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焚膏继晷

焚膏继晷

焚膏继晷

焚膏继晷是一个汉语辞彙,读作fén gāo jì guǐ,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出自于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恆兀兀以穷年”。

焚膏继晷与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等意思相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焚膏继晷
  • 出处:《昌黎集·一二·进学解》
  • 释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 发音:fén gāo jì guǐ

成语

焚膏继晷

拼音

fén gāo jì guǐ

出处与详解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1、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恆兀兀以穷年。”
2、宋 周密 《齐东野语·讥不肖子》:“所谓焚膏继晷者,非为身计,正为门户计。”
3、元 吴莱《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诗:“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目耽玩。”
4、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世儒于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钻仰终生,或锻鍊苛求,百端掊击。”
5、《光明日报》1977.1.9:“﹝ 周总理 ﹞日理万机,焚膏继晷。”

辞彙单独解释

焚:使……燃烧;
膏:油脂,指灯烛;
继:继续,接替;
晷: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

出处

1、唐·韩愈《昌黎集·一二·进学解》:“先生欺(1)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2)矣。先生口不绝(3)吟于六艺(4)之文,手不停披(5)于百家之编(6);记事者必提其要(7),纂言者必钩其元(8)。贪多务得,细大不捐(9)。焚膏油以继晷(10),恆兀兀(11)以穷年: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
【批注】
(1)欺:骗。
(2)有年:有段时间了。
(3)绝:停止。
(4)六艺:儒家的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5)披:翻阅。
(6)百家之编:诸子百家的典籍。
(7)要:重点。
(8)钩其元:勾画出奥妙之处。
(9)细大不捐:大小兼容并收,皆不抛弃。
(10)焚膏以继晷:膏,灯油,此指灯烛。晷,音“轨”,日光。
(11)兀兀:音“勿”,劳苦不息的样子。
【故事阐述】
韩愈是唐代着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国其它读书人一般,韩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负与长才。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
文中叙述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因曾十载之间,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幺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
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
“焚膏继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后亦用来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亦作“继晷焚膏”、“ 燃膏继晷”。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

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反义词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游手好闲,

辨析

“焚膏继晷”与“夜以继日”有别:“焚膏继晷”多用在读书学习或室内案头工作、活动。多用于书面;比较典雅;“夜以继日”比较通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