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Whiplash)是达米恩·查泽雷编剧并执导的一部音乐剧情片,由迈尔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2014年10月10日在美国上映。
《爆裂鼓手》讲述一个热爱音乐的年青人努力地想要成为顶尖的爵士乐鼓手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 编剧:达米恩·查泽雷
- 主演:迈尔斯·特勒,J·K·西蒙斯,梅丽莎·贝努瓦,奥斯汀·斯托维尔
- 出品公司:Blumhouse Productions
- 发行公司:索尼经典
- 中文名:爆裂鼓手
- 外文名:Whiplash
- 其它译名:鼓动真我(中国香港),鼓动人生(中国台湾),进击的鼓手,鞭打
- 出品时间:2014年
- 製片地区:美国
- 製片成本:3,300,000美元(估)
- 类型:剧情,音乐
- 片长:107分钟
- 上映时间:2014年10月10日
- 分级:美国;R
- 对白语言:英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2582802
剧情简介
19岁少年安德鲁成长在单亲家庭,以传奇乐手查理·帕克为目标,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某晚他在学校练习时被魔鬼导师弗莱彻相中,进入正规乐队,同时也开始为追求完美付出代价。安德鲁越是刻苦练习,与外部世界越是隔膜。唯一理解他的是弗莱彻,但后者的暴躁与喜怒无常扭曲了这段师生关係,更让安德鲁耳濡目染,连带自身的性格亦发生变化。最后当安德鲁终于登上纽约音乐厅的舞台,他才惊恐的发现原来弗莱彻一直等着将他打入尘埃......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Andrew | 迈尔斯·特勒 | ---- |
Fletcher | J·K·西蒙斯 | ---- |
Jim | 保罗·雷瑟 | ---- |
Nicole | 梅利莎·拜诺伊斯特 | ---- |
Ryan | 奥斯汀·斯托维尔 | ---- |
Carl | Nate Lang | ---- |
Uncle Frank | 克里斯·马尔基 | ---- |
Mr. Kramer | 戴蒙·盖普顿 | ---- |
Dorm Neighbor | 马科斯·卡锡 | ---- |
Aunt Emma | Suanne Spoke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
杰森·布朗姆 贾森·雷特曼 | 达米恩·查泽雷 | Nicolas Duchemin Harvard Rachel Jensen Arek Bagboudarian | 达米恩·查泽雷 | Sharone Meir | Justin Hurwitz | Tom Cross | Melanie Jones | Hunter Brown | Lisa Norcia | Jamison Scott Goei David Lebensfeld Grant Miller |
[演职员表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安德鲁演员:迈尔斯·特勒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在谢弗音乐学院读一年级。他可谓是教练特伦斯·弗莱彻的眼中钉,受到了其严苛对待。
- 特伦斯·弗莱彻演员:J·K·西蒙斯一个激情四射、雷厉风行的魔鬼音乐教练,他似乎不是在要求学生尽力而为,而是在搞垮他们。当然,他偶尔也会展现温和的一面,但那恐怕是个陷阱,他只想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刁难他们。
- 吉姆演员:保罗·雷瑟一直教导和养育安德鲁的父亲。
- 妮科尔演员:梅利莎·拜诺伊斯特安德鲁前女友,安德鲁对待妮科尔十分冷漠无情。
[角色演员介绍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专辑曲目 | 专辑信息 | ||
---|---|---|---|
Snare Liftoff | Overture | Too Hip To Retire | ![]() |
Whiplash | Fletcher's Song In Club | Caravan | |
"What's Your Name" | Practicing | Invited | |
Call From Dad | Accident | Hug From Dad | |
Drum & Drone | Carnegie | Ryan / Breakup | |
Drum Battle | Dismissed | "Good Job" | |
Intoit | No Two Words | When I Wake | |
Casey's Song | Upswingin' | First Nassau Band Rehearsal / Second Nassau Band Rehearsal / Studio Band Eavesdrop / Studio Band Rehearsal After Breakup | 唱片公司:Varese Sarabande Records 发行时间:2014年10月7日 |
幕后花絮
- 在片场即使导演喊了cut,迈尔斯·特勒也常常打鼓直到精疲力竭才会让自己停下来。
- 影片的拍摄周期只有短短19天,而整个製作周期是十个星期(70天),如此仓促为的是能够赶上圣丹斯电影节的报名截止日。
- 戴恩·德哈恩推掉了影片中安德鲁的角色,之后由迈尔斯·特勒接替。
- 迈尔斯·特勒自从15岁就开始打鼓,在拍片过程中两只手上的老茧都被磨破了,鼓槌和骨架上都沾满了血迹。
- 在扇耳光那场戏中,一开始J·K·西蒙斯与迈尔斯·特勒反覆排练过程中都是做做样子,最后一次实拍的时候却是结结实实地扇了上去。
- 一开始达米恩·查泽雷找不到资金,只能把影片故事拍成短片。2013年,短片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短片评审会奖,之后才得到投资。
- 电影部分根据达米恩·查泽雷在高中时期参加乐队的真实经历改编,他当时很害怕他们的乐队老师。
获奖记录
年份 | 奖项 | 名称 | 获奖者 | 类别 | |
---|---|---|---|---|---|
2014 | 第67届坎城电影节 | 同志棕榈奖 | 达米恩·查泽雷 | 提名 | |
第30届圣丹斯电影节 | 评审团大奖-剧情片 | 达米恩·查泽雷 | 获奖 | ||
第20届评论家选择奖 | 最佳影片 | 《爆裂鼓手》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J·K·西蒙斯 | 获奖 | |||
2015 | 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导演 | 达米恩·查泽雷 | 提名 | |
第72届美国金球奖 | 最佳男配角 | J·K·西蒙斯 | 获奖 | ||
休斯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男配角 | J·K·西蒙斯 | 获奖 | ||
丹弗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男配角 | J·K·西蒙斯 | 获奖 | ||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爆裂鼓手》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J·K·西蒙斯 | 获奖 | |||
最佳改编剧本 | 《爆裂鼓手》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爆裂鼓手》 | 获奖 | |||
最佳音效剪辑 | 《爆裂鼓手》 | 提名 | |||
最佳音响效果 | 《爆裂鼓手》 | 获奖 | |||
第35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男配角 | J·K·西蒙斯 | 获奖 | ||
第65届美国电影剪辑工会 | 最佳剪辑奖 | 《爆裂鼓手》 | 提名 | ||
第30届美国独立电影奖 | 最佳剪辑 | 《爆裂鼓手》 | 获奖 | ||
2016 |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 最佳外国电影 | 提名 |
製作发行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美国USA | 2014年10月10日 | 中国香港Hong Kong | 2014年10月16日 |
纽西兰New Zealand | 2014年10月23日 | 俄罗斯Russia | 2014年10月23日 |
澳大利亚Australia | 2014年10月23日 | 法国France | 2014年12月24日 |
英国UK | 2015年1月16日 | 德国Germany | 2015年2月19日 |
波兰Poland | 2015年1月2日 | 爱沙尼亚Estonia | 2015年1月9日 |
芬兰Finland | 2015年1月23日 | 西班牙Spain | 2015年1月30日 |
影片评价
影片是一个短片的加长版,短片2013年拍摄完成。影片的序幕不是在图像,而是在声音中缓缓拉开。在一阵越来越激烈的鼓声之后,镜头才转至一个年轻人,他正激情澎湃地敲击着架子鼓。这一幕向我们展现了主角的音乐天分和演奏激情。
音乐、节拍大量充斥其间,就是《爆裂鼓手》最开始设定的基调。该片的导演兼编剧戴文·查素列分别邀请了丹·利维和杜克·埃灵顿、创作插曲《鼓动真我》和《大篷车》,展现了他音乐上的不俗见地。此外,他也深知如何突出电影主题,即创作伟大的音乐既需要汗水,也需要天赋。
但是,这毕竟还是一部电影。主角安德鲁·内曼曾无数次聆听偶像巴迪·里奇的《鸟乐园》,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一流鼓手。他的渴望正是这部电影的精神源泉。这样的设定,加上两位主演的出色演绎,使得影片极为震慑人心。
2013年拍摄的短片中,由约翰尼·西蒙斯出演年轻鼓手。而电影中,米尔斯·泰勒成功接手这一角色,并进行了全新演绎。刚毅果决的年轻人安德鲁·内曼想要摆脱大众,包括一直教导和养育他的父亲的平庸想法,因此对自己要求严苛。米尔斯·泰勒对安德鲁·内曼的演绎使得角色魅力十足。
饰演魔鬼教练的J·K·西蒙斯却大出风头,吸引了不少眼球。 J·K·西蒙斯赋予了特伦斯·弗莱彻这一角色多重複杂性。他的表现使得《爆裂鼓手》的结局不是那幺出人意料,但却趣味横生。(香港《南华早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