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铁炉乡
铁炉乡位于犍为县城东南37公里,与沐川县炭库乡接壤,面积35平方公里, 地貌多为丘陵,沐溪河流经乡内文池、高峰、兴隆、安南四个村进入岷江。东与新民镇相连,南与沐川县炭库乡为邻,西与榨鼓乡连界,北与孝姑镇接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犍为县铁炉乡
- 类型:行政乡
- 隶属:犍为县
- 位置:犍为县城东南37公里
基本内容
该乡以农业为主,截止2004年底有小二型水库1个,山塘42口,石河堰11道,耕地面积为9292亩。 辖8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全乡人口3015户,9538人。耕地面积9992亩。有12个党支部、249名党员。2006年社会总产值达27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48元。
自然条件
该乡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7.5℃,无霜期长达333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41.3毫米,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957.9小时。县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坝、丘、山皆具,以丘陵为主。地势东北、西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047米,最低海拔308米。
行政区划
铁炉乡下辖村: | |||||||
兴隆村 | 文池村 | 高峰村 | 安南村 | 农宁村 | 朝阳村 | 桂花村 | 宏农村 |
基础建设
截止2006年底 该乡至县城道路已全部硬化,宏农、桂花2个村村道路将于今年内完成硬化,其余6个村村道硬化工程计画在3-5年内逐步完成,该乡69个村民小组仅3个组未通公路,拟在2年内全面修通,各组道公路基本能保持晴雨通车。新建了乡卫生院、乡客运站和4个村支部活动室。大力开展囤水田整修和“红层找水”工程。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确保了农村和城镇低保、退耕还林补贴以及粮食直补等各项惠民资金足额按时发放。
农业发展
该乡属纯农业乡,2005年乡镇府突出抓好“林、竹、姜、畜”四大特色农业和劳务输出支柱产业。 截止2006年底该乡在原有5000亩林竹的基础上,实施退耕还林2340亩,与川南林业局合作造林6769亩,嘉阳集团在该乡文池村、高峰村建工业林基地3000亩,该乡林竹总面积已超过3万亩,其中已投产林竹面积在1万亩以上,年收入超过万元的农户达60户以上。黄白姜是铁炉乡传统种植产业,该乡黄白姜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产值超过400万元。该乡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2500人,创收近2000万元。畜牧业也是铁炉乡的一项传统产业,该乡每年出栏生猪均在7000头以上,小家禽20多万只,有畜禽养殖专重户10余户。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大力发展“林、竹、姜”三大支柱产业,尤其以黄白姜特产农业为龙头,白姜种植2000亩,黄姜种植6000亩,还盛产佛手、黄柏等中药材,畜敬业蓬勃发展。 截止2006年底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2320万元,农业总产值20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49元,粮食产量达4600吨,财政收入107万元,计画生育率达95%,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更加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壁实的步伐。
旅游资源
该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铁炉古镇凉厅街已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天洞题刻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的“朝阳春晓、枇杷印月、古洞观瀑、鲨鱼鼓浪、渔村唱晚、高峰耸翠、凉亭幽谷、圣岭莲花”(铁炉八景)极具开发价值。
人口数据
2002年底铁炉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8241 |
男 | 4313 |
女 | 3928 |
家庭户户数 | 2746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8241 |
家庭户男 | 4313 |
家庭户女 | 3928 |
0-14岁(总) | 2073 |
0-14岁男 | 1065 |
0-14岁女 | 1008 |
15-64岁(总) | 5439 |
15-64岁男 | 2873 |
15-64岁女 | 2566 |
65岁及以上(总) | 729 |
65岁及以上男 | 375 |
65岁及以上女 | 354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7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