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限制潜艇战
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
主要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7年2月,德国为迫使英国退出战争,发动无限制潜艇战,虽然一时取得了很大战果,但等于阻断了美国发战争财之路,促成美国提前宣战,造成战略上的失分。德国唯一的指望就是6个月打垮英国,但由于英国捡起当年西班牙帝国对付英国海盗发明的护航体制,成功的保住了运输线,随着美国的参战,协约国为打破德国的潜艇战,共动员舰艇和辅助舰船5000艘,飞机3000架,终于挫败了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无限制潜艇战
- 外文名: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
- 宣布日期:1917年2月
- 来源:德国海军
- 性质:一种潜艇作战方法
一战套用
潜艇战成为“最后一张牌”
德国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就对协约国实施潜艇战,给英国商船和战舰以重大打击,后因担心欧洲反德浪潮的加剧,採取“有限制潜艇战”。
但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极大地打击了德军的信心。对德国而言, 潜艇战成为“最后一张牌”。德国的一些高级海军将领一直主张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他们根据夸大了的潜艇记录,宣称如果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6 个月内就可打垮英国。德国首相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原来一直反对无限制潜艇战, 现被这些说法所打动, 放弃了原来的意见。
1917 年1 月9 日,德皇威廉二世在御前会议上最终认可了上述意见, 当天便向其海军总参谋长霍尔岑多夫发出命令: “我命令从2 月1 日起, 全面开始无限制潜艇战。”从此, 敌对双方集中力量, 调动各种手段展开了潜艇和反潜斗争, 海军斗争以前所未见的形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的无限制潜艇战开始后, 德军潜艇肆无忌惮地袭击所有船只, 无论这些船只悬挂的是什幺样的旗帜, 海上只有敌对双方的船只, 任何海上航行的东西, 都难免被击沉。
1917 年初, 德国共有142 艘潜艇, 其中105 艘属战斗编成, 德国潜艇基本战术没有多大变化和改进, 即在公海区域内採取单艇巡航和编队巡航, 在港口和基地附近採取阵位法。使用武器是鱼雷、水雷和火炮。同时, 为了配合潜艇作战, 德国水面舰艇还多次进行奔袭, 破坏协约国的巡航兵力。由于英国和协约国其他各国对无限制潜艇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对潜防御尚处于最初阶段, 无限制潜艇战立即给协约国造成严重损失。协约国商船的损失由1月份的30万吨增至2月份的40万吨,再猛增至3月份的50万吨,直到4月份的85万吨。英国出海的商船中,平均每4艘就有1艘被击沉。
当年,德国潜艇共击沉协约国商船2566艘,注册总吨位为573万吨,其中英国商船占五分之三。而当年英国造船的总吨位只有270万吨。协约国商船被击沉的速度太快, 来不及及时补充和更替,照此下去随之而来的是饥饿, 甚至屈服。美国海军少将威廉·索登·西姆斯在美国正式参战前就被派往伦敦负责与英国联络,因而当时便了解到这一机密。
反潜舰艇
鑒于情况日益恶化, 1917 年4 月27 日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杰利科向海军大臣提出一份报告, 向政府发出严重警告: “历史⋯⋯证明, 如果战略是以没有保障的交通线为根据, 其结果必然是不幸的。在这种情况下, 惨败是不可避免的, 而我们目前的政策正在直接导致惨败⋯⋯如果不愿考虑这一点, 那我坚信战争必定打败, 英国人民将要饿死。”
杰利科的警告产生了效果, 英国政府开始正视面临的危险。为了对付德国潜艇, 英国动员了海军的全部轻兵力和潜艇, 着手将大量的小型商船和渔船改装成扫雷舰和护卫舰, 加紧建造新的反潜舰艇。
仅在1917 年, 英国便动用了227 艘舰队驱逐舰, 74 舰护卫舰和巡逻艇, 65 艘潜艇, 406 艘摩托艇,49 艘快艇, 894 只拖网渔船, 867 只漂网渔船, 24 艘轮式扫雷舰, 77 艘伪装猎潜船, 50 架飞艇, 194 架飞机。为了扫除德国潜艇布下的水雷, 仅在1917 年秋用于扫雷的舰艇达3 千余艘,人员25 万。此外, 还採用了其它反潜措施和武器。
使用伪装猎潜船是当时比较有效的反潜措施之一。从1915年起, 英国便开始使用这个办法, 现又进一步把这些船装备和伪装起来。英国大约有180 多艘各式各样、大小不一伪装猎潜船。这些船伪装巧妙, 船员动作配合默契, 因而取得一定效果。从1915 年7 月到1918 年11 月战争结束时, 伪装猎潜船共击沉11 艘潜艇, 击伤60 艘。
三条水雷拦阻线
英国与协约国的一项大规模反潜工程是建立三条水雷拦阻线。
头一条, 就是最着名的北海雷幕。
1917 年9 月底经协约国海军会议批准建立, 但从1918 年5 月才开始布雷。这条拦阻线, 从奥克尼群岛一直延伸到挪威, 长230 海里, 宽15 至20海里不等, 由24 条分设在不同深度的雷线组成。原计画布下100 , 000 枚水雷, 到战争结束前共布下70 , 117 枚。同时, 还配备76 艘小型潜艇进行侦察巡逻。这一条拦阻线又被称为“北海大障碍”。
第二条是多佛海峡水雷拦阻线。
这一条从1917年秋季开始共布下9, 500 枚水雷, 配有浅水重炮舰、驱逐舰、护卫舰及其它舰艇组成的巡察队。
第三条是奥兰托拦阻线。
这一条从1916 年即开始布雷, 从1917 年开始进一步加强。但总的看来, 水雷拦阻线的反潜效果也不理想, 特别是那条“北海大障碍”更是如此。这里只有1 艘潜艇触雷沉没。奥兰托的拦阻线也并不好多少。如在整个1918 年战局中, 德国在地中海损失的13 艘潜艇中, 只有2 艘是在拦阻线上被炸沉的。只有多佛海峡拦阻线取得较好效果。因为这一带水域相对小些, 水雷密度大些, 同时又易于组织反德国扫雷行动的巡逻, 重新布放水雷。这里, 到1918 年8 月时已炸毁12 艘德国潜艇, 使德国潜艇难于冲破封锁线, 迫使德国人放弃了佛兰德潜艇基地。
最有效的反潜措施是护航制。
最初, 对于护航制, 英国海军将领和军官普遍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海军的任务是保卫所谓的“海上航道”, 护航制是一种防御性措施, 对付潜艇必须使用进攻力量和手段:或是封锁潜艇基地的出入水道, 或是进行海上巡逻, 或是袭击潜艇基地。他们还认为护航编队弊端很多 , 各种舰船不易调动, 难于协调一致, 在夜间容易自相碰撞, 集中船队还易于成为潜艇攻击目标。实际上, 保卫“海上航道”是一种想当然的片面认识, 因为“海上航道”什幺也不能装载, 而船舶却装载着世界贸易。因此, 海军的首要职责是保持住一定数量的船舶。
正当对无限制潜艇战束手无策之际, 以英国海军部海军中校金纳德·亨德森为首的一群年轻军官, 从1917 年2 月开始了对护航制的研究。他们发现, 穿越英吉利海峡的运煤船队,因法国人坚持护航, 几乎没有受到损失。运煤船队的2 ,600船次中, 只有5 只船被潜艇击沉, 损失率为0 . 19%, 而在同一水域中独立航行的船只损失率为25%。英国与挪威间的运输船队採用护航制措施后, 其损失率下降到原来的1/120。一贯主张护航制的美国海军少将西姆斯, 根据这些有力的证据, 极力劝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採取护航制。劳埃德·乔治由此也成为护航制的支持者, 便向海军部施加压力。英国海军部最终认为实行护航制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1917 年4 月30 日, 作出在所有交通线上实行护航制的决定。为了指挥护航的运输船队, 海军部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1917 年8 月, 大西洋全部实行护航, 10 月地中海实行全部护航。
在大西洋, 採用了三种类型的护航制。
①单方护航:护航兵力将船只护送到危险区的外侧界线, 然后在这里等待从美国开来的船只, 这时原运输船队在1—2 艘巡洋舰的保护下开往美国。
②双方护航:护送兵力由两个中队, 英国中队与美国中队组成, 两队在各自区域内警卫运输船队。
③直达护航: 英国护送队或美国护送队, 全航往返护送英国与美国之间的运输船队。1917年10月开始按照上述办法护航后,在当年后两个月中,协约国商船损失数字分别下降为24.58万吨和23.16万吨。
护航制实行后很快证明它是廉价有效的防潜措施。组成一支护航队所需时间, 并不比靠扫雷和巡逻来" 清理”“航道”所用时间更长。护航船队按计画到达, 可使人们有效地安排港口。护航範围日益扩大, 1918 年护航队护送了92%的军用运输船和商船。护航所需舰艇数量从未超过在编军舰总数的15%, 而且都是些不适合舰队作战的军舰。护送兵力和船队指挥官往往由退休的海军将领和舰长担任。实行护航制后, 被潜艇击沉船只的数目几乎与护航制扩大的程度与範围成反比。单独行驶船只与被护航船只的损失比例为12: 1。在地中海, 被护航的船只损失率为1%。
形势逆转
协约国反潜斗争的胜利,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失败, 主要表现在协约国和中立国商船损失逐渐减少和新建商船不断增加。同时也表现在德国潜艇损失不断增加, 不能提供更多的潜艇方面。德国过于盲目乐观, 急于求成, 想在6 个月之内打败英国, 总是要求潜艇全部出动, 忽视维修和保养, 又一度压缩潜艇製造, 造成不能用大量潜艇来填补日益增多的损失的后果。
据德国官方材料, 1917 年初, 德国共有138 艘潜艇, 这一年共损失72 艘, 新建造103 艘, 虽然增加31 艘, 但离所需数还相差甚远。1918 年开始时有169 艘, 损失81 艘, 新建造的也是81 艘, 没有增加。1918 年10 月, 德皇曾批准一项庞大的製造潜艇的计画, 但为时已晚。随着反潜战术的不断发展,德国潜艇的损失逐步增加。1918年,德国潜艇虽然仍击沉了协约国商船1283艘,注册吨位达292.2万吨,但它只及1917年击沉数的一半。而协约国造船的总吨位则比损失数字增加了100万吨,从而打破了德军潜艇对英国的封锁。
美国海军的重大作用
在反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斗争中, 美国海军起了特殊的重大作用。美国参战后, 立即显示出它的巨大战争潜力和战略灵活性。为了适应反潜斗争的需要, 暂时停止了战列舰的建造计画, 开始大量建造驱逐舰。到大战结束前, 先后派出85 艘驱逐舰远涉重洋去作战。美国海军还装备了一种长110 英尺的木壳猎潜艇, 先后造出了400 艘这样的猎潜艇。它们卓有成效地活动于从摩尔曼斯克到地中海的广阔海域。美海军航空兵也积极参加反潜活动, 在战争的最后10 个月当中, 由飞机护航的船队无一受损。
1917 年12 月, 向英国派出特意挑选的5 艘烧煤的战列舰(因为英国当时燃油短缺) , 编为英国舰队的第6分舰队。美国海军的重大贡献是它的护航编队把美国部队和大量补充物资源源不断地安全运往法国。由于运兵船防守严密,速度快, 没有遭到潜艇袭击。在先后把近200 万军队运往法国过程中, 竟未损失一人一船。
德国各条战线的全面崩溃
无限制潜艇战的失败, 进一步加速了德国各条战线的全面崩溃, 德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籤字。德国之所以没有能够用无限制潜艇战最终战胜英国, 一方面是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协约国方面拥有更强大的战争潜力,比较及时地採取了正确、有效的反潜措施, 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实际上没有自始至终把潜艇战放在它应有的战略地位, 战争中一直缺乏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 战术上没有什幺改进和变化。
协约国的重大损失
虽然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没能最终取胜, 但毕竟给协约国造成重大损失和威胁。在整个大战期间, 潜艇通过直接攻击或布设水雷的办法, 击沉5 , 234 只商船, 总计达到12, 185 ,832 吨, 击沉10 艘战列舰, 18 艘巡洋舰, 20 艘驱逐舰和9 艘潜艇。潜艇战和反潜斗争已成为海军学术的重大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以英国海军为首的协约国海军基本上控制了海洋, 挫败了德国潜艇的反封锁, 但从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德国潜艇共击沉协约国商船6000艘,注册总吨位1200万吨,击沉军舰150艘,自己损失潜艇178艘。德国海军无论在水面上, 还是在水下, 并未遭到彻底失败 , 它只是一支战败国的海军, 而不是一支被打败的海军。
二战套用
套用背景
德军于二次大战于大西洋使用大量潜舰(U潜艇;Untersee-boot)截击越洋船只,以图阻止美国援欧的行动。所攻击船舰包括军舰、运兵船、运送军事物资医院舰、以及其他民用船舰。美军则以护航舰团作为对策,减少大量损失。
套用结果
同时在太平洋战场,美军潜艇同样对日本进行无差别潜艇战略,击沉大量日本商船,尤其是大批往返于日本、台湾、菲律宾、中国战区、东南亚战区等地的运兵船及运输舰,使得日本无法将各战区或占领区的军用和民用物资作有效分配,例如到了二战末期,因美军的海路封锁,日本本土向来依赖马来西亚所产的石油和橡胶也极度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