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尾凤蝶
燕尾凤蝶(Papilio machaon),学名金凤蝶,是凤蝶科节肢动物,分布于欧洲、非洲及美洲,成虫体长25~27mm,翅展70―86mm。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燕尾凤蝶
- 界:动物界
- 门:节肢动物门
- 纲:昆虫纲
简介
燕尾凤蝶分布在除北极以外的世界各个地区,这种蝴蝶因为背部的翅膀延伸出去,像燕子的尾巴一样,因而有了这个名字燕尾凤蝶的色彩格调各异,多数蝴蝶在彩虹一般的黑色、蓝色,绿色的背景上有着黄色橙色、红色或者蓝色的花纹,且雌性和雄性蝶都有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的色彩。很多种类的燕尾凤蝶还有着其猎食者不喜欢的蝴蝶的色彩,藉以保护自己。
而燕尾蝶在昆虫分类学上不存在,相近的有凤尾蝶,是体形最大的一类蝴蝶。颜色以黑色为主,配以艳丽的蓝、紫、红、黄、橙、绿等花纹。大多数有一对缀翅连在主翅上,形似凤尾,因此得名。
生物名片
俗名:燕尾蝶
学名:金凤蝶 (Papilio machaon)
目:鳞翅目
科:凤蝶科
分布:欧洲、非洲及美洲
栖息地:热带或温带
生殖方式:雌雄异体
形态特徵
成虫:体长25~27mm,翅展70―86mm。体翅淡黄绿色,背上有一条较宽白勺黑纵带,长达腹端,腹侧有一条窄黑带,腹部腹面有两条窄的黑条纹。翅脉黑色外缘具黑色宽频;带内具两列新月形斑,外列黄绿色明显,内列暗蓝色,前翅每列8个,后翊每列6个,雌前翅内斑列多不明显。前翅中室内基部具4条似带横刺样的黑色纵纹,端半部有2个明显的黑横斑。后翅臀斑雄性橙色;雌性黄绿或微带橙色,斑中央常有一个黑点。春型较夏型体小,色较深。
燕尾蝶(凤尾蝶)

卵:圆球形,直径约1mm。初产时淡黄色,近孵化时变成黑灰色,微有光泽,不透明。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451nm,黄绿色,后胸背两侧有蛇眼纹,中央有黑紫色斑点;两侧气门下有1个白色斑带。老熟幼虫体色随所食寄上叶八个同常行变化,绿色至暗褐色,侧面有3条蓝黑色斜带。
蛹:长30~32mm,纺锤形,前端有2个尖角。初化蛹时淡绿色至淡褐色,渐变为暗褐色。
生活习性
寒山区1年繁殖一代,东北一到两代,黄河流域二到三代,长江流域三到四代,福建、台湾四到五代,广东、海南、广西五到六代。
以蛹在枝条上越冬。4~10月均有成虫、卵、幼虫和蛹出现。在河北石家庄市区4月中旬即可见到成虫。成虫白天活动,以晴天无风白勺上午9:00~10:00最为活跃,飞翔能力强,飞舞于花木间,吸食花蜜,阴雨和风天则隐蔽于花丛内。卵散产于口卜背或枝梢嫩叶尖端,卵期7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先食卵盖,再取食嫩口十,将叶面咬成小孔,成长后将叶片咬缺刻锯齿状,以5龄幼虫食最最大,1天能食数片叶,可将叶片食尽,仅剩主脉或叶柄。幼虫受惊动即由前胸前缘伸出橙黄色肉质臭角,放出强烈臭味。老熟幼虫选择枝叶隐蔽处,吐丝固定其尾部,然后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至秋末冬初化蛹越冬。蛹期天敌有凤蝶金小蜂和广大腿蜂等,寄生率很高,对其有较大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