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灾害学
灾害学是指运用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和解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生产科研过程中以及整个生存空间已经遇到和可能遇到的灾害问题的知识体系。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由于人类自身知识和力量有限,还不能有效的控制。人为灾害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伤亡损失以及后果严重的灾难性事故,例如空难、海难、火车撞车、脱轨、颠覆、沉船、矿山透水、片帮、冒顶、瓦斯爆炸、森林失火、严重火灾、爆炸、中毒、核辐射、宇航事故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灾害学
- 外文名:Catastrophology
- 主管单位:陕西省地震局
- 主办单位:陕西省地震局
- 主编:胡斌
词条解释
Catastrophology
灾害学可定义为以灾害及灾害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国家学科分类代码GB/T13745—92中明确规定的。灾害学研究灾害的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寻求减轻灾害损失的途径。灾害学涉及众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不断扩展的科学,灾害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其学科体系应包括如下层次即(1)基础理论灾害学:它主要研究灾害形成机理、规律、特点,也包括某些交叉学科如灾害动力学、灾害历史学、巨灾学、未来灾害学等。也可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做出划分如自然科学类有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灾害及救援医学、灾害地学、生态灾害学、环境灾害学、灾害天文学、灾害信息学等;社会科学类有灾害社会学、灾害心理学、灾害伦理学、灾害管理学、灾害经济学、灾害战略学、灾害法学等。(2)套用灾害学:它主要是在基础理论灾害学指导下,根据减灾科技发展及教育要求发展起来的学科,主要有:防灾学、灾害预测学、灾害评估学(安全风险学)、灾害区划学、减灾工程学、减灾设计学、减灾系统工程、减灾决策学、灾害保险学等。(3)分类灾害学,它主要按减灾部门及区域做出划分:其一,就自然灾害类型分,国内权威部门将其归纳为七大类,如气象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地质灾害学、地震灾害学、农林业灾害学;生物灾害学、天文灾害学等。如气象灾害学又可进一步分成洪涝灾害学、乾旱灾害学、低温灾害学等;其二,根据灾害所涉及的产业部门又可分为工业灾害学、农业灾害学、建筑灾害学、交通灾害学、商业灾害学、旅游灾害学、军事灾害学等;其三,根据灾害的区域特徵又可归纳划分:城市灾害学、农村灾害学、草原灾害学、沙漠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山地灾害学、森林灾害学等。
跨学科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科学管理者的重视,灾害学的初创绝不是—批学者们的主观臆想,而是灾害科学本质的必然反映。当今的灾害科学走过一条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合作,从多学科向跨学科发展的轨迹。事实上,现在国内外正开展的灾害学研究包括自然与社会两大方面,其基本研究内容是:(1)自然灾害事件的性质特点;(2)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诱发因素及其成灾机制;(3)原发自然灾害与次生自然灾害的关係;(4)自然灾害事件规模和损害程度的评定(含减灾措施实施实际效能的评定);(5)自然灾害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
跨学科的灾害学研究方法比较困难,因为它通常不具备资料齐全与可比性强的特点,所以总体讲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统计、推理、不同学科的互补以及高新技术的仿真模拟等。常用的方法有(1)历史灾害分析方法;(2)相关因子的比较分析;(3)典型灾例的实地调查分析;(4)计算机技术及网际网路的套用;(5)编制减灾规划及应急预案等。
灾害学研究表明,灾害防治比减轻灾害有更高一层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较高的经济投人,而且其效果通常有两面性,所以,任何减灾预案确定都要慎之又慎,至少要深入如下项目研究:(1)要有可靠的预报意见,使之形成立项依据;(2)自然灾害防治的经济投入一定要远小于受保护区的经济创造;(3)自然灾害防治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水平上的目标即延迟灾害发生时间、改变灾害事件的规模和特性、制止灾害的蔓延等;(4)特别要认真考虑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等。总之,灾害学研究就是要遵循灾害成因→灾害加剧过程→灾害管理决策等思路展开,此外,灾害学属于开放系统,其学科完善有待更加深一步。
杂誌《灾害学》
《灾害学》简介
本杂誌是全国最早综合系统研究灾害问题(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技期刊,1986年创刊。设有理论·思路与争鸣、预测·防治与对策、实例·经验与教训、资料·信息与报导、杂谈·未来与展望等栏目。
主要栏目
理论思路与争鸣
预测防治与对策
灾例经验与教训
资料信息与报导
杂谈未来与展望
获奖情况
国家“双效”期刊
第一届、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中国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
高引论文
刘希林,土石流危险度判定的研究,1988年第3期,被引212次
林孝松; 郭跃,滑坡与降雨的耦合关係研究,2001年第3期,被引187次
期刊信息
ISSN:1000-811X
CN:61-1097/P
地址: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
邮政编码:710068
图书《灾害学》
基本信息
书名:灾害学定价: ¥39.00元 出版/发行时间: 2008-01-01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作者: 李树刚
ISBN: 9787502032326
版次: 1
开本: 16
页数: 278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全球灾害概况及灾害风险状况,系统讲述了灾害的内涵及其基本属性和分类特徵。阐述了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环境灾害及人为灾害的特徵、致灾机理与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介绍了灾害风险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相关模型及灾害应急管理与综合减灾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安全工程、採矿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学习用书,也可作为安全技术及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教学参考,还可作为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目录
0 绪论
0.1 全球灾情状况
0.2 中国灾害规律
0.2.1 中国百年自然灾害特徵
0.2.2 中国百年人为灾害特徵
0.3 灾害基本概念及属性分类
0.3.1 灾害的基本概念
0.3.2 灾害的基本属性
0.3.3 灾害的分类体系
0.3.4 灾害分类
0.4 灾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0.4.1 灾害学的性质与特点
0.4.2 灾害学研究的大科学体系及其内在结构
0.4.3 灾害学巨观层次研究
0.4.4 灾害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1 地质灾害
1.1 地质灾害概述
1.1.1 地质灾害的分类
1.1.2 地质灾害对人类危害
1.2 地震灾害
1.2.1 地震概述
1.2.2 基本名词和概念
1.2.3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
1.2.4 地震成因及概况
1.2.5 地震的预报
1.2.6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
1.2.7 地震的破坏作用
1.2.8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1.2.9 地震应急活动
1.3 滑坡灾害及其防治
1.3.1 滑坡灾害及分级分类
1.3.2 滑坡要素与滑坡分级分类
1.3.3 滑坡的形成
1.3.4 滑坡的防治措施
1.3.5 滑坡的监测与预报
1.3.6 崩塌灾害及防治
1.3.7 土石流的灾害及防治
1.3.8 中国的滑坡与土石流
1.3.9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
思考题
2 气象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
2.1 大气环流与气象灾害
2.1.1 决定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
2.1.2 气象灾害
2.2 典型气象灾害分析
2.2.1 热带气旋灾害
2.2.2 乾旱灾害
2.2.3 洪涝灾害
2.2.4 龙捲风灾害
2.3 海洋灾害
2.3.1 风暴潮
2.3.2 海浪
2.3.3 海啸
2.3.4 海冰
2.3.5 赤潮
2.4 森林火灾
思考题
3 环境灾害
3.1 环境灾害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3.1.1 环境灾害概念
3.1.2 环境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3.1.3 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辩证关係
3.1.4 环境灾害的分类体系
3.1.5 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徵与原理
3.2 环境灾害的成灾机制
3.2.1 广义人-机-环境系统
3.2.2 人为失误——产生环境灾害的根本动因
3.2.3 人-机-环境系统——环境灾害的孕育环境
3.2.4 人-机-环境系统的演变规律
3.2.5 从熵与耗散结构角度探讨环境灾害成灾机制
3.2.6 环境灾害的混沌成灾机制
3.2.7 环境灾害的物能异常聚散与突变成灾机制
3.3 大气污染及防治
3.3.1 大气污染及污染源
3.3.2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3.3.3 大气质量控制标準
3.3.4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3.3.5 大气污染防治
3.3.6 大气污染导致典型灾害
3.4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3.4.1 水体污染及其污染源
3.4.2 水污染物质的类型及其污染指标
3.4.3 水污染防治方法
3.4.4 水体富营养化
3.5 其他环境灾害
3.5.1 垃圾灾害
3.5.2 核辐射灾害
思考题
4 人为灾害
4.1 人为灾害及其危害
4.1.1 基本概述
4.1.2 人为灾害的危害
4.1.3 人为灾害特徵
4.1.4 人为灾害的成因
4.2 城市火灾及其防治
4.2.1 火灾的危害及特点
4.2.2 火灾的分类
4.2.3 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
4.2.4 特殊危险建筑物的防火
4.2.5 城市火灾消防
4.3 城市爆炸灾害及其预防
4.3.1 爆炸基本概念
4.3.2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及预防
4.3.3 粉尘爆炸及其预防
4.4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
4.4.1 环境噪声源
4.4.2 噪声的危害及允许标準
4.4.3 城市环境噪声的控制
思考题
5 灾害风险分析及其评估
5.1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5.1.1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5.1.2 灾害风险的类型
5.1.3 灾害风险管理的内容
5.2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
5.2.1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
5.2.2 风险分析的一般程式
5.2.3 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
5.2.4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5.3 风险识别
5.4 风险估计与评价
5.4.1 风险估计的机率分析法
5.4.2 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
5.4.3 风险评价指标
5.5 风险决策
5.6 减灾决策
5.6.1 减灾决策的特点
5.6.2 减灾决策的过程
5.6.3 减灾决策方法
5.7 灾害模型示例
思考题
6 灾害应急与管理
6.1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和演化
6.1.1 灾害管理与紧急事务管理的含义
6.1.2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
6.1.3 灾害应急管理的演化
6.1.4 国内外应急灾害管理的现状
6.2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6.2.1 编制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
6.2.2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
6.2.3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6.2.4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
6.2.5 应急预案的组成
6.2.6 城市中需要编制应急预案的单位和场所
6.2.7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
6.2.8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
6.3 全球综合减灾
6.3.1 全球综合减灾关键问题
6.3.2 认知现代灾害不可忽略非传统安全
6.3.3 现代灾害研究要树立忧患意识
6.3.4 灾害风险与保险机制研究很必要
6.3.5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培养
6.4 城市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体系
6.4.1 人类科学管理灾害的必然途径
6.4.2 我国城市灾害预警体系的建立
6.4.3 城市灾害信息管理与灾情报告机制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