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是2008年9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沃建中。

基本介绍

  • 书名: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
  • 作者:沃建中
  • 页数:  189
  • 定价:38.00元
  •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图书简介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 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是据5.12汶川地震所做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调查报告,主编沃建中为心理救援队的专家组组长。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周,中国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在地震发生现场对受灾者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和走访。

内容简介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 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主要探讨了5·12地震灾后心理危机的总体特点,其中包括认知能力、自我效能和人格特点等心理特徵的变化;灾后心理危机的群体差异比较,包括青少年、成人和支援者三类群体的差异比较;灾后不同受损程度民众的心理危机状态比较;灾后受灾者的人格,注意力、兴趣、自我效能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青少年灾后心理危机的年龄特点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心理危机的特点和表现,以及不同心理特徵对不良情绪的影响。这为进一步对灾后心理危机进行準确评估并制订合理的干预计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前提;同时,也为国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了数据和依据。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是5·12灾后第一时间赴灾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调查的研究结果。其中,以大量数据结果呈现的直观比较和差异研究,具有很高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价值。
中国红十字会的直接领导和专家队伍的强大背景,在灾后第一时间的有效取样和比较研究,使《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获得相当的权威性。对于相关国家政策制定和机制建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技术及实施的步骤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及干预案例
四、此前研究的缺陷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地震灾后民众心理危机总体特点
第一节 5·12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工具
四、调查步骤
五、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二节 受灾民众的不良情绪状态
一、抑郁情绪的分析
二、孤独情绪的分析
三、恐惧情绪的分析
四、烦躁情绪的分析
五、愤怒情绪的分析
六、焦虑情绪的分析
第三节 受灾民众的生理不适应反应
一、身体不适应分析
二、睡眠质量
三、饮食状况
第四节 灾区民众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的变化
一、注意力
二、兴趣
三、自我效能
第五节 受灾民众应对方式
一、强迫行为
二、迴避行为
三、漠然行为
四、自杀的特点
五、自罪感
六、退避行为
七、幻想行为
八、自责行为
九、求助行为
十、合理化行为
十一、解决问题行为
第六节 受灾民众人格特点的比较
一、不同情绪健康水平的受灾民众的人格总体差异
二、有显着差异人格维度的LSD检验
三、受灾民众人格特点的平均数比较
第三章 5·12灾后不同程度受创群体的心理状态比较
第一节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不良情绪的差异研究
一、三类群体的不良情绪总体差异
二、对不良情绪在三类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LSD检验
三、对不良情绪在三类群体间的差异进行平均数的直观比较
第二节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的生理差异研究
一、三类群体生理差异总体特点研究
二、生理适应差异的LSD检验
三、对三类群体间的理反应差异进行平均数的直观比较
第三节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认知与自我效能的差异研究
一、三类群体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上的总体差异
二、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的LSD检验
三、三种群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平均数直观比较
第四节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的应对方式差异研究
一、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币良情绪的应对方式比较
二、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不良行为的应对方式比较
第五节不同程度心理受创群体的人格差异研究
一、三类群体在人格上的总体差异
二、对有显着差异的人格特点进行LSD检验
三、对有显着差异的四个人格特徵进行直观平均数比较
第四章 青少年灾后心理危机的年龄特点
第五章 5·12地震灾后心理危机的群体差异比较
第六章 不良情绪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第七章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与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