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感测器网路原理及方法
《无线感测器网路原理及方法》是201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毅。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线感测器网路概述,网路结构、覆盖与连线,网路通信,网路的支撑技术,网路mac层,网路协定的技术标準,网路的路由协定,网路安全,网路套用开发,物联网环境下的wsn等。
基本介绍
- 书名:无线感测器网路原理及方法
- 作者:许毅
- ISBN:9787302261414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无线感测器网路原理及方法》根据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教学需要,结合无线感测器网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套用现状编写而成。
《无线感测器网路原理及方法》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浅显易懂,侧重基本概念和基础技术,强调基本原理和方法,力求概念準确、图文并茂。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教材。
《无线感测器网路原理及方法》主要针对以下阅读群体:①开设无线感测器网路课程的本科生,涉及物联网工程、计算机和自动化等信息技术类专业;②普通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将其作为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入门辅导书;③工程技术开发人员,将其作为参考书;④作为初学者的人门辅导书籍。
目录
《无线感测器网路原理及方法》
第1章无线感测器网路概述
1.1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基本概念
1.2无线感测器网路的特徵
1.2.1与现有无线网路的区别
1.2.2与现场汇流排的区别
1.2.3感测器节点的限制
1.2.4感测器组网的特点
1.3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关键性能指标
1.4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套用
1.5无线感测器网路的研究历史
1.5.1计算设备的演化历史
1.5.2无线感测器网路发展的三个阶段
1.5.3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发展趋势
习题1
第2章无线感测器网路结构、覆盖与连线
2.1无线感测器网路拓扑结构
2.2无线感测器网路覆盖
2.2.1无线感测器网路覆盖问题
2.2.2无线感测器网路区域覆盖
.2.2.3无线感测器网路的点覆盖
2.2.4无线感测器网路边界覆盖
2.2.5无线感测器网路覆盖能效评价指标
2.3无线感测器网路连线可靠性
2.3.1无线感测器网路连线可靠性分析
2.3.2基于机率和图论的连线可靠性
2.3.3基于扩散理论的连线可靠性
习题2
第3章无线感测器网路通信
3.1无线感测器网路协定结构
3.1.1传统网路协定osi参考模型
3.1.2无线感测器网路协定的分层结构
3.2物理层
3.2.1物理层的概述
3.2.2感测器网路物理层的设计
3.3数据链路层协定
3.4网路层协定
3.5传输层协定
3.5.1event-to-sink传输
3.5.2sink-to-sensors传输
3.6套用层协定
3.6.1感测器管理协定
3.6.2任务分派与数据广播协定
3.6.3感测器查询与数据分发协定
3.7无线感测器网路跨层设计
3.7.1分层设计方法
3.7.2跨层设计方法
3.7.3跨层设计的必要性
3.7.4无线感测器网路跨层设计主要技术
习题3
第4章无线感测器网路的支撑技术
4.1时间同步机制
4.1.1时间同步的意义和特点
4.1.2tpsn时间同步协定
4.1.3时间同步的套用示例
4.2定位技术
4.2.1感测器网路节点定位问题
4.2.2基于测距的定位技术
4.2.3无须测距的定位技术
4.2.4定位系统的典型套用
4.3数据融合
4.3.1多感测器数据融合概述
4.3.2感测器网路中数据融合的作用
4.3.3数据融合技术的分类
4.3.4数据融合的主要方法
4.3.5感测器网路套用层的数据融合示例
4.4能量管理
4.4.1能量管理的意义
4.4.2感测器网路的电源节能方法
4.4.3 动态能理管理
4.5容错技术
4.5.1概述
4.5.2故障模型
4.5.3故障检测与诊断
4.5.4故障修复
4.6数据管理
4.6.1系统的结构
4.6.2数据模型
4.6.3查询语言
4.6.4数据存储
4.6.5索引技术
4.6.6查询处理技术
4.6.7数据管理系统实例
4.7服务质量保证
4.7.1无线感测器网路服务质量概述
4.7.2无线感测器网路服务质量研究
习题4
第5章无线感测器网路mac层
5.1无线感测器网路mac协定的分类
5.21eee 802.11协定
5.2.iieee 802.11网路拓扑结构
5.2.21eee 802.11协定mac层的工作模式
5.2.3分散式协调功能(dcf)
5.2.4集中式协调功能(pcf)
5.2.5dcf与pcf机制的局限性
5.2.61eee 802.11的oos保障
5.3基于竞争的mac协定
5.3.1s-mac协定
5.3.2t-mac协定
5.3.3sift协定
5.4基于时分复用的mac协定
5.4.1基于分簇网路的mac协定
5.4.2deana协定
5.4.3基于周期性调度的mac协定
5.4.4trama协定
5.4.5dmac
5.4.6其他类型的mac协定
习题5
第6章无线感测器网路协定的技术标準
6.1技术标準的意义
6.21eee 1451系列标準
6.31eee 802.15.4标準
6.3.11eee 802.15.4标準概述
6.3.2物理层
6.3.3mac子层
6.3.4符合ieee 802.15.4标準的感测器网路实例
6.4zigbee协定标準
6.4.1zigbee概述
6.4.2网路层规範
6.4.3zigbee系统软体的设计开发
6.4.4符合zigbee规範的感测器网路实例
6.5蓝牙(bluetooth)
6.5.1蓝牙协定栈简介
6.5.2蓝牙协定栈分析
6.5.3蓝牙技术的发展趋势
6.6uwb
6.6.1uwb技术概括
6.6.2uwb主流技术
6.6.3uwb的发展趋势
习题6
第7章无线感测器网路的路由协定
7.1路由协定概述
7.1.1无线感测器网路路由协定的考虑因素
7.1.2路由的过程
7.1.3无线感测器网路路由协定分类方法
7.2平面路由协定
7.2.1flooding和grossing协定
7.2.2spin协定
7.2.3sar、dd和mcfa协定
7.3层次路由协定
7.3.1leach
7.3.2pegasis
7.3.3teen
7.3.4apteen、ttdd和earsn协定
7.3.5 平面路由协定和层次路由协定比较
7.4 能量感知路由
7.4.1能量消耗源
7.4.2能量路由
7.4.3能量多路径路由
7.5基于查询的路由
7.5.1定向扩散路由
7.5.2谣传路由
7.6地理位置路由
7.6.1gear路出
7.6.2gaf路由
7.6.3gpsr路由
7.6.4gem和mecn路由
7.7可靠路由协定
7.7.1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机制
7.7.2relnform路由
7.7.3speed协定
7.8路由协定自主切换
习题7
第8章无线感测器网路安全
8.1无线感测器网路安全概述
8.1.1无线感测器网路安全威胁模型
8.1.2无线感测器网路安全面临的障碍
8.1.3无线感测器网路安全要求
8.1.4无线感测器网路安全解决方案的评估
8.2无线感测器网路中的安全攻击
8.2.1物理层安全攻击
8.2.2链路层安全攻击
8.2.3对无线感测器网路层(路由)的攻击
8.2.4对传输层的攻击
8.3spins安全解决方案
8.3.1符号
8.3.2snep
8.3.3utesla
8.3.4uttesla详细描述
8.3.5spins实现
8.3.6spins性能评估
8.4安全管理
8.4.1预共享密钥模型
8.4.2 随机密钥预分布模型
8.4.3基于分簇式的密钥管理
8.4.4基于本地协作的组密钥分发方案
习题8
第9章无线感测器网路套用开发
9.1无线感测器网路硬体平台
9.1.1无线感测器网路硬体结构及分类
9.1.2网路节点的硬体开发
9.1.3感测器节点的模组化设计
9.1.4感测器节点开发实例
9.2作业系统与软体开发
9.2.1网路节点的作业系统
9.2.2软体开发
9.3后台管理软体
9.4无线感测器网路的仿真
9.4.1无线感测器网路仿真的特点
9.4.2通用网路仿真平台
9.4.3针对无线感测器网路的仿真平台
9.4.4无线感测器网路工程测试床
9.5无线感测器网路套用开发
9.5.1wwms系统分析
9.5.2wwms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9.5.3wwms系统整体测试
习题9
第10章物联网环境下的无线感测器网路
10.1rfid与无线感测器网路的整合
10.1.1rfid的基础理论
10.1.2rfid和无线感测器网路整合的原因
10.1.3rfid标籤与感测器的整合
10.1.4rfid标籤与无线感测器节点和无线设备的整合
10.1.5读写器与无线感测器节点和无线设备的整合
10.1.6rfid和感测器的混合
10.2物联网与无线感测器网路
10.2.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10.2.2物联网环境下的无线感测器网路技术
习题1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