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脂山
燕脂山(Yan Zhishan)又名胭脂山、焉脂山、焉支山、删丹山、大黄山、燕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现大马营乡境内,距山丹县城40公里,东西长约三十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属自然风景区,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燕脂山
- 英文名称:Yan Zhishan
- 别称:胭脂山、焉脂山、焉支山、删丹山、大黄山、燕支山
- 所属山系:天山支脉
- 地理位置: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
简介
燕脂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县城东南50公里处。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焉支山又叫胭脂山,因山中生长一种花草,其汁液酷似胭脂,山中妇女用来描眉涂唇而得名。景区内松柏常青,草木葱茏,蜂飞蝶舞,鸟语花香,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黄山”的美称。
焉支山载入史册已久。先有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年轻将领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地区,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此,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徵而载入史册。后有公元609年,隋炀帝驾幸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召会27国使臣,写下了着名长诗《饮马长城窟》,使焉支山成为世界博览会最早的发源地而闻名天下。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焉支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妇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据传,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从这一带的美女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焉支”或“胭脂”是其汉译的谐音,焉支山因此而得名。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匈奴没有文字,他们的心性和才情仅体现于汉人单方面的转述。这首诗在匈奴消失上千年后一直保持着魅力。不重视文字的匈奴,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天自身会在人类的血液里被稀释得无影无蹤,随口所唱过的一首歌却能活灵活现地在另外的语言里继续塑造他们的灵魂。
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登此山谒见西域27国使臣,在张掖举行“万国博览会“,甘州、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史书多有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也使焉支山名扬华夏。
西汉名将霍去病在此大败匈奴;隋炀帝在此诏见西域27国使臣,举办“万国博览会”,堪称世博会的发源地;唐玄宗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在焉支山建宁济公祠。“焉支(燕支)”作为诗歌意象,经常出现在李白、韦应物等伟大诗人的作品当中,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余韵犹在,震古烁今。
传说
据说匈奴单于的王妃阏氏,每天都要到燕脂山的神涝池掬一捧水,洗洗脸,梳梳头,然后采一束金露梅和银露梅回到营地,送给她的夫君。霍去病攻打胭脂山的时候,得到了匈奴的祭天金人,也俘获了阏氏。就在一个十五的夜晚,阏氏偷偷地溜出来,揽起佩环丁冬的长裙,跳进了百花池。有人说从那以后,每到十五的黄昏,一轮蓝月亮便浮出水面,像一朵菊花,静悄悄地开在胭脂山的峡谷。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总想去领略一下貌若天仙的阏氏曾经驻立过的百花池,总想去看一看霍去病当年纵横驰骋的疆场……
景点
燕脂山
又名焉支山,是祁连山之北的一个独立山体,扼河西走廊咽喉要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不断。因此,这里也留下了一段段传诵至今的千古佳话。而如今的燕脂山,则以它碧峰千绕、松柏交翠的奇妙风景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尤其每到夏秋季节,这里络绎不绝的游人本身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夏季燕脂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花烂漫,五彩缤纷。清风拂面,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地势平坦,如茵的草地,象似一块大地毯。湛蓝湛蓝天空下的,白云低低的滑动,似乎伸手即可摘下一片。在这里不由自主地想唱:“蓝蓝的天上白云漂,白云下面马儿跑……。”在这里真的亲眼见到了诗句的魅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冬季,若有机会去燕脂山领略一下这古丝绸古道上的林海雪原景色,又是另一番情趣。在燕脂山上,一般每年十月底以后开始下雪,几场雪下来,满山遍野银装素裹,洁白的雪面上映衬这交错的松影,松林中静悄悄的,即使偶尔从树枝上落下一瀑积雪,也显得那幺优雅、文静……
燕脂山的冬季虽千里冰封,但却并无严寒。由于山林级森林的阻挡,冬日里的阳光照射着山林和大地万物,总给人几分暖洋洋的温馨。难怪李白说:“虽居燕脂山,不道朔雪寒”。
每年农曆六月初六,当地人都会扶老携幼、全家朝山观景。平时沉寂的燕脂山。一时热闹非凡……游人们在林中、在草地、在溪边席地而坐,或谈古论今、或举杯高歌。登山远眺,放眼祁连,遥望起当年霍去病当年大战匈奴,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
燕脂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胭脂山的美丽宛如溯回岁月源头的彩虹!数千年来胭脂山上,蹄声铿锵。阏氏的容颜、霍去病的疆场、採花女的诉说、放牧人的歌唱。山丹军马场
山脚下是闻名中外的山丹军马场,每年7-8月间,在山丹军马场领略草原风光最为舒心。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被终年不化的冰雪覆盖着,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而草原上的万顷油菜花一望无边,微风吹来,花涛汹涌,宛如钱塘江潮水,一浪推过一浪,滚滚向前;又如万马奔腾,再加上蓝天白云下一群群牛马的点缀,会使人产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如入梦境的感觉。
大黄山林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南50公里处的大黄山林区,是以自然风光为依託的游览区。焉支山峰拔地而起,悬崖峭壁直插云霄,岩如斧削、壁如林立;四周山壑纵横,怪石嶙峋,石涧溪流潺潺,如鸣环佩,崖峰松柏苍翠,碧绿欲滴;谷底绿树藤蔓,参差披拂。春季各种花卉盛开,奼紫嫣红;盛夏,绿荫浓郁,凉爽宜人;晚秋,树叶殷红,果挂枝头;严冬,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区内有唐玄宗天宝年间建的钟山寺旧址,历史上有名的“万国博览会”遗址,复建的宗教胜地玉皇殿、大佛殿,更有山丹十景之一的“删丹朝晖”,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区内重峦叠嶂,松林密布。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秋日,各种野花竞相怒放,争奇斗豔;晓日初升,云兴霞蔚,重雾缥缈,气象万千。秋夏之际,这里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素有“世博圣地、国博故里”之称,是消夏避暑,度假旅游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游览胜地。

景区活动
每年农曆六月初六,为山丹焉支山庙会,时逢仲夏之际,风和景明,游人如织,车马连属,盛况非凡。至2013年,这里已成为中外游客嚮往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旅游线上不可不看的一出名景,已先后有纽西兰、英、美、法、日,、台、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400余人到此游览。
自然资源
焉支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山,她物产丰富,风景独特,全林区植物有1千多种,其中乔木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园柏、华北落叶松、山杨;灌木种类繁多,各种野草野花争奇斗豔,中药材有大黄、黄芪、沙参等一百多种,野生动物有鹿、麝、獐、岩羊等几十种,地下资源有已开发的金矿、煤矿等。
焉支山是一座母亲山,山顶终年积雪、林草繁茂,发源于林区北麓的寺沟河、青石头河、流水沟河、大口子河、瓷窑口河、直沟河等,均属于黑河水系,集水面积约为17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为1906万立方米,虽然流量不大,但却常年不断,可浇灌近5万亩农田,是沿山4乡18村2万多民众赖以生存的“生命摇篮”,它的兴衰枯荣关係到全县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