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源于1960年组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1996年3月正式更名为“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电气工程”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领域,主要从事自动控制、网路控制与信息处理、电能变换与控制、感测与检测技术、智慧型仪器仪表、过程控制、生物医学和电力系统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英文名: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Yanshan University
  • 简称:燕大电气学院 Yanshan IEE
  • 创办时间:1960年
  • 类别:研究型学院
  • 学校类型:理工
  • 属性:北京高科大学联盟
  • 所属地区: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
  • 主管部门:燕山大学
  • 硕士点:14
  • 博士点:16
  • 博士后流动站:3
  • 校训:厚德、博学、求是
  • 主要院系:燕山大学自动化系
  • 学校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438号
  • 主要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国防重点学科1个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1篇 
  • 长江学者:1人

办学历史

历史沿革

1958年为适应教育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需要,哈尔滨工业大学轧钢,锻压两专业迁往重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成立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由于重型机械自动控制的需要,随即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抽调部分骨干教师于1960年创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简称"工企",1962年易名"电力拖动及自动化",1980年后按国家教委划分的学科专业分类归属自动控制学科工业自动化专业。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1984年随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迁往秦皇岛市,即现在的燕山大学自动化专业.1997年后按国家教委划分的学科专业分类归属“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1972年由该专业分出计算机及套用专业(现归属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978年着手筹建自动检测技术专业,后更名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为我国建立该专业最早的两所高等学校之一;1989年创建仪表专业,即现在的自动化仪表系;在原工业自动化专业基础上,1992年筹建套用电力电子专业,该专业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电力电子研究室,现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1994年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正式创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为电力工程系;2001年,筹建生物医学工程系,2002年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简介

燕山大学燕山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创建于1960年,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力拖动及工业自动化”专业,是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最早的三个专业之一。学院现有6个系,1个电子实验中心,5个行政机构,分别为:自动化系、仪器科学与工程系、自动化仪表系、电力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生物医学工程系 、电子实验中心、学院办公室、教务科、科研与研究生科、学生科、学院团委。十二五规划以来,电气工程学院形成了踏实进取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绩斐然。
学院现有建筑面积15556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10242平方米,教职工241人(教师175人),其中教授68人(博士生导师3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万人计画”青年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德国洪堡学者3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9人),副教授59人,讲师48人,高级实验师17人。在校生3962人,其中:博士91人、硕士1033人、本科生2838人。
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电气工程”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领域,4个本科专业。1个河北省强势学科,3个河北省重点学科,3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防主干学科,1个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河北省教学团队,5门河北省精品课程,获得燕山大学“教学成就奖”1人,“教学标兵奖”2人,“青年教学标兵奖”1人。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项目等在内的纵、横向科研课题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8项、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霍英东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近1000篇;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学院整合实验室资源,2013年学院燕山大学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燕山大学新能源变换与套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河北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仪器设备3542台(套),设备总值1826.64万元,设备完好率98%以上,设备利用率在95%以上,中心在东校区的理学楼和西校区的电气馆共拥有房间54间,总面积4986.46平方米,满足实验教学任务需要。现有实验室面积、空间、布局均按实际使用需要设计,规划合理。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着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学院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学院成立了“电子精英班”、“车模班”、“数学建模班”等十余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开设单片机、PLC等创新教育实验课程,定期组织各类科技竞赛。近三年,学院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屡获佳绩: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2013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我院学生1人获国家一等奖,7人获国家二等奖,另有8名同学获得河北省一等奖,13名同学获得河北省二等奖;在2014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我院学生1人获国家一等奖,8人获国家二等奖,另有16名同学获得河北省一等奖,12名同学获得河北省二等奖;第七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画竞赛铜奖1项,河北省特等奖2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2项;飞思卡尔智慧型车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
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2013年以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次来学院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70余人次赴国外着名高校或科研单位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美国托利多大学、日本上智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国外大学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係。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机构类别机构名称批准单位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科技厅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工业计算机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科技厅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科技厅

科研成果

奖励等级项目名称完成人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的参数化方法与套用
关新平

百篇优博

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提名论文1篇
年份所属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提名论文
2008年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状态滞后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

重点学科

学科种类学科名称批准单位批准时间
国防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国家工信部
2008年
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05年
河北省重点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原国家机械部
1995年
河北省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河北省教育厅
2000年
河北省重点学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河北省教育厅
2005年

国防重点学科

1980全国首批具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2000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国防重点学科。
现有教师及研究人员50人,其中:正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1人。主要研究方向有: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轧机板形板厚控制、智慧型识别、监控及套用、机器人控制等。
学科承担着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任务。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出版专着一部;被SCI、EI和ISTP收录学术论文142篇。

河北省重点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于1992年被评为首批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05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强势学科群建设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现有教师及实验人员25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20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检测与光纤感测技术、精密测试仪器及机械加工自动化监测技术、雷射生物物理技术和动力系统多路巡迴检测与节能工程。
近年来,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总计17项。在国防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专着及教材共6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北省自动化强势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电子于电力传动学科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1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逆变电源拓扑及控制技术、功率因数校正及谐波补偿技术、大功率牵引传动及故障诊断、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套用技术、高频功率变换软开关技术、特种开关电源、交直流传动及其运动控制、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可靠性、超导电子学技术及其套用、新型光电转换器件等。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重大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市级及其他奖励9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多篇。

办学条件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审批时间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07
仪器科学与技术
2007
电气工程
2009
燕山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6年获得“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为河北省强势特设学科(群),凝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研究团队。主要围绕光电检测与光纤感测技术、精密测试仪器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共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建有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设有变频电源、高频开关电源、可再生能源、电能质量控制、功率因数校正、逆变电源、电机与控制、特种电源及故障诊断、电工理论新技术等研究室和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电气工程学科特色研究方向:(1)电力电子功率变换与控制,(2)电力传动与轧机自动化,(3)新能源发电与套用,(4)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5)新型电工电子器件及套用。
燕山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立于2007年。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网路控制与信息处理、冶金综合自动化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为河北省强势特设学科(群),凝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代码
审批时间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2005
电气工程
0808
201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2005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学科代码
审批时间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1
2003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402
1996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
080420
2005
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
080421
2005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080801
2010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2
2010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803
201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4
20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0805
2010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1
2000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2
2003
系统工程
081103
2005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控制
081104
20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105
2005
冶金综合自动化
081120
2005
网路控制与技术处理
081121
2005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学科代码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1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402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08080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2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80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4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0805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2
系统工程
081103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控制
081104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105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0831

专业学位授权学科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仪器仪表工程
430104
电气工程
430108
控制工程
430111

文化传统

电院院风

团结 进取 求是 创新
团结,是包容,是协作,是团队合作的凝聚力量;进取,是奋斗,是追求,是执着自强的奉献精神;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求是,是探索,是求真,是理性务实的科学素养;
创新,是超越,是创造,是成就进步的不竭源泉。
我院“团结、进取、求是、创新”八字院风,是学院以哈工大及原东重的优良传统为指导,是广大师生智慧和意愿的结晶,经过近十年的历程,已为广大师生、校友等所熟知,成为学院重要的精神动力文化。因此,沿用八字院风,从尊重历史、尊重实际、传承文化来考虑是合理的,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八字院风加以新的诠释,赋予新的内涵,使之更加体现时代精神,又是必需的。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厚德博学”
以人为本,即“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就是充分依靠教师这一办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注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坚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从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发,关注和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回顾电院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从东重创建之初诚揽八方英才,到多年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和学生工作的传统,学院在办学工作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厚德博学,是我们办学、为人、育人的準则和目标。厚德,就是以高尚的道德和品行作为学院的立院之本、为人之道、育人之基。培养和锤鍊优良品德是造就人才、成就事业的基础;博学,就是以传承和创造知识作为大学的特徵和使命。大学师生唯有追求博大精深、博採众长,坚持学无止境、创新不殆,才能以更多的知识与技术创新成果来贡献国家、服务社会,从而实现理想、完成使命。厚德博学与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确立“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既反映对电院历史办学思想的传承,也体现新形势下电院更高层次的办学宗旨和追求。

规划发展

总体目标:经过 “十三五”建设,学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学科布局进一步最佳化,优势学科实力进一步加强,新建学科水平快速提升,学科综合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均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着提高。
人才培养方面:
到2020年末,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4000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3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480人左右,一本招生数840人;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2%以上。着力提升教学水平,获校级教学成果1项,开设线上开放课程2-3门、产学研合作办学基地3-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0项,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通过专业认证与评估专业数2个,校级规範化建设课程24门。力争新增2篇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校内、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各增加2个,校级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10项。
学科建设方面:
到2020年末,力争冲击国家一流学科、申报成功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
科学研究方面:
到2020年末,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5余项,力争申报成功国家级科研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力争“十三五”末纵向科研到款7000万元,产学研合作横向科研到款7000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篇,国家发明专利120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学术专着10部。
师资建设方面:
到2020年末,全院教师总数达到210人,全院师生比达到1:17,教授90人、副教授75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18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5%。千人计画新增1人、国家优青2-3人、国家杰青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河北省杰青2人,河北省特贡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工程人才3-5人,年度访问学者年均3人,在站博士后达到15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