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
灰狼(学名:Canis lupus)共有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齶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犬齿及裂齿发达;上臼齿具明显齿尖,下臼齿内侧具一小齿尖及后跟尖;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齿式为3-1-4-2/3-1-4-3。毛粗而长。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 ;爪粗而钝,不能伸缩或略能伸缩。尾多毛,较发达。
善于快速及长距离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猎食。食肉,以食草动物及齧齿动物等为食。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除南极洲和大部分海岛外,分布于全世界。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灰狼
- 拉丁学名:Canis lupus
- 别称:狼,普通狼,平原狼,森林狼,苔原狼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哺乳纲
- 亚纲:真兽亚纲
- 目:食肉目
- 亚目:裂脚亚目
- 科:犬科
- 亚科:犬亚科
- 属:犬属
- 种:灰狼
- 亚种:46亚种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 英文名称:Gray Wolf, Grey Wolf
- 英文名称:Common Wolf
- 英文名称:Timber Wolf
- 英文名称:Plains Wolf
形态特徵
灰狼是现存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物种,其体重和大小依据它们在全球分布地区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分布的纬度愈高,灰狼的体型也愈大。通常体长105-160厘米,平均肩高66-85厘米,雄狼体重20-70千克,雌狼体重16-50千克。而不同的亚种其体重也随地域分布有区别,北美灰狼为36千克,欧亚狼为38.5千克,印度狼和阿拉伯狼为25千克,北非的狼仅有13千克。
灰狼的两个耳朵大约平行地垂直竖立,尾巴下垂于后肢之间,狼的吻部比狗长而尖,口也较为宽阔,裂齿很大,牙齿非常尖利,眼向上倾斜,位置较鼻樑为高。胸部比狗宽阔,四肢长而强健,脚掌上具有膨大的肉垫,前肢具5指,后肢具4趾,指、趾端均具有短爪,脚印呈圆形或长圆形,图案好似梅花一般。尾巴比狗的短而粗,毛较为蓬鬆。
灰狼的体色一般为黄灰色,背部杂以毛基为棕色,毛尖为黑色的毛,也间有黑褐色、黄色以及乳白色的杂毛,尾部黑色毛较多,腹部及四肢内侧为乳白色,此外还有纯黑、纯白、棕色、褐色、灰色、沙色等色型。
栖息环境
栖息于环境十分广泛,包括草原、荒漠、丘陵、山地、森林以及冻土带等地区都是其栖息的场所,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其活动的海拔高度可以达到5400米左右,灰狼是对环境适应性相当强的一种动物,无论酷暑严寒都能忍受。
生活习性
栖息于不同地区的狼,在生活习性等方面也有很多区别,例如产于南方的狼体毛短而稀,喜欢独栖或双栖;产于北方的狼体毛则长而厚,尤其是在冬季,常在隆冬腊月集合成20-30只,甚至100只以上的大群,一起觅食。善于挖洞而居,也常利用水源附近的小坑、岩洞、石缝、树洞等,或强占狐狸、獾、野兔、海狸等的洞穴,加以扩大,在里面铺垫些枯树叶等,便成了自己洞穴,并且年复一年地使用。它们生性兇残狡猾,机警多疑,行动敏捷,听觉、嗅觉都非常发达,鼻子常很湿润,由此感知气味传来的方向,四肢强健有力,身体轻捷,奔跑的速度很快,耐力也很强,狩猎的方式有伏击、跟随、围攻、追逐等,能够以56公里的时速追赶猎物,也能花上两个星期,行走200多公里来跟随猎物,所以能够猎食善于奔跑的狍子、鹿有蹄类动物,甚至危及家禽、家畜,伤害人类,就连比其大几倍的狗熊和野猪等也难以抵抗。灰狼也吃鱼、蟹、蜥蜴、松鼠、兔子、海狸等小型动物,以及动物尸体等,偶尔还吃些植物。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甚至会向同类发起攻击,分而食之。
通常是5~10只组成一群,在这一小型群体中,有一只领头的雄狼,所有的雄狼常被依次分在甲、乙、丙各等级,雌狼亦是如此。狼群中总是有一只优势的狼,其他的不管雌的、雄的均为亚优势及更低级的外围雄狼及雌狼,除此之外,便是幼狼。优势雄狼是该群的中心及守备生活领域的主要力量,优势雌狼对所有的雌性及大多数雄性是有权威的,它可以控制群体中所有的雌狼。优势雄狼和优势雌狼,以及亚优势的雄狼和雌狼构成群体的中心,其余的狼,不管是雌的还是雄的,均保持在核心之处,优势雄狼实际上是一典型的独裁者,一旦捕到猎物,它必须先吃,然后再按社群等级依次排列。而且它可以享有所有的雌狼;优势雌狼也会阻止优势雄狼与别的雌狼交配,这样,交配与繁殖后代一般在优势雌雄狼两个最强的个体之间进行。
灰狼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优势雄狼在担当组织和指挥捕猎时,总是选择一头弱小或年老的驯鹿或麝牛作为猎取的目标。开始它们会从不同方向包抄,然后慢慢接近,一旦时机成熟,便突然发起进攻;若猎物企图逃跑,它们便会穷追不捨,而且为了保存体力,往往分成几个梯队,轮流作战,直到捕获成功。
灰狼是夜行性的动物,白天常独自或成对在洞穴中蜷卧,但在人烟稀少的地带白天也出来活动。夜晚觅食的时候常在在空旷的山林中发出大声的嚎叫,声震四野。它们的食量很大,一次能吃10~15千克食物,但当猎物容易捕到时,常有捕杀后并不吃掉的现象。在食物不足或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它们也有着惊人的耐饥饿能力,最多可以17天不进食,通过少活动多睡觉的方法来减少能量消耗。它们善于游泳,当遇到危险时便跳进水中,藉此将身上的气味消失,以摆脱敌人的追击。有时也会从尾巴基部的小孔中分泌出恶臭的物质来攻击对方,藉以逃脱。集群的时候也敢于向强敌发动反攻,并把尾巴竖起来,嘴巴触地,发出怪声怪调的嚎叫,以此向同伴发出求援信号。但是它很怕火光,如果点起火堆或举起火把,倾刻之间就会跑的无影无蹤。
分布範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亚塞拜然、白俄罗斯、不丹、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法国、乔治亚、德国、希腊、格陵兰、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义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利比亚、立陶宛、马其顿、墨西哥、摩尔多瓦、蒙古、黑山;缅甸、尼泊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沙乌地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维尼亚、西班牙、瑞典、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乔治亚、乌兹别克斯坦、叶门。
可能灭绝:孟加拉国。
地区灭绝:奥地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日本,卢森堡,荷兰,瑞士,英国。

繁殖方式
一般1-3月繁殖,在发情期间雄兽常进行争偶的激烈搏斗,胜利者用尿液划分自己的领地的边界,并通过叫声吸引雌兽。雌兽的怀孕期为61-63天,一般在3-4月间产仔,每胎产4-7仔,也有产10-12仔的记录。幼仔出生以后,由雄兽和雌兽共同抚育。雌狼在洞中看护幼仔,雄兽则外出捕食,猎取到食物以后先吞食下去,回来以后再吐出半消化的食物,耐心地饲餵雌兽和幼仔。20-25天后,幼仔便可以爬出洞外,这时雌兽常发出叫声,召唤幼仔。在此期间,狼群中某些成员也参与了餵养小狼的活动。
幼仔长大后,雄兽和雌兽就开始训练它们捕捉猎物,随着小狼的逐渐长大,它们逐渐担任起捕猎和防卫等任务,但是,当雌兽再度发情时,雄兽就要毫不客气地把幼仔赶走,让它们去过独立的生活。等长到约2-3岁时,小狼便开始达到性成熟,雌狼一般要到3岁或4岁才开始第一次交配,而雄狼这时长得强壮有力,开始觊觎优势雄狼的地位,一有机会便会提出强有力的挑战,成功者则会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统治者。灰狼寿命为15-20年。
亚种分化
1. | 苔原狼 | Canis lupus albus | |
2. | 基奈半岛狼 | Canis lupus alces Goldman | 1910-1915灭绝 |
3. | 阿拉伯狼 | Canis lupus arabs Pocock | |
4. | 北极狼 | Canis lupus arctos | |
5. | 额尔古纳河狼 | Canis lupus argunensis | |
6. | 大夏狼 | Canis lupus bactrianus | |
7. | 墨西哥狼 | Canis lupus baileyi | 野外灭绝 |
8. | 纽芬兰狼 | Canis lupus beothucus | 1911年灭绝 |
9. | 班克斯岛苔原狼 | Canis lupus bernardi | 1920年灭绝 |
10. | 西伯利亚平原狼 | Canis lupus campestris | |
11. | 蒙古狼 | Canis lupus chanco | |
12. | 不列颠哥伦比亚狼 | Canis lupus columbianus | |
13. | 俄罗斯狼 | Canis lupus communis | |
14. | 温哥华岛狼 | Canis lupus crassodon | |
15. | 裏海狼 | Canis lupus cubanensis | |
16. | 西班牙狼 | Canis lupus deitanus Cabrera | |
17. | 澳洲野狗 | Canis lupus dingo | |
18. | 家犬 | Canis lupus familiaris | |
19. | 小瀑布山狼 | Canis lupus fuscus | 1940灭绝 |
20. | 马尼托巴湖狼 | Canis lupus griseoalbus | |
21. | 纽几内亚歌唱犬 | Canis lupus hallstromi | |
22. | 北海道狼 | Canis lupus hattai | 1889年灭绝 |
23. | 日本狼 | Canis lupus hodophilax | 1905年灭绝 |
24. | 哈德逊湾狼 | Canis lupus hudsonicus | |
25. | 印度狼 | Canis lupus indica | |
26. | 北落基山狼 | Canis lupus irremotus | |
27. | 义大利狼 | Canis lupus italicus | 易危(VU) |
28. | 拉布拉多狼 | Canis lupus labradorius | |
29. | 中国狼 | Canis lupus laniger | |
30. | 亚历山大群岛狼 | Canis lupus ligoni | |
31. | 埃及狼 | Canis lupus lupaster | |
32. | 欧亚灰狼 | Canis lupus lupus | |
33. | 东部森林狼 | Canis lupus lycaon | |
34. | 密西根苔原狼 | Canis lupus mackenzii | |
35. | 巴芬岛苔原狼 | Canis lupus manningi | |
36. | 奥匈狼 | Canis lupus minor | 野外灭绝 |
37. | 莫戈隆山狼 | Canis lupus mogollonensis | 1920年灭绝 |
38. | 德克萨斯州灰狼 | Canis lupus monstrabilis | 1942灭绝 |
39. | 大平原狼 | Canis lupus nubilus | |
40. | 加拿大森林狼 | Canis lupus occidentalis | |
41. | 格陵兰狼 | Canis lupus orion | |
42. | 伊朗狼 | Canis lupus pallipes | |
43. | 阿拉斯加内陆狼 | Canis lupus pambasileus | |
44. | 伊比利亚狼 | Canis lupus signatus | |
45. | 阿拉斯加苔原狼 | Canis lupus tundrarum | |
46. | 南落基山狼 | Canis lupus youngi | 1935-1940年灭绝 |
种群现状
灰狼在原来的全球範围内已减少了约三分之一,主要是在发达地区,欧洲,亚洲,墨西哥和美国,由于灰狼威胁家畜而被人类蓄意毒杀和枪杀。灰狼持续的与人类竞争生存空间,人类的扩张,侵占自然栖息地也影响狼的数量。特别是在开发中国家,夸张的对公众渲染关于狼的威胁和危险;以及栖息地的破碎化,造成灰狼生存区域变得太小;在加拿大,阿拉斯加,以及前苏联和蒙古,人类长期持续利用该物种的皮毛;这些都是导致灰狼种群缩小的原因。环境因素以外,也因为多种原因人类只要看到狼就射杀,因为要取得它们的皮毛、保护自己的牲畜、甚至只是为了打猎休闲。
即使没有绝种的危险,区域性的狼群仍受威胁。威胁之一是族群区隔造成的基因瓶颈。数量过少分布已经造成动物小族群的孤立隔绝,因此会导致近亲交配,种群退化。
自1970年以来,各国出台法律保护,土地利用的变化,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逮捕狼的数量下降,西欧和美国进行人为的培育和放归自然,并重新在美国西部的部分地区重新野化。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保护动物,附录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注:灰狼(各亚种图片)图册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