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由Kevin Reynolds执导,詹姆斯·弗兰科、索非亚·迈尔斯参演的爱情动作片。主要讲述了特里斯坦和敌国的伊索尔德公主的爱情故事。
该片在西方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其传说虽源自爱尔兰,却是由法国中世纪游吟诗。人在传唱过程中形成了文字。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最着名的流行形式,毫无疑问是华格纳的同名歌剧。
基本介绍
- 导演:Kevin Reynolds
- 编剧:Dean Georgaris
-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索非亚·迈尔斯
- 对白语言:英语
- 中文名: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 製片地区:美国/德国/英国/捷克
- 类型:爱情,动作,剧情
- 片长:125分钟
- 上映时间:2006年1月13日
- 分级:PG-13(战争,部分性内容)
剧情简介
公元七世纪初,罗马帝国崩溃,各部落割据英格兰,爱尔兰国王乘机进犯,英格兰部落领袖马克王意欲实现统一大业。从小失去双亲的特里斯坦被叔叔马克王悉心抚养长大,两人情同父子。成人后的特里斯坦潇洒帅气、英勇善战。在一次抵御爱尔兰的战斗中,特里斯坦杀死了爱尔兰人军队的首领莫洛德,而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宫廷御医竟也想不出救治办法。傲气过人的特里斯坦决定听天由命,他躺在一艘木船上随波而下,由命运来决定他的最终归属。小船一路漂到了邻国爱尔兰,被正从河边经过的爱尔兰公主伊索尔德发现。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奄奄一息的特里斯坦得到了伊索尔德公主的照顾,很快便康复了。但特里斯坦并不知道,在与爱尔兰人的那场激战中,他杀死的莫洛德正是伊索尔德的未婚夫。事实上,伊索尔德早已发现眼前的骑士便是自己的杀夫仇人,可是特里斯坦可怜的神情和迷人的眼神屡屡令伊索尔德不忍心下手,特里斯坦就此逃过一劫。更令人无法预料的是,两人之间竟燃起了炙热的爱情火焰。不久后,伤愈的特里斯坦不得不回到马克王身边,为国家继续战斗。
为分裂英格兰各部落,爱尔兰国王决定以自己美丽的女儿为奖品,举办全英骑士大赛。马克王命令特里斯坦代替自己参加比武招亲。经过连场决斗,英勇无敌的特里斯坦不负期望,为马克王赢得了公主,挫败了敌人的阴谋。然而,当看到公主的真面目时,特里斯坦如遭雷击,原来公主就是他深爱的伊索尔德!不管是为了国家和平还是为了养育之情,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都无法再继续恋情,爱情的魔力在压抑之下越发澎湃。
之后的日子里,康沃尔城堡外的花园便成了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时常约会的圣地。一天夜里,随着号角声的响起,马克王和众人出外打猎的声音渐行渐远,伊索尔德满怀欣喜地等待着特里斯坦前来约会。两人终于见面,恍如隔世,互诉衷肠,深情相拥。此时充盈在二人全身的爱情力量已覆盖了所有死亡的意识。就在这时,马克王突然出现了,眼见为实的马可王在既震惊又失望的情形下,令随从拿下乱伦的特里斯坦。在搏斗中,几名对特里斯坦忠心耿耿的手下将受重伤的特里斯坦掩护回了住处。伤势严重的特里斯坦整日挣扎于长时间的昏迷与短暂的清醒之间,但无论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之中,伊索尔德的笑脸总萦绕在这位往日威风的骑士眼前。而正当他垂危之际,竟传来了至高无上的马克王已经原谅了这对勇破世俗的情侣的讯息,但此时到来这样的讯息显然为时已晚。悲痛欲绝的伊索尔德更是在万般悔恨之中,轰轰烈烈地直奔黄泉路追随挚爱特里斯坦去了。
影片《王者之心》是一部中世纪黑暗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爱情史诗大片。《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是在西方流传了近1000年的古老传说,和“罗密欧与茱丽叶”幷称西方两大爱情经典。
影片的背景是18世纪之前的欧洲中世纪,被定位于一个“黑暗时代”的框架中,如何再现那个时代?影片的泼墨重点先是放在了冷兵器铿锵碰撞的战斗场面上,为此,製片方特别请来了着名的特技指导尼克·鲍威尔,他曾指导《勇敢的心》、《角斗士》、《最后的武士》等多部史诗大片。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Tristan | 詹姆斯·弗兰科 | ---- |
Isolde | 索非亚·迈尔斯 | ---- |
Marke | 卢夫斯·塞维尔 | ---- |
Melot | 亨利·卡维尔 | ---- |
Rothgar | 沃夫冈·穆勒 | ---- |
Orick | 德克斯特·弗莱彻 | ---- |
Young Tristan | 托马斯·桑斯特 | ---- |
Wictred | 马克·斯特朗 | ---- |
Donnchadh | David O'Hara | ---- |
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凯文·雷诺兹 Kevin Reynolds
编剧 Writer
Dean Georgaris .....(written by)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虽然华格纳的基本素材来自13世纪德国诗人戈特弗列特·冯·施特拉斯布格的同名叙事诗,与法国学者贝迪耶编订的小说体传奇来源基本一致。但是当华格纳的歌剧最终完成时,它所留诸世人的已经是一部面目全非的全新创作。这是华格纳全部戏剧作品中最符合他成熟时期艺术观念的,结构是严谨的三幕剧,诗与音乐体现了最高的古典完善。
华格纳的这个音乐剧不论从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关係,乃至悲剧根源及最终结局,都已偏离了法国中世纪骑士传奇的轨道。当遵循传统的法国人还在将这本传奇小册子置于枕边、反覆诵读之时,我们长期以来只是不断地为德国的特里斯坦或者华格纳本人的遭遇唏嘘不已,抛洒热泪。
剧作简介
《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and Isolde)共三幕,第一幕的情节发生在浩瀚大海中独行的孤船上,特里斯坦奉康沃尔国王、自己的叔叔马克之命,接来了爱尔兰公主伊索尔德,公主将成为康沃尔王国的皇后,而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很早就已相识并相恋。此刻,一个青年水手正唱着一支壮丽的骊歌,船离康沃尔越来越近了,汹涌的大海是一对恋人激愤心情的象徵,伊索尔德祈愿天神将船毁灭,于是,他们决定以毒药来结束这一切。然而,侍女布兰甘妮却以迷药代替了毒药,暗恋顿然化作了不可遏制的热恋,这对恋人的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辉,任何约束都不复存在了……
第二幕,暮色笼罩下的宫中花园,马克国王同随行武士梅洛特打猎未归。昼尽夜至,疯狂的爱恋在夜的黑暗中激涨,伊索尔德不顾布兰甘妮的劝阻,来到花园同恋人私会。她按照约定熄灭了手中的火把,特里斯坦来了,一对被爱所点燃的情侣紧紧拥抱在一起,在黑暗中,一切都消失了,唯有极乐的幸福在闪烁。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充满了狂喜和柔媚的、蕩漾着情慾的、具有致命诱惑力的二重唱,使全剧达到了异常激动人心的高潮,二重唱在“情死”的动机中达到高潮,沉浸爱河的这对恋人忘记了时间,黑夜已渐逝,白昼已重现。他们的恋情被归来的马克国王发现,梅洛特的剑刺入了毫不躲避的特里斯坦的身体。
第三幕,高崖上俯视苍茫大海的特里斯坦堡,一棵菩提树下,濒死的特里斯坦正期待伊索尔德的到来。牧童吹奏着一支凄婉的悲歌,在昏迷与清醒之间,特里斯坦产生了幻觉,他大喊着:“船来了!船来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他所渴念的熟悉的声音,他爬了起来,摇摇欲坠地奔向正张开双手朝他而来的伊索尔德,在伊索尔德的温柔怀抱中,特里斯坦注视着她,满怀内心的喜悦而死去。这时,马克国王得知迷药之情,宣布饶恕他们。此刻,伊索尔德凝视着死去的爱人,她心驰神摇,满怀情死的欢乐,“伊索尔德的情死之歌”轻轻地升起,慢慢地,注入了狂悦的激情。一曲终了,伊索尔德倒在特里斯坦的怀里,沉入到永恆的黑暗之中,也沉入到永恆的爱之夜中。
作者简介
托马斯·曼,德国作家。 1924年长篇小说《魔山》的发表,使作家誉满全球。30年代初,托马斯·曼预感到法西斯的威胁,发表了中篇佳作《马里奥与魔术师》(1930),对法西斯在义大利製造的恐怖气氛做了生动的描述。因《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3年发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一文。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ApolloProMedia GmbH & Co. 1. Filmproduktion KG (I) [德国]
Epsilon Motion Pictures [瑞士]
Franchise Pictures [美国]
QI Quality International GmbH & Co. KG [德国]
Scott Free Productions [英国]
Stillking Films [捷克]
World 2000 Entertainment
发行公司
20世纪福克斯义大利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Italia [义大利] ..... (2006) (Italy) (all media)
20世纪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新加坡] ..... (2006) (Singapore) (theatrical)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瑞士] ..... (2006) (Switzerland) (theatrical)
Benelux Film Distribution [荷兰] .....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Gemini Film [俄罗斯] ..... (2006) (Belarus) (theatrical)
Kinowelt Filmverleih [德国] ..... (2006) (Germany) (theatrical)
Kinowelt Home Entertainment [德国] ..... (2006) (Germany) (DVD)
PlazaVista Entertainment [瑞士] ..... (2006) (Switzerland) (DVD)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美国] ..... (USA)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菲律宾] ..... (2006) (Philippines)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Cine Image Film Opticals Ltd. [英国] ..... (digital front and end titles) (subtitles)
发行时间
2006年
国家/地区
美国/德国/英国/捷克
电影评论
就音乐而言,华格纳在歌剧《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对半音和声的运用开创了音乐历史的新纪元,它不仅增强了这部剧作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和声理论,而且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二十世纪的音乐创作之中。就内容而言,从一方面看,《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悲剧性主题深受叔本华思想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悲观色彩(《众神的黄昏》也是如此),它给予我们这样的一种意识:唯有像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那样沉入到无知无觉的死亡中,才是最幸福的,而像马克国王那样依旧活在人世,才是最不幸的。
华格纳的崇拜者、着名哲学家和诗人尼采对《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一剧极为倾倒,他曾经写下这样的评论:……对于那些病得还不够重,还不能享受这种地狱中的欢乐的人来讲,人世间是多幺可怜。华格纳也曾经这样说过:这部乐剧“充满了最强烈的生命力,而我情愿把自己裹在结局飘扬的黑旗中死去。”从另一方面看,与叔本华有所不同的是,华格纳相信爱情可以拯救灵魂,并使灵魂获得解脱。——这部乐剧以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在死亡中幸福地结合作为终局,也由此证明了这样一点:作为精神的爱情在肉体死亡之后依旧永远地活着,它不会因表象世界的消亡而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态继续存在于一个纯粹意志的精神世界之中,爱情也正因此而得以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