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士之道
《为士之道》是2012年政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德权。
基本介绍
- 作者:王德权
- ISBN:9789866475207
- 页数:406
- 定价:NT450
-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9-1
- 装帧:平装
- 副标题:中唐士人的自省风气
内容介绍
身处困境的唐代士人,习从选士制内部道德环节的失落,理解当代士风变化。他们认为士风恶化,「非受性如此」,而是「製法守度使之然」。本书循着唐人观点,以「政治体系下的行动者」为主轴,将唐代士人的认识、选择与行动置于巨观的政治体系下,进行制度与政治史的考察,以期掌握士人群体的动向。
为士之道

本书从古代「核心—四方」国家型态的演变,检视隋代「五服之内,政决王朝」的国制变动,探究制度变迁下士人性质和处境的变化。身处「士人—乡里」关係断裂下的唐代士人,面对「士不饰行」的士风恶化现象,如何重构「为士之道」,强化「士—民」关係;面对乡里内部「民弱而愚」的变化,如何探求「为政之道」,实践士人富而教之的淑世职能。
作者介绍
王德权
【现职】
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学历】
国立台湾师範大学历史学博士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
【讲授科目】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作品目录
许序
序论 士人、乡里与国家——古代中国国家型态下士人性质的思考
一、何为问“乡里”
二、「国家—社会」视野下的乡里
三、「核心—四方」的国家形态
四、汉代礼仪法制中的“乡里”
五、「士大夫非天子所命」的读法
六、唐代「个体化官僚制」的诞生
七、本书的视角与章节
第1章 无乡里之选——唐代士人处境的制度与结构分析
一、唐前期的选举议
二、五服之内,政决王朝——刘秩《居选议》分析
三、「无乡里之选」
四、「士不成士」
五、结论
第2章 酌古之要,适今之宜——杜佑与中唐士人的自省风气
一、酌古之要,适今之宜杜佑论「古与今」
二、杜佑论两税法
三、杜佑与中唐士人自省风气
四、「士自身」——官僚个体化处境下士人自省的动向
五、结论
第3章 孤寒与子弟——制度与政治结构层次的探讨
一、唐史研究的「难解之结」
二、关于「孤寒」的几种解释
三、「孤寒」解
四、「孤寒」社会实态的多样性
五、「孤寒」现象的制度与政治结构分析
六、「孤寒」与晚唐政局
第4章 重构「为士之道」——柳宗元士人论的考察
一、柳宗元士人论的诸问题
二、天人之分论的酝酿及其体系化
三、道在于人
四、官者,道之器
五、明与志
六、结论
第5章 「士人入仕」的再诠释——柳宗元〈封建论〉的一个侧面
一、《封建论》要旨
二、生民之意
三、势
四、理物之士
五、结论
第6章 「为政之道」的探求——从中唐士人的「惭愧」意识谈起
一、惭愧的对象
二、惭愧的理由
三、「面向乡里」的动向
四、「为政之道」的探求
五、结论
第7章 结论——漂泊的士人
一、内与外——古代中国国家形态及其组织化进程
二、仕与士——古代国家组织化脉络下的士人入仕
三、漂泊的士人——制度与结构变迁下唐代士人的处境
四、「士何事」——重构「为士之道」
五、「士与职」——「为政之道」的探求
六、断裂与延续——由唐到宋士人群体的动向
徵引书目
作者后记
序论 士人、乡里与国家——古代中国国家型态下士人性质的思考
一、何为问“乡里”
二、「国家—社会」视野下的乡里
三、「核心—四方」的国家形态
四、汉代礼仪法制中的“乡里”
五、「士大夫非天子所命」的读法
六、唐代「个体化官僚制」的诞生
七、本书的视角与章节
第1章 无乡里之选——唐代士人处境的制度与结构分析
一、唐前期的选举议
二、五服之内,政决王朝——刘秩《居选议》分析
三、「无乡里之选」
四、「士不成士」
五、结论
第2章 酌古之要,适今之宜——杜佑与中唐士人的自省风气
一、酌古之要,适今之宜杜佑论「古与今」
二、杜佑论两税法
三、杜佑与中唐士人自省风气
四、「士自身」——官僚个体化处境下士人自省的动向
五、结论
第3章 孤寒与子弟——制度与政治结构层次的探讨
一、唐史研究的「难解之结」
二、关于「孤寒」的几种解释
三、「孤寒」解
四、「孤寒」社会实态的多样性
五、「孤寒」现象的制度与政治结构分析
六、「孤寒」与晚唐政局
第4章 重构「为士之道」——柳宗元士人论的考察
一、柳宗元士人论的诸问题
二、天人之分论的酝酿及其体系化
三、道在于人
四、官者,道之器
五、明与志
六、结论
第5章 「士人入仕」的再诠释——柳宗元〈封建论〉的一个侧面
一、《封建论》要旨
二、生民之意
三、势
四、理物之士
五、结论
第6章 「为政之道」的探求——从中唐士人的「惭愧」意识谈起
一、惭愧的对象
二、惭愧的理由
三、「面向乡里」的动向
四、「为政之道」的探求
五、结论
第7章 结论——漂泊的士人
一、内与外——古代中国国家形态及其组织化进程
二、仕与士——古代国家组织化脉络下的士人入仕
三、漂泊的士人——制度与结构变迁下唐代士人的处境
四、「士何事」——重构「为士之道」
五、「士与职」——「为政之道」的探求
六、断裂与延续——由唐到宋士人群体的动向
徵引书目
作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