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感测器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也称感测网,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雷射扫描器等信息感测设备,按约定的协定,把任何物品与网际网路连线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慧型化识别、定位、跟蹤、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物联网感测器
- 外文名: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nsor
- 套用範围:工业生产、智慧型家居等
- 相关概念:物联网
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际网路”。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网际网路,是在网际网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路;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概念其实是在1999年提出的。在过去的时代,“物联网”在国外又被称为“感测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感测网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感测网。
同样在1999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机网路国际会议也提出了,“感测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其实早在1999年就已经拉开了“物联网”的宏伟序幕,也许在1999年还看不到“物联网”的壮观而似锦的前程,但是历史的巨轮中已经为它描绘出了美好而巨大的蓝图,它的前途景象,可谓是一片光明。
2008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只是社会与创新2.0”上,专家们重点就提出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革变,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
2009年1月28日,欧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
2009年2月24日,IBM中华区执行长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套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作用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藉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物联网感测器。因此可以说,物联网感测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
感测器与物联网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资讯时代。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準确可靠的信息,而感测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感测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感测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
在基础学科研究中,物联网感测器更具有突出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许多新领域:例如在巨观上要观察上千光年的茫茫宇宙,微观上要观察小到 cm的粒子世界,纵向上要观察长达数十万年的天体演化,短到 s的瞬间反应。此外,还出现了对深化物质认识、开拓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种极端技术研究,如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弱磁砀等等。显然,要获取大量人类感官无法直接获取的信息,没有相适应的感测器是不可能的。许多基础科学研究的障碍,首先就在于对象信息的获取存在困难,而一些新机理和高灵敏度的检测感测器的出现,往往会导致该领域内的突破。一些感测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
物联网感测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智慧型家居、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複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感测器。
由此可见,物联网感测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感测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
感测器就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的装置与元件,可见感测器的众多和纷杂。感测器的定义决定了它本身的複杂性和众多品种。
感测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感测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套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对应不同的套用我们提供不同的感测器,覆盖範围包括智慧型工业、智慧型安保、智慧型家居、智慧型运输、智慧型医疗等等。
分类
1.感测器按照其用途分类:压力敏和力敏感测器、位置感测器、液面感测器、能耗感测器、 速度感测器、加速度感测器、射线辐射感测器、热敏感测器、24GHz雷达感测器。
雷达感测器

2.感测器按照其原理分类:振动感测器、湿敏感测器、磁敏感测器、气敏感测器、真空度感测器、生物感测器。
3.感测器按照其输出信号为标準分类:模拟感测器、 数字感测器、膺数字感测器、开关感测器。
4.感测器按照其製造工艺分类:集成感测器 薄膜感测器 厚膜感测器 陶瓷感测器。
5.感测器根据测量目的不同分类:物理型感测器、化学型感测器、生物型感测器。
6.物联网无线感测器分类:
无线幕帘控制器
无线调光器
红外动作感应器
无线可燃气探测器
无线烟感探测器
电流监测插座
无线温度感应器
无线移动感应器
紧急警报器
无线窗户感应器
无线光线感应器
无线门磁感应器
无线开关控制器
zigbee RF 模组
频率输出相对湿度模组
无线气体感测器
无线中继器
物联网中继器

Internet通信网关
标準
国际出台标準:已出台了包括IEEE1451.5智慧型感测器接口标準、IEEE802.11无线区域网路标準等在内的标準体系。
感测器作用
感测器作用:由信息採集层和网路层构成的信息感知体系是物联网套用推进的主要领域,而在其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的是无线感测器网路(WSN)。
感测器生产商
1) 物联感测技术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物联网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感测器、物联网模组、移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几大领域都确定了行业领先地位。凭藉在物体感知、数据传输等领域的综合优势,公司已经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领导者。目前,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套用于多个物联网重点示範项目,成为全国各地物联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 我们以让人们感知真实的世界为愿景,运用各类感测器,帮助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们更加直接、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消除各种信息偏差。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及各种地质灾害,我们通过领先的低碳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用绿色环保的方式创造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维护人类的长远发展和安全。是一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企业。公司在监控系统,数位化视频集成图像系统方面,汽车电子,感测器,网路传播等方面 一直保持着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的奋斗历程,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更好的产品是公司为之奋斗目标,完善的售后服务是我们不可动摇的原则,希望我们做得更好!
2) 公司凭着良好的信用、优良的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係。物联感测技术有限公司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公司一贯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优质服务,信守契约”的宗旨,凭藉着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产品畅销全国.竭诚与国内外商家双赢合作,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3) 物联网四大关键技术上已有两项重大套用:智慧型家居市场和感测器技术,分别由全资子公司物联感测技术新高理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来自物联网智慧型家居的收入井喷,而感测器市场占有率也较高。
2010年,信息防伪产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9%;敏感电子元器件和感测器技术产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同比增长130%。其中,家电感测器新品数量较上年增加44%;强电弱电线束新品数量较上年增加100%;汽车感测器元件新产品数量较上年增加80%。
无线感测器网路技术
无线线感测器网路是一种由独立分布的节点以及网关构成的感测器网路。安放在不同地点的感测器节点不断採集着外界的物理信息,如温度、声音、震动等。相互独立的节点之间通过无线网路进行通信。无线感测器网路的每个节点都能够实现採集,数据的简单处理,还能接收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并最终将数据传送到网关。工程师可以从网关获取数据,查看历史数据记录或进行分析。通常,一个典型的无线感测器网路节点的硬体结构包括:感测器接口、ADC、微处理器、电源以及无线收发装置。
无线感测器网路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被套用于美国军方资助项目。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套用逐渐转向民用,在森林、河流的环境监测中、在建筑环境的智慧型化套用中,以及一些无法放置有线感测器的工业环境中都已经出现了它的身影。在1999年和2003年,美国商业周刊和MIT技术评论杂誌相继将其评价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项技术以及改变世界的10大新技术。
作为一种针对套用而开发的技术,在项目中选择无线感测器网路必须考虑到实用性。构建一个典型的无线感测器网路,必须要考虑以下四个重要的因素:网路选择,拓扑结构,功耗以及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