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熊(汉语汉字)

熊(汉语汉字)

熊(汉语汉字)

熊,中国汉字, 表示一种哺乳动物或姓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熊
  • 部首:灬
  • 部外笔画:10
  •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

五笔86:CEXO
五笔98:CEXO
仓颉:IPF
笔顺编号:54251135354444
四角号码:2233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18A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能灬
汉字部件分解: 厶月匕匕?
笔顺编号: 54251135354444
笔顺读写: 折捺竖折横横撇折撇折捺捺捺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ióngㄒㄩㄥˊ
1.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即“黑熊”)。~掌。~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胆(熊的胆,可入药)。~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2. 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
3. 姓。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彙] yung2 [宝安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ngiung2 [梅州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ngiung2 [东莞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沙头角腔] jung2
◎ 粤语:hung4
汉英互译
bear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xióng
〈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bear]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target decorated with bear-fur]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Xiong prefecture]
熊、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词性变化

xióng
〈形〉
(1) 通“雄”。雄性 [male]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weak;incompetent;incapable]。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xióng
〈动〉
斥骂 [rebuke]。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常用词组

熊包、熊猫、熊腰虎背、熊掌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熊 ·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10
〔古文〕𪏛《集韵》《韵会》𠀤胡弓切,音雄。《说文》熊兽似豕,山居冬蛰,从能炎省。《尔雅·释兽》熊,虎丑。《疏》丑类也。《书·禹贡》熊罴狐狸织皮。《诗·小雅》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赤熊。《尔雅·释兽》魋如小熊。《注》今建平山中有此兽。俗呼为赤熊。
《史记·天官书》熊熊靑色有光。《山海经》槐江之山,南望崑仑。其光熊熊,其气䰟䰟。
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史记·黄帝纪》南至于江登熊湘。《注》二山名。熊卽熊耳山。
《封禅书》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
《山海经》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启而冬闭。
西熊,侯国。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又人名。《书·舜典》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
《史记·五帝纪》黄帝为有熊。《韵会》有熊,国名。黄帝所都。
《广韵》亦姓。《左传》贤者熊宜僚。
複姓。《左传》楚大夫熊率且比。
《集韵》矣㱡切。义同。《唐韵正》熊音羽陵反。春秋宣八年,葬我小君敬嬴。公羊穀梁传𠀤作顷熊。顷音近敬,熊音近嬴。正义不得其解,乃云:一人有两号。非矣。左传昭七年,正义曰:张叔皮论云:賔爵下革,田鼠上腾,牛哀虎变,鲧化为熊,久血为燐,积灰生蝇王劭曰:古人读熊于陵反。张叔用旧音也。熊当改入蒸韵。
《集韵》囊来切。同能。《左传·昭七年》晋侯梦黄能入于寝门。《释文》熊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鼈也。详肉部能字注。 《集韵》或作𤠗能𧰯。

说文解字

【卷十】【熊部】熊
兽似豕。山居,冬蛰。从能,炎省声。凡熊之属皆从熊。羽弓切

说文解字注

(熊)熊兽、佀豕。山凥。俗作居。冬蛰。见夏小正。从能。炎省声。按炎省声则当在古音八部。今音羽弓切。雒诰火始燄燄、汉书作庸庸。淮南书东北曰炎风、一作融风。皆古音之证。左传正义曰。张叔反论云。宾爵下革。田鼠上腾。牛哀虎变。鲧化为熊。久血为燐。积灰生蝇。或疑熊当为能。王劭曰。古人读雄与熊皆于陵反。张叔用旧音。傅玄潜通赋与终韵。用新音也。玉裁谓。熊不妨古反于陵。要之反论必是能字。春秋左氏敬嬴、公谷作顷熊。葢炎熊嬴三字双声。凡熊之属皆从熊。

广韵

兽名似豕魏略曰大秦之国出玄熊亦姓左传贤者熊冝僚又汉複姓左传楚大夫熊率且比

音韵集汇

字头小韵声符反切声母韵母韵目韵部拟音声调
上古音系
ɢʷlɯm
广韵
羽弓
东三
平声
蒙古字韵
ɣyuŋ
平声
中原音韵
东锺撮
东锺
阳平
洪武正韵
胡容
一东
平声
分韵撮要
第六东董冻笃
阳平

山海经相关

“熊”出现在《山海经》之“西山经”。原文是: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熊的象徵

在“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中“能”字即被写成一只“熊”的形状,让我们了解到在周朝时期,“能”即为“熊”。
“熊”字的篆体写法是上能下火,是在篆体向汉字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偏旁两点为“冰”、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的规则,如“热”、“然”、“熙”等字在篆体中均是“火”字底。然而有意思的是“杰”字并不是火字底,它的繁体字是“亻桀”,是在近代繁体改简体的时候被“莫名地”改成了“杰”。而“灾”、“灵”等汉字和“然”、“热”、“熙”、“熊”等汉字因不在一个六书规则範围内,以及如果也改成四点火字底的话反而不利于汉字的美观而未将“火”字改为四点的火字底。
因此,“熊”字也代表火势猛烈之意。如在公元2008年,奥运圣火在北京“鸟巢”点燃,当时无论各大电视台及各大报刊对圣火的形容除了“熊熊”一词外,已经找不到了第二个可以与圣火相匹配的神圣词语了。
而“熊”字也在某些地方方言中被引申为骂人的话。

股市用语

与牛相对,表示股票连续下跌,皮软。
如:熊市,熊股
引申为:形容词就是骂人的话
如:熊样,奶奶个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