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乌达区高级中学

乌达区高级中学

乌达区高级中学

乌海市第十中学(乌达区高级中学),位于乌达区胜利东街9号,是一所以普通高中为主、附设职业高中的政府办高级中学。学校成立于1996年9月1日,占地面积7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2014.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87.4℅。学校现有教学班60个,学生3500多人,教职工286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乌海市第十中学
  • 外文名:WuHai city number ten middle school
  • 简称:坐落于黄河明珠、书法之城乌海市,是一所政府办高级中学。
  • 校训:“人文”“关爱”“微笑”“互助”
  • 创办时间:1996年9月1日
  • 类别:公立高中
  • 现任校长:牛英
  • 知名校友:郝鑫、马利国、黄华、娜仁华、罗小夫、郝宇霆、宋娜、宋凯
  • 所属地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 主要奖项:全国师德建设示範基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範基地
    国家管理优胜学校、国家星火计画单位
    自治区示範高中、自治区民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绿色学校
    乌海市文明单位、乌海市教育先进集体
    乌达区爱心学校

教学理念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个明显的办学特设“管理精细化、校园文化特色化、学案进课堂”。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展现了乌海市第十中学十年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针对大多数学校课堂教学的无序与失控现象,乌海市第十中学借鉴优秀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学案进课堂”的教学管理模式,将教学真正落实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教为主导的学案教学”中,学生的感知、教师的启发与点拨、有针对性地训练、实际运用的检测,使得课堂变得轻鬆自然。作业设计的精緻与批改细微,做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我们提倡的学案教学模式,是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精神的最有力体现。

学校历史沿革

乌海市第十中学的前身为乌达区高级中学,是1996年9月由原乌达区中学高中部从乌达区中学分离出来而成立的高级中学。2006年经过乌海市统一规定将乌达区高级中学正式更名为乌海市第十中学。而现在的乌海市第十中学是由乌海市第十中学与乌海市第十一中学合併而成的。乌海市第十一中学的前身是乌达矿区高级中学。最初的乌达矿区高中分为乌达矿务局第一高级中学和乌达矿务局第二高级中学两所,1999年两所高中合二为一,更名为乌达矿务局高级中学,2006年由乌海市统一规定将原乌达矿务局高级中学更名为乌海市第十一中学。2008年秋季,经过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乌海市第十中学与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的乌海市第十一中学合二为一,成立了今天的乌海市第十中学,同时上划市教育局直属管理。
乌海十中始终本着“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让每一位学生三年内都能感受到进步”的原则,不仅培养出诸如郝鑫、马利国、黄华、娜仁华、罗小夫等清华、北大学子,也为其他高等院校输送了几万优秀学生。建校以来,高考成绩逐年攀升:2008年本科升学率为56.5%,2009年本科升学率达到66%,2010年本科升学率突破70%。在2011年高考中,一本上线71人,比去年增加24人;二本上线438人,比去年增加46人;二本以上升学率达到46.3%,比去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并且宋娜以585分的优异成绩摘得乌海市文科状元桂冠,宋凯以613分的成绩获得乌海市理科第二名。

校园文化建设

2008年新的乌海市第十中学诞生后,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塑造文明”的办学思路,把“让关爱和互助充满校园,让智慧和竞争充满课堂,让文明和微笑留在身边”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一切回归人性的本真。“让冰冷的楼房会说话”“让微笑遍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留在每一个人心里”“教给学生一种善良一种宽容一种感恩”等等标语在校园随处可见,以“关爱”“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常常举行,在全校範围内形成了老师关爱学生,学生感恩老师;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师生同舟共济、奋力向前的校风。与此同时,学校还提出了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管理理念,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从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出发,制定出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的管理制度。也是从那开始,学校大胆尝试,打破以往的单纯靠成绩来评价学生优劣的方法,在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中纳入了“成长记录评价机制”,让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成为评价的加分项,让学生在“回顾自我成长曆程”的反思中获得发展。几年下来,“人文”“关爱”“微笑”“互助”深入人心,成了学校特有的文化特色。鑒于此,2011年1月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正式评为“自治区示範性普通高中”。

师资力量

乌海市第十中学,教职工286人,专任教师214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92人,一级教师85人,自治区骨干教师3人,自治区教学能手3人,乌海市骨干教师32人,乌海市教学能手39人,乌海市优秀教师87人,乌海市优秀班主任33人,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54人。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同时学校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 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3人,并有一批立志教育事业的师範毕业生,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各教研组形成了严谨、活泼的教学研究风气,学术气氛浓厚,许多教师在国家、自治区、乌海市的报刊上发表论文150多篇,深受好评。学校实施名师工程,大胆起用年轻教师,放眼全国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师资队伍进一步最佳化,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99℅。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从“严把入口”、“以老带新”和“不断促进”三个方面下功夫。所谓“严把入口”指的是学校在外聘教师的过程中精益求精,面向全国招贤纳士,通过笔试、面试、试讲等环节靠学生的满意度来判定是否录用。所谓“以来带新”是指学校实施的“蓝青工程”教师培养方案,每新招聘一名教师都要隆重的举行“拜师结对”仪式,由学校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他融入到学校的文化中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所谓“不断促进”是指学校实施的 “推门听课”、“踊跃参赛”、“积极科研”、“天天反思” 和“走出去引进来”等教师培养模式。在教师培养上,学校一直信奉“学无止境”,故而由校领导带队成立了教研组、备课组在全校範围内实行“推门听课”;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鼓励教师参加区内外各种类型的优质课、论文比赛;鼓励老师们天天反思自己的工作并将心得体会装订成册,每年拿出近30万元派出教师到除西藏、新疆外的全国各省市学习观摩。几年来,学校共完成国家级课题三项,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现承担自治区级课题三项。

教学设施

学校现有教学楼三栋,每个年级拥有一栋教学楼,为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创造了条件;有集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标本室、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美术室、备课室、天文台等多功能教室于一体的综合实验楼一栋,仪器先进,设施齐全,为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奠定了基础;地面积7000平方米的体育馆一座和标準化塑胶运动场一个;有可容纳1500人的宿舍楼两栋,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一个,生活区相关配套设施完善,服务高效周到,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同时容纳1200人的报告厅一个,为师生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图书馆藏书76210册,各类报刊250种;电脑室5个,学生专用电脑300台;有66个安装了目前最先进的背投带白板网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 200多名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学手段基本实现现代化。

教学成绩

2006年秋季高考,我校报名人数是769人,其中600分以上9人,一本上线66人(包含音、体、美艺术生),二本上线共204人,二本以上总升学率26.5%,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二百大关,高三年级的张霞和刘成刚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分别获自治区二等奖和三等奖,朱有老师荣获优秀辅导奖。王霞同学的作文获“语文报杯”作文大赛全国特等奖,荣获全国及省级奖励的学生有30多人次。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高达382人,升学率高达96%,2009年本科升学率达到66%,2010年本科升学率突破70%。在2011年高考中,一本上线71人,比去年增加24人;二本上线438人,比去年增加46人;二本以上升学率达到46.3%,比去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并且宋娜以585分的优异成绩摘得乌海市文科状元桂冠,宋凯以613分的成绩获得乌海市理科第二名。在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我校先后夺得全国二等奖五人,自治区一等奖17人;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有二十三人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先后有八十人获得乌海赛区一等奖,五人获自治区二等奖;特别在作文竞赛中,我校历来独占鳌头,在全国作文大赛中,五人获特等奖,二十二人获一等奖,八十多人获二等奖。其中,高三同学胡禧沐获得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银奖并代表我校参加全国钟南山创造力大赛并一举夺得金奖。为此,我校被内蒙古自治区作协授予“优秀组织奖”,八位语文教师被授予“全国作文大赛园丁奖”。
不仅如此,乌达区高级中学每年均有大批优秀毕业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範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均有乌达区高级中学输送的毕业生,同时,该校的职业教育亦领先于乌海市同类学校。自1997年以来,乌达区高级中学的高考升学率稳居乌海市第一。乌达区高级中学不仅吸引了本市大批优秀国中毕业生,而且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大量优秀学生来该校就读。
乌达区高级中学现有教学班60个,学生3500多人,在册教职员工286人,是乌海市政府办学单位。
几年来,乌达区高级中学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届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乌海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乌海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乌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乌海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
乌达区高级中学在骄人的成绩中,力图向内蒙古自治区示範学校迈进,她将以崭新的面貌準备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成为一所令人瞩目的高级中学。

管理制度建设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提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管理思路,教研组、备课组集中一切力量向45分钟要效益,全面落实“堂堂清”“日日清”的高效理念。同时,学校实行分层教学模式,针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对一些在学习方面有天赋的同学,加大培养力度,必要的时候“分灶吃饭”。学校十分注重奥赛的辅导,组成专门的辅导团队,对在某科目有特长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科技等,并鼓励参加全国性竞赛,以求增加保送生和自主考生的名额。在活动课期间,学校开设高考专题辅导讲座,让有高考辅导经验的老师分科讲学,学生有针对性的听课,达到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全面提高的目的。
在学生管理上,学校摸索出了一条“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学校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由学生民主推举产生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全面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并适当参与学校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学校行风评议工作。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有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记载着每一位学生从一入学到毕业的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在教师的引导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从成长档案和自主管理中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进而弃恶从善。
为了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学校每年拿出40多万元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奖励。乌海十中“你是我的学生”爱心基金会成立三年来,共捐资人民币54760元,为我校200多名学生提供了帮助。此外,学校还积极与社会爱心机构取得联繫,争取社会的资助。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受到乌海市委统战部、乌海市光彩事业助学金、西部开发助学基金、中央福利彩票助学基金、乌达区红十字会以及乌海十中“你是我的学生”爱心基金会等社会诸多单位和个人的资助20多万元,为400多名品学兼优的家庭条件困难的学子提供了帮助。
沐浴在内蒙古改革发展的春风里,乘着乌海市腾飞的翅膀,在市委市政府的悉心关怀下,乌海市第十中学全校师生站在自治区示範高中的起点上,以创建全国精品学校为目标,信心满怀地继续前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