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患子属
无患子属(学名:Sapindus L. ),无患子科,约13种,,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有4种和1变种,产于西南部至东部,其中无患子S. mukorossi Gaertn. 的果皮供洗濯用,可代肥皂,材质柔软,褐红色,可供农具用,尤适为梳。乔木;叶为偶数羽状複叶;花极小,辐射对称,单性异株,排成腋生或顶生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萼片和花瓣4-5;花盘环状,肉质;雄蕊8-10;子房2-4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核果状,果皮革质;种子球形,黑色,无假种皮;种脐线形。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无患子属
- 拉丁学名:Sapindus Linn.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无患子目 Sapindales
- 科: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 亚科:无患子亚科 Sapindoideae
- 属:无患子属
- 分布区域:分布于美洲、亚洲和大洋洲较温暖的地区
- 模式种:S. saponaria Linn.
形态特徵
乔木或灌木。偶数羽状複叶,很少单叶。互生,无托叶;小叶全缘协对生或互生。
聚伞圆锥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或在小枝顶部丛生;苞片和小苞片均小而钻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或有时异株,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片5或有时4,覆瓦状排列,外面2片较小;花瓣5,有爪,内面基部有2个耳状小鳞片或边缘增厚,或+片(Sect. Dittelasma),无爪,内面基部有1个大型鳞片;花盘肉质,碟状或半月状,有时浅裂;雄蕊(雄花)8,很少更多或较少,伸出,花丝中部以下或基部被毛;子房(雌花)倒卵形或陀螺形,通常3浅裂,3室,花柱顶生;胚珠每室1颗,上升。
果深裂为3分果爿,通常仅1或2个发育,发育果爿近球形或倒卵圆形,背部略扁,内侧附着有1或2个半月形的不育果爿,成熟后果爿彼此脱离,接合面淡褐色,阔椭圆形或近圆形,果皮肉质,富含皂素,内面在种子着生处有绢质长毛;种子,与果爿近同形,黑色或淡褐色,种皮骨质,无假种皮,种脐线形;胚弯拱,子叶肥厚,叠生,背面的一片大,半抱腹面的一片。
分布情况
约13种,分布于美洲、亚洲和大洋洲较温暖的地区。中国有4种和1变种,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无患子在中国各地寺庙、庭园和村边常见栽培。
生长习性
喜光,稍耐阴,耐寒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抗风力强。不耐水湿,能耐乾旱。萌芽力弱,不耐修剪。生长较快,寿命长。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
下级分类
川滇无患子 Sapindus delavayi (Franch.) Radlk.
无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毛瓣无患子 Sapindus rarak DC.
绒毛无患子 Sapindus tomentosus Kurz
无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毛瓣无患子 Sapindus rarak DC.
绒毛无患子 Sapindus tomentosus Kurz
代表植物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嫩枝绿色,无毛。叶连柄长25-45厘米或更长,叶轴稍扁,上面两侧有直槽,无毛或被微柔毛;小叶5-8对,通常近对生,叶片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稍呈镰形,长7-15厘米或更长,宽2-5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稍不对称,腹面有光泽,两面无毛或背面被微柔毛;侧脉纤细而密,约15-17对,近平行;小叶柄长约5毫米。花序顶生,圆锥形;花小,辐射对称,花梗常很短;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大的长约2毫米,外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瓣5,披针形,有长爪,长约2.5毫米,外面基部被长柔毛或近无毛,鳞片2个,小耳状;花盘碟状,无毛;雄蕊8,伸出,花丝长约3.5毫米,中部以下密被长柔毛;子房无毛。果的发育分果爿近球形,直径2-2.5厘米,橙黄色,乾时变黑。花期春季,果期夏秋。
主要价值
本属的一些植物根和果入药,味苦微甘,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果皮含有皂素,可代肥皂,尤宜于丝质品之洗濯;木材质软,边材黄白色,心材黄褐色,可做箱板和木梳等。亦有些植物树形美观,可以作为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