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下尘
《灯下尘》是七堇年所着文集,由九州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发行。
本书收录了七堇年2010-2015年期间的最新精选作品,内含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札记。以人生历练、成长记忆、生活思索以及旅行见闻为切入点,对自身精神世界展开一场犀利又深刻的自我解剖,与上一本文集《尘曲》有一脉相承之意。
基本介绍
- 书名:灯下尘
- 作者:七堇年
- ISBN:978-7-5108-3810-1
- 类别:作品集
- 页数:270
- 定价:32.00元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
- 开本:700mm×970mm 1/32
- 字数:250000
内容简介
《灯下尘》收录了七堇年2010-2015年之间的精选作品,内含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札记。
内心杂草丛生的夜晚,你我都是孤灯下的飞尘。生活如灯,照亮我们灯下起舞。
喧嚣世界,且让七堇年以灰尘般的静默,陪你点灯。
作者简介
七堇年,1986年生。女,四川籍。香港浸会大学硕士学历。16岁以《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开始崭露头角。19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2006年首次出版。 其后有散文集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长篇小说《少年残像》《澜本嫁衣》,图文集《尘曲》,长篇小说《平生欢》,主编主题书《近在远方》,翻译作品《寄养》等作品连续问世。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 2014年获紫金 · 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下笔具有超越其年龄层的洞见,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着称。2014年起逐步开始涉及编剧、翻译等领域。

“成名十年,笔名只是一个旅行箱。在写作之旅中,被贴上各种託运标籤。撕去‘青春’‘畅销’之类,留下痕迹难免。行路到这一站,箱子外壳已陈旧,标籤斑驳。可每一趟旅程,箱子里面都装的是不同的灵魂行李。如今我只描述自己为写作者,黄昏收集者,正在认认真真地浪费生命。”——七堇年

作品目录
代 序
但愿你拥抱的人正泪流不止

散 文
故乡·人间成都
故乡·废墟
故乡·童年漫忆
故乡·七夜谈
但愿你的旅途漫长
黄昏收集者絮语
故乡·废墟
故乡·童年漫忆
故乡·七夜谈
但愿你的旅途漫长
黄昏收集者絮语

随 笔
灯下尘
燃烧吧,狗日的生活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当我们在谈论吃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幺
K歌记
青山昼
乱世佳人
时间的桥樑
没有白白髮生的事
多幺可笑,但多幺可爱
燃烧吧,狗日的生活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当我们在谈论吃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幺
K歌记
青山昼
乱世佳人
时间的桥樑
没有白白髮生的事
多幺可笑,但多幺可爱

札 记
不文艺的青年
读书有感
荒人手记
五月
天若有情天亦老
花与尘埃
尾声
读书有感
荒人手记
五月
天若有情天亦老
花与尘埃
尾声

小 说
九月十三
Brainternet
卡里戈往事
夜阳
站者那则
遥远的一天
Brainternet
卡里戈往事
夜阳
站者那则
遥远的一天

内容节选
代序
但愿你拥抱的人正泪流不止
1
北京的这个夏天似乎还算多雨。闷热了一阵,天就猛地揭开锅下一盆雨,沸腾的燥热也就平息了。扣上锅盖,生活的文火,继续煮着我们,煎熬加热,直到下一次沸腾难耐,又再来一盆雨。
记得年初的时候,连续一个月都没有下雨。冬末的寒燥,令人每天早晨醒来时喉咙灼烧。有好几次梦见故乡下着雨,青峦雾润,一针鸟啼刺破空山静寂;还会梦见在纽西兰南岛时,清晨六点,被阵阵浪潮声吵醒,拉开帐篷的一瞬间,赫然望见粉红色的朝霞涂满了海平线,湿润的海风迎面袭来,清凉如洗……
然而醒来的时候,窗外多数时候有霾,偶尔有风,我困在斗室,盯着外面昏黄的天,一时想不起这是在哪儿。
在越来越了解人与人之间的薄弱、游戏规则的冷漠之后,渐渐会对许多事接受得更自然。时间在流,人也会走。一些拥抱曾经在夜里温暖如被,覆盖孤独,几乎令我感到生有可恋,但在那幻觉消失之际,我就已谅解,那仅仅是幻觉。
人对抗自身弱点的方式,往往是愚蠢而且不自量力的。一次次走入同一种困局,寻找同一种快感,接受同一种失落。真是一点新意都没有--下一次往往重蹈覆辙。
在一次次被那种失落剥夺得体无完肤之后,人会变得温和,蜷缩。接受长夜有尽,白昼有终。只能用下雨的梦境,润滑生活的乾燥。
但愿你拥抱的人正泪流不止
1
北京的这个夏天似乎还算多雨。闷热了一阵,天就猛地揭开锅下一盆雨,沸腾的燥热也就平息了。扣上锅盖,生活的文火,继续煮着我们,煎熬加热,直到下一次沸腾难耐,又再来一盆雨。
记得年初的时候,连续一个月都没有下雨。冬末的寒燥,令人每天早晨醒来时喉咙灼烧。有好几次梦见故乡下着雨,青峦雾润,一针鸟啼刺破空山静寂;还会梦见在纽西兰南岛时,清晨六点,被阵阵浪潮声吵醒,拉开帐篷的一瞬间,赫然望见粉红色的朝霞涂满了海平线,湿润的海风迎面袭来,清凉如洗……
然而醒来的时候,窗外多数时候有霾,偶尔有风,我困在斗室,盯着外面昏黄的天,一时想不起这是在哪儿。
在越来越了解人与人之间的薄弱、游戏规则的冷漠之后,渐渐会对许多事接受得更自然。时间在流,人也会走。一些拥抱曾经在夜里温暖如被,覆盖孤独,几乎令我感到生有可恋,但在那幻觉消失之际,我就已谅解,那仅仅是幻觉。
人对抗自身弱点的方式,往往是愚蠢而且不自量力的。一次次走入同一种困局,寻找同一种快感,接受同一种失落。真是一点新意都没有--下一次往往重蹈覆辙。
在一次次被那种失落剥夺得体无完肤之后,人会变得温和,蜷缩。接受长夜有尽,白昼有终。只能用下雨的梦境,润滑生活的乾燥。
……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