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火战车(英国1981年休·赫德森执导电影)
《烈火战车》是由休·赫德森执导,本·克劳斯、伊安·查里森、伊安·霍姆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81年5月15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根据20世纪20年代两个青年短跑选手的真实故事编写而成,他们两人并非来自主流阶层,但是最终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并赢得金牌。
基本介绍
- 导演:休·赫德森
- 编剧:Colin Welland
- 主演:本·克劳斯,伊安·查里森,伊安·霍姆
-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
- 中文名:烈火战车
- 外文名:Carros de fuego
- 其它译名:火的战车、火战车
- 出品时间:1981年
- 製片地区:英国
- 製片成本:预估500,000美元
- 类型:剧情
- 片长:123分钟
- 上映时间:1981年5月15日(英国)
- 分级:UK:U
- 色彩:彩色
-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 混音:Dolby
- 摄製格式:35mm
- 洗印格式:35mm
剧情简介
1919年,英国在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人们慢慢走出战争的阴影,怀着对生活美好的希望积极的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剑桥大学犹太青年亚伯拉罕(本·克劳斯饰)和苏格兰的虔诚教徒利德尔(伊安·查里森饰)都梦想着夺取奥运会百米金牌,一个为了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一个为了胜利,为上帝争光。最终在第8届巴黎奥运会上,他们战胜各自的生理和心理障碍之后,光荣的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哈罗德·亚伯拉罕 | 本·克劳斯 | ---- |
埃里克-里德尔 | 伊安·查里森 | ---- |
萨姆 | 伊安·霍姆 | ---- |
Master of Trinity | 约翰·吉尔古德 | ---- |
Master of Caius | 林赛·安德森 | ---- |
Lord Birkenhead | 奈杰尔·达文波 | ---- |
Jackson Scholz | 布拉德·戴维斯 | ---- |
Head Porter | 理察·格雷弗斯 | ---- |
Jimmie | 派屈克·杜尔 | ---- |
Extra | 麦可·朗斯代尔 | ---- |
Henry Stallard | Daniel Gerroll | ---- |
Jennie Liddell | Cheryl Campbell | ---- |
Sybil Gordon | Alice Krige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剪辑 | 选角导演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
杰克·艾伯斯 James Crawford Dodi Fayed David Puttnam | 休·赫德森 | Jonathan Benson Matthew Binns Terence Fitch Melvin Lind Hugh O'Donnell Bill Rudgard Jeremy Coote | Colin Welland | 大卫·沃特金 | Terry Rawlings | Esta Charkham | Jonathan Amberston Len Huntingford Anne Ridley Andrew Sanders | 米兰拉·坎农诺 |
资料来自:
角色演员介绍
- 哈罗德·亚伯拉罕演员:本·克劳斯英籍犹太人,家境富裕擅长跑步,但在当时的英国,犹太人备受歧视。哈罗德二十岁时考入剑桥大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打破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短跑”700年未破的纪录。并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夺得了100米冠军。
- 埃里克-里德尔演员:伊安·查里森埃里克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信徒,以出色的天赋获得了“苏格兰飞人”的美誉。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里德尔参加的项目被排到了星期日,而这天是基督教徒礼拜的时间,同来参赛的林赛爵士让出自己项目的名额。最终里德尔夺得400米冠军。
- 萨姆演员:伊安·霍姆义大利教练,在奥运会选拔赛中,亚伯拉罕虽然赢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但还是输给了里德尔。儘管有人对亚伯拉罕的血统有非议,萨姆还是决定帮助亚伯拉罕。
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 该片需要大量的爱德华七世时期的服装。随着拍摄时间流逝和预算超支,服装变得越来越紧俏,需要提前预定才能搞到这种服装。
- 法国演员Michael Lonsdale演出了这部影片,但是在最终完成的片子中,没有留下一个有他的镜头。
- 该片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陈列在英国约克郡的国家摄影、电影与电视博物馆里。
- 在奥运会的民众场面中,为了不让民众演员显得突出,因此让他们穿黑色的衣服。那些设法穿着爱德华七世时代服装的民众演员会得到20英镑酬劳,只穿普通衣服来的民众演员的酬劳则是10英镑。扮演跑步运动员的那些民众演员,其酬劳则是普通民众演员的3倍。为了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他们需要在烈日下晒黑。
- 电影的部分场景有几天是在英国爱丁堡的Goldenacre地区拍摄的,为了还原历史真实,每天早晨开拍前,电视天线必须得拿下来,到晚上拍摄结束后再安上去。如此多日之后,剧组和当地居民发生了一些磨擦。
穿帮镜头
- 奥运会400米比赛时,埃里克手里弄皱的纸片(圣经里的纸片)在镜头切换中不见了。
- 当陆军上校约翰凯迪会见萨姆时,本来握在上校右手的手杖在镜头切换时突然就跑到左手了,这样上校就能空出右手来跟萨姆握手了。
- 影片中有一个长镜头,表现的是运送运动员去往法国的船,观众能清晰地看到船上的雷达天线。
- 当埃里克和詹妮在爱丁堡的山坡上谈话时,背景里有个人穿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运动服在散步。
- 在电影开头的十分钟左右,叙述说“1919年,10月10日,星期四”,事实上,那年的这个日子是星期五。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次 | 奖项 | 获奖方 | 获奖/提名 |
---|---|---|---|---|
奥斯卡金像奖(美国电影学院奖) | ||||
1982 | 第54届 | 最佳影片 | 《烈火战车》 | 获奖 |
最佳原创剧本 | Colin Welland | 获奖 | ||
最佳服装设计 | 米兰拉·坎农诺 | 获奖 | ||
最佳配乐 | 范吉利斯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伊安·霍姆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休·赫德森 | 提名 | ||
最佳电影剪辑 | Terry Rawlings | 提名 | ||
坎城国际电影节 | ||||
1981 | 第34届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 休·赫德森 | 获奖 |
最佳男配角奖 | 伊安·霍姆 | 获奖 | ||
金棕榈奖 | 休·赫德森 | 提名 | ||
美国金球奖 | ||||
1982 | 第39届 | 最佳外语片 | 《烈火战车》 | 获奖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
1982 | 第35届 | 最佳影片 | 《烈火战车》 | 获奖 |
最佳配角演员 | 伊安·霍姆 | 获奖 | ||
最佳服装设计 | 米兰拉·坎农诺 | 获奖 | ||
安东尼·阿斯奎斯奖最佳电影音乐 | 范吉利斯 | 提名 | ||
最佳配角演员 | 奈杰尔·哈维斯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休·赫德森 | 提名 | ||
最佳剧本 | Colin Welland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大卫·沃特金 | 提名 | ||
最佳製作设计/艺术指导 | Roger Hall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Clive Winter、Bill Rowe、Jim Shields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Terry Rawlings | 提名 | ||
日本电影学院奖 | ||||
1983 | 第6届 | 最佳外语片 | 《烈火战车》 | 提名 |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
1981 | 第6届 | 人民选择奖-最佳故事片奖 | 《烈火战车》 | 获奖 |
资料来自: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1. Allied Stars Ltd. (英国) | 2. Enigma Productions (英国) |
上映日期
国家 | 时间 | 国家 | 时间 |
---|---|---|---|
英国 | 1981年5月15日 | 葡萄牙 | 1981年11月25日 |
荷兰 | 1981年6月4日 | 义大利 | 1981年12月18日 |
法国 | 1982年5月22日 | 西班牙 | 1982年1月1日 |
澳大利亚 | 1981年9月24日 | 西德 | 1982年5月7日 |
美国 | 1982年4月9日 | 匈牙利 | 1982年6月10日 |
瑞典 | 1981年9月26日 | 日本 | 1982年8月21日 |
芬兰 | 1981年10月2日 | 土耳其 | 1984年3月 |
阿根廷 | 1981年11月12日 |
资料来自:
影片评价
《烈火战车》是一部关于勇气、意志力和信仰的影片。(新浪网评)一部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一部史上最伟大的体育电影,一部关于理想与奋斗与信念乃至信仰的励志电影。反映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崇高理想。(中国新闻网评)
片中这群一战后的年轻人,他们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生活,有着自己的信仰目标和绅士般的行为準则。即使他们一开始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幺,但人生阅历就会让他们活明白,变得豁达,懂得人生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电影的励志和热血不仅仅来自运动场上胜利后观众的欢乐,更在于他们日常的艰苦训练,为了理想,努力战胜并克服一切,他们完全陶醉于那些背后的汗水和泪水之中。(凤凰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