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狄增如

狄增如

狄增如

狄增如 ,1962年出生于河北省,毕业于北京师範大学,北京师範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北京师範大学管理学院系统科学系最资深教授之一。主要从事複杂网路和经济(金融)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经济物理学研究的学者之一,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杂誌编委,是北京师範大学管理学院系统科学系最资深教授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狄增如
  • 出生地:河北省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职业:教授
  • 毕业院校:北京师範大学

人物经历

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範大学物理学系,1988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系统理论
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範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狄增如教授狄增如教授
社会兼职
2006.12- 中国“双法”学会複杂系统研究委员会 常务理事
2003.10-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物理组 秘书长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 数学模型; 普通物理学;
研究生课程:非线性动力学; 自组织理论。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非平衡系统理论、複杂性研究及相关理论在社会经济和生物系统中的套用研究工作。在收益递增与经济成长的双稳态,社会分工产生机制的数理描述,加权複杂网路的结构、演化和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目前关注的研究领域为複杂性研究,特别是複杂系统个体之间局域的相互作用与巨观层次上複杂行为的关係。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複杂网路、Multi-agent系统的集体行为、经济和生物系统中组织和结构的涌现等。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非均匀介质中螺旋波的动力学行为,2002年6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级子课题(项目号:79990580):支持巨观经济决策的综合集成方法与系统学研究, 1999年6月-2004年5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60003018):遗传算法收敛複杂性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套用;2001年1月-2003年12月.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项项目(项目号:19847005):经济系统複杂性研究,1999年1月-2001年12月.
5.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 经济发展的非平衡系统理论, 1992年8月----1995年2月.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科学与经济系统-子项目: 经济系统演化模型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1992年10月----1994年10月.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非平衡系统理论及其在教育经济系统中的套用,1988年1月----1990年12月.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城镇人口演化的自组织理论, 1987年1月----1989年12月.

发表论文

1.姜璐,狄增如,中国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自组织模型,北京师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第3期,101-104.
2.Jiang Lu, Di Zengru,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Dynamics Conference,
1991.8, The System Dynamic Society, Bangkok, 312-318.
3.狄增如, 姜璐, 时间延迟正反馈结构及其离散动力学行为, 北京师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第4期, 28-33.
4.狄增如, 姜璐, 学校教育系统的演化与控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Vol.13, 1993年第2期, 17-22.
5.Di Zengru, The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 Model of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ICSSSE’93),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 1993, 681-684.
6.Di Zengru, M. Sanglier, A two-dimensional logistic model for interactions of
demand and supply and its bifurcations,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1996, Vol.7,
No.12, 2259-2266.
7.Di Zengru, Complex dynamics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gional Economic Dynamics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East Asia, Beijing,1996.
8.狄增如,一个演化的複杂系统-经济,科学中国人,1996,第11期,76-79
9.Di Zengru, Fang Fukang, Investment for technology progress, increasing
marginal products and bistable state of economic growth, in: Fang Fukang, M.
Sanglier, eds. The Complexity and Self-organization in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s,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7, 84-93.
10.狄增如,非线性与经济系统演化, IN: 冯长根,李后强, 非线性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科学出版社,1997,172-183.
11.狄增如, 複杂系统研究及其在其他科技领域中的套用(上),科学中国人,1997,第10期,31-35.
12.狄增如,複杂系统研究及其在其他科技领域中的套用 (下),科学中国人,1997,第12期,33-36.
13.Di Zengru, A nonlinear model for the evolution of a small open developing
economy, in: Gu Jifa ed.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ICSSSE’98,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1998, 496-501
14.Di Zengru, Li Maoling, The nonlinear dynamical model for the evolution of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Vol.7, No.4,
1998, 445-456.
15.狄增如,複杂系统研究及其对经济系统分析的影响,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691-198.
16.Di Zengru, Zhou Ya, Wang Dahui and Wang yougui, Variant Returns on Scale and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1st Sino-Japan workshop on
Meta-synthesis and complex systems, Beijing, China, 2001.
17.Wu Jingshan, Di Zengru and Yang Zhanru, The labor division as the results of
phase transition, The 2st Sino-Japan workshop on Meta-synthesis and complex
systems, Shanghai, China, 2002.
18.Di Zengru, Chen Jiawei, Wang Yougui and Han Zhangang, Agent division as the
result of global optimizing evolution, in: Shi Zhongzhi and He Qing ed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sts & Telecom Press, 2002, 40-46.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