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光上网
灯光上网,即光照上网——以LED照明灯发出的光当作网路信号的传输工具。LED光学网路通过可见光来传输网路信号,可以直接利用路灯、室内照明以及公共照明等已有的能耗输出来完成双重任务。灯光上网的特点是低辐射、低能耗,低碳环保。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灯光上网
- 外文名:LI-FI
- 套用範围:需要无线数据传输的地方
- 使用条件:需要有经过特殊改装的LED灯
简介
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路信号的国际前沿通讯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实现。研究人员将网路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G,平均上网速率达到150M,堪称世界最快的“灯光上网”。

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灯泡本身“点亮”了奇思妙想:依赖一盏小小的灯,将看不见的网路信号,变成“看得见”的网路信号。哈斯和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团队最新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个过程被称为可见光通信技术(VLC),人们常把它亲切地称为“LiFi”,以示它能给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网路传输技术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薛向阳告诉记者,当前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设备存在很多局限性,它们稀有、昂贵、但效率不高,比如手机,全球数百万个基站帮助其增强信号,但大部分能量却消耗在冷却上,效率只有5%。相比之下,全世界使用的灯泡却取之不尽,尤其在国内LED光源正在大规模取代传统白炽灯。只要在任何不起眼的LED灯泡中增加一个微晶片,便可让灯泡变成无线网路发射器。
原理
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10台样机将亮相2013年上海工博会。可见光通讯被称为Li-Fi, 一直以来,在一个人的头顶上画一个闪亮的灯泡,被用来象徵一个发明家的灵光乍现,但是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灯泡本身“点亮”了奇思妙想。
实验现场

灯下即可无线上网,一台笔记本电脑置于灯光的照射之下,没有网线连线,没有无线网卡,但流畅的网路视频仍在播放着……这是昨天发生在中科院半导体所的半导体照明与信息化示範馆内的一幕。为什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光电系统实验室的段靖远博士伸手一指,说它的奥秘就在于天花板上蓝色的LED照明灯。
他介绍,网路信号正是通过灯光传输给电脑的。通过这种方式,目前上网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每秒2兆。除了连线网路外,LED灯还能充当各种家用电器的指挥官。该所的陈雄斌博士介绍,他们已实现了对多种电器的开关和调节的控制。这两项技术也已分别在世博会的航空馆和沪上生态家馆进行了展示。
优势
由复旦大学承担的可见光通讯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不仅在实验室环境中利用可见光传输网路信号,并且实现能够“一拖四”,即点亮一盏小灯,4台电脑即可同时上网、互传网路信号。课题研究人员迟楠教授指出,光和无线电波一样,都属于电磁波的一种,传播网路信号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研究中,给普通的LED灯泡装上微晶片,可以控制它每秒数百万次闪烁,亮了表示1,灭了代表0。由于频率太快,人眼根本觉察不到,光敏感测器却可以接收到这些变化。就这样,二进制的数据就被快速编码成灯光信号并进行了有效的传输。灯光下的电脑,通过一套特製的接收装置,读懂灯光里的“莫尔斯电码”。
复旦大学实验室

“有灯光的地方,就有网路信号。关掉灯,网路全无。”迟楠告诉记者,与现有WiFi相比,未来的可见光通讯安全又经济。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设备功率越来越大,局部电磁辐射势必增强;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路信息不安全。这些安全隐患,在可见光通讯中“一扫而光”。而且,光谱比无线电频谱大10000倍,意味着更大的频宽和更高的速度,网路设定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
劣势
作为一种尚在实验室的全新网路技术和产品,其未来潜力也不应被过分高估。“因为,从灯光通讯控制到晶片设计製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产品,都是研究人员‘动手做’,要真正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迟楠认为,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若灯光被阻挡或者关闭电源,网路信号将被切断等等。因此,它并不是WiFi的竞争对手,而是一种相互补充,有助于释放频谱空间。其未来,能否产生杀手锏式的套用,还依赖人们无限的想像力:汽车间依靠LED车灯来“对话”,飞机客舱里乘客利用头顶的LED阅读灯来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