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里寒冰结
《焰里寒冰结》是唐代曹洞宗名僧本寂禅师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借“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等凡夫世间及小乘出世间难思难议之事,表明禅师见性之后所悟到的无碍法界观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焰里寒冰结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 作者:本寂
作品原文
【焰里寒冰结】
焰里寒冰结,
杨花九月飞①。
泥牛吼水面②,
木马逐风嘶。
注释译文
①杨花: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
②泥牛:泥土做成的牛。下文的“木马”与此类似,即木做成的马。
作品鉴赏
《五灯会元》卷五载丹霞天然禅师事迹道:“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捨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作为禅门中人,烧木佛无疑是反常的;烧木佛而又声言从中取捨利子,就更反常。但是,天然之举是出于这样一个逻辑:凡有舍利的才是真佛,木佛无舍利,所以木佛不是真佛。既然不是佛,为何不能烧。那位院主从常识出发,只是一般的逻辑,而天然禅师则是进一步的逻辑,即所谓“反常合道”。本寂的诗说,寒冰结在烈焰里,杨花飞在九月间(杨花应春天飘落),泥牛吼叫于水面,木马嘶鸣于风中,以常情来看,都是不可能之事,但禅本就偏重心灵的体验,在特定的状态中,打破时空,混淆性质,泯灭差别,都并不奇怪。况且,这还体现出禅宗力图冲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解脱一切束缚的创造性智慧呢。许多高僧大德的传法悟道方式不都是很反常的吗,这正是该诗所赖以产生的基础。苏轼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这首以禅宗思维方式所写的诗,让读者看到的正是这种奇趣。(禅师经常讲思而知,虑而得是鬼家活计。别管你一般逻辑还是进一步逻辑总是禅师所批判的,无心为道,心尚且不有,你上哪里去逻辑去。这首诗讲的是华严圆融无碍的法界观,内中有外,今中有古,现在一微尘能融三万亿阿僧祇劫前无量法界而不侷促,种种不可思议。出世间之事尚且不被凡夫承认,更何况超出出世间之事呢!)
作者简介
本寂(840--901):唐朝诗人,洞山良价之法嗣,曹洞宗创建人之一。泉州莆田人。
俗姓黄,生于84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十九岁时,入福州福唐县灵石山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当时禅宗兴盛,适洞山良价坐道场,寂即从其学禅数年,受到器重。后应请住抚州(今属江西)曹山,又传曹山,又转荷玉山,“二处法席,学者云集”。宋朝《高僧传·卷十三》云:本寂“少染鲁风,率多强学,自尔淳粹独凝,道性天发”。《景德传灯录·卷十七》也说他“少慕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