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太湖之滨——江苏省无锡市,学院是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的试点项目院校。
学校前身是1959年3月原国家农机部创办的无锡农业机械製造学校,2012年学校与江苏大学联合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截至2016年9月,学校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占地850多亩,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9亿元,图书馆藏书85万册;设有13个教学单位,开设专业58个;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2800多名,教职工8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2800多名,教职工8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wxit.edu.cn
- 中文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外文名: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简称:无锡职院
- 创办时间:1959年3月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类
- 属性: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 (2007年)
- 现任领导:书记:朱爱胜
校长:龚方红 - 高职专业:52个
- 本科专业:6个
- 院系设定:机械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等
- 校训:严谨治学,崇尚实践
- 校歌:《共创辉煌》
- 地址:无锡市大学城高浪西路1600号
- 院校代码:10848
- 主要奖项: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
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与服务基地
历史沿革
1959年3月,原国家农机部创办无锡农业机械製造学校。
校史沿革

1979年3月,学校下放至江苏省机械工业厅,无锡农业机械製造学校改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製造学校。
1991年,无锡市机械工业联合职工大学併入学校。
1994年10月,学校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10所试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之一。
1999年7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苏省教育厅。学校是国家首批28所“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2006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2012年,学校与江苏大学联合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9月,学院设有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技术系、外国语言文学系、艺术设计系、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部、体育部、工业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3个教学单位,开设专业58个,其中本科专业6个。
院系 | 专业 |
---|---|
江苏大学无锡机电学院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物联网工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市场行销(本科) |
机械技术学院 | 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机械製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製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製造与自动化(中外合作) |
控制技术学院 | 电气自动化技术,智慧型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套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海外本科直通车) |
物联网技术学院 | 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软体技术,软体技术(嵌入式软体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套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物联网套用技术,计算机套用技术(海外本科直通车) |
汽车技术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2本科),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汽车整形技术 |
外国语言文学系 | 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套用德语,套用法语 |
艺术设计系 | 广告设计与製作,动漫设计与製作,环境艺术设计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3+2本科),市场行销,金融管理与实务,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行销(中外合作) |
备注:资料来源:,未注明本科的专业为高职专科 |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9月,学院有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0余名,博士80余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聘有杨叔子院士、姚建铨院士等高层次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20多名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任教。
合併图册

国家教学名师:顾京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製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有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个,首批国家示範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品牌与特色专业8个,全国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3个。学校主持建设数控技术和物联网技术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规划教材36部。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10余项。
国家级重点专业:
名称 | 类型 | 获批年份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教育部、财政部 | 2011年 |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 | 教育部、财政部 | 2011年 |
数控技术 | 国家示範专业 | 2006年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国家示範专业 | 2006年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国家示範专业 | 2006年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国家示範专业 | 2006年 |
数控技术 |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2001年 |
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 |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2001年 |
江苏省重点(品牌、特色)专业:
名称 | 类型 | 获批年份 |
---|---|---|
机械技术专业群 | 江苏省重点专业 | 2012年 |
控制技术专业群 | 江苏省重点专业 | 2012年 |
物联网技术专业群 | 江苏省重点专业 | 2012年 |
製造业服务专业群 | 江苏省重点专业 | 2012年 |
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 |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 2010年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 2010年 |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 |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 2008年 |
套用电子技术 |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 2008年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 2006年 |
市场行销 |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 2003年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 2003年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 2003年 |
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
名称 | 类型 | 获批年份 |
---|---|---|
模具设计与製造 |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 2010年 |
软体技术 |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 2010年 |
市场行销 |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 2010年 |
国家级精品课程:
序号 | 课程 | 立项时间 |
---|---|---|
1 | 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 | 2010年 |
2 | 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修理 | 2010年 |
3 | 运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 | 2009年 |
4 |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 | 2008年 |
5 | 工具机控制系统的连线与检查 | 2008年 |
6 | 机械零部件造型与测绘 | 2008年 |
7 | 智慧型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 2008年 |
8 |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 | 2007年 |
9 | 工具机数控系统 | 2007年 |
10 | 汽车技术基础 | 2007年 |
11 | 机械製造工艺与装备 | 2006年 |
12 |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 2004年 |
13 | 数控编程 | 2003年 |
江苏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 | 课程 | 立项时间 | 类别 |
---|---|---|---|
1 |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 2004年 | 省级一类 |
2 |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 | 2006年 | 省级一类 |
3 | 机械製造工艺与装备 | 2002年 | 省级二类 |
4 | 计算机套用基础 | 2002年 | 省级二类 |
5 | 机械製图 | 2004年 | 省级二类 |
6 | C++程式设计 | 2006年 | 省级二类 |
7 | 机械零部件造型与测绘 | 2008年 | 省精品课程 |
8 | 智慧型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 2008年 | 省精品课程 |
9 | 交流调速系统及套用 | 2008年 | 省精品课程 |
10 | 市场行销 | 2008年 | 省精品课程 |
11 | 小型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 | 2010年 | 省精品课程 |
12 | 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 | 2010年 | 省精品课程 |
13 | 典型零件质量检测 | 2010年 | 省精品课程 |
14 | 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 | 2010年 | 省精品课程 |
15 | 机械製造技术基础 | 2011年 | 高起专 |
16 | 管理实务 | 2011年 | 高起专 |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 时间 | 荣誉等级 |
---|---|---|
高职机电类专业“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1年 |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2011年 |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2009年 |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
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2009年 |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2009年 |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高职机电类专业“品牌—中心”产学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08年 | 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高职高专教育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2005年 |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2005年 |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学校荣誉
2007年和2010年,学校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人才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是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範基地”和“网路教育数位化学习资源中心职业学校分中心”“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与服务基地”。
合作交流
2004年,学校成为总部设在美国的社区学院国际发展联盟(简称CCID)的第一个中国成员单位,2012年CCID在学校成立了中国分中心。
截至到2015年年底,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係,留学生总数达80余名。10月12月,承担了印尼苏门答腊省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任务。10月16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校长联席会议学术年会在校举行,并获批2015年无锡市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教育合作项目。
截至2016年9月,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丹麦、韩国、印尼、台湾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0余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係,与美国、丹麦、澳大利亚合作开办专业。2014年招收首批国际留学生,有来自加纳、赖比瑞亚、伊朗、印尼等9个国家的留学生在学校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4月,学院有省级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教育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2个,无锡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校级研发中心6个。
江苏省级研究中心:江苏省感测网套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冷压冶金球团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教育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智慧型製造工程中心
无锡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工业AGV技术套用及推广公共服务平台
校级研发中心:无锡市立达齿轮工程技术中心,无锡市顺达物流机械工程技术中心,无锡市绝缘母管工程技术中心,汽车零部件製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套用方案大型演示与测试验证服务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型工厂套用示範中心
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新型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团队(龚方红,2015年)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物联网信息融合关键技术”团队(2014年)、智慧型製造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套用团队(2016年)
科研成果
截至到2015年6月,学校申请专利119项,其中发明28项,实用新型68项,外观4项,软体着作权19项,吴慧媛老师负责的《电梯补偿链包覆层塑胶异型材挤出模具最佳化设计》项目获2015年度政策引导类计画(产学研合作)--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立项。
2015年,学校共申报纵向课题238项,获得各类纵向课题70项,申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十余项,申报专利358项(其中国际2项,发明65项),获得专利147项(其中发明5项),首次获得工业与信息化部行业标準2项。 2015年开展横向科研课题82项,“四技服务”到账资金总额951.84039万,全年纵、横向课题合计到账资金为1268万元。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年为社会、企业培训3万多人次,为中小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近百项。教师年完成200多项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向企业成功转让。学校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省自科、省社科在内的部级及以上项目近40项。累计各类专利申请量达到310件,授权214件,成功转化8件专利。累计获得各类奖励资助金额达47万元。
时间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2015年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光伏组件监测系统 | 江苏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15年 | 服务製造型中小企业的数据融合与智慧型决策系统研发及套用 | 无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15年 | 物联网综合研发平台及产业化推广 | 无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为68万余册,建成了馆内区域网路和无线网路,建成了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拥有海量存贮器(16T)和各类伺服器(9台),通过国家教育科研网( CERNET )和网际网路( INTERNET )向用户提供文献服务,图书馆共订购各类电子资源资料库12个,资源类型涉及20000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刊、120万种电子图书,以及各类教学资源等。
- 学术期刊
截至2016年9月,学校主办全国性的职业教育期刊《机械职业教育》和学术期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属于综合性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职业教育研究、教改论坛、经济与管理、技术与套用、文学与艺术、体育与健康等。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2月,学报被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JFD)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评价资料库(CAJCED)列为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全文收录;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2006年2月,被万方资料库——数位化期刊网全文收录;2007年5月,被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全文收录;2010年2月,被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2011年9月,被教育阅读网收录。
文化传统
校训
严谨治学,崇尚实践
释义:严谨治学,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克服浮躁继承和发扬学校师生潜心教育教学追求真理真知的优良传统。
崇尚实践,就是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秉承和发展我校教育教学突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的传统特色。
校徽

图案帆船,表示学院地处太湖之畔寓意学院团结拼搏、同舟共济、不断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1959”表示学院始建于1959年。周围下部为学院中文名称,上部为学院英文名称,喻学院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校园活动
2014年,学校组织了主题教育活动:校团委组织开展了大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帮困、宿舍卫生消毒、节水宣传、知识竞赛、环保公益等总计服务项目72项。校园活动:组织开展青春文化节;第十七届“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指导社团联合会开展蠡溪书画展书画展、无锡市高校交流笔会、太极协会第三届太极拳比赛等20余项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中国”、“筑梦中国”、“青年影响社会”、“青眼观察”和“少年中国”五个系列主题共20个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创业活动:校级创新项目立项70个、省级创新计画申报20个。
学院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朱爱胜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龚方红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谈向群 |
副院长 | 华坚、冯渊、顾京、周桂瑾 |
截至2018年11月,资料来源: |
校园环境
学校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中桥老校区位于文化氛围浓郁的中南路街区,太湖新校区地处生态环境优美的湖滨科技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