床设计”、“风力发电技术及风电机组设计”、“噪声隔离与控制”、“潜油螺桿泵採油系统设计”等技术难题,水平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多项空白,其成果重点服务于装备製造业、石油、电力和国防工业领域,五年科研成果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880多亿元,其中转化的系列产品如螺桿数控铣床、潜油螺桿泵採油系统占据国内95%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的学科发展,即围绕上述技术不断拓展,发展新理论与新技术,使其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基于这些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同时造就了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精神

学院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本着注重“求创新、求特色、求实效”发展路线,肩负共和国老重工业振兴 使命,追求科技成果切实为生产实际服务,为国家重点领域发展急需服务的根本宗旨,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把学院打造成为一支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水平的 教学科研队伍而不懈努力着!
几代人励精图治,六十余载铸就辉煌。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和谐发展,为把学院建成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学院而不懈努力。
“和谐机械、活力机械、创新机械”是所有机器人的奋斗理念。同心协力是他们彼此的默契,顽强拼搏是他们永恆的信念,他们带着崭新的力量而来,鲜花将为他们开放;他们带着友谊和激情而来,梦想会伴随他们而飞翔!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