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兽面纹铜鼓
商代兽面纹铜鼓,又名商代饕餮纹青铜战鼓,商代青铜器物,出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现藏国家博物馆。这件商代的铜鼓,在全国国内,只有一件,还有一件在日本。
这只商代兽面纹铜鼓,湖北省崇阳县,是由四位农民在洪水沖刷过后的岸边发现,后经考古专家鉴定,是青铜时代的珍贵文物。轻敲鼓面,它仍能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只铜鼓曾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展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兽面纹铜鼓
- 鼓身高:75公分
- 鼓面直径:39公分
- 出土:1977年
出土
商代兽面纹铜鼓,又名商代饕餮纹青铜战鼓,商代青铜器物,出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鼓身高75公分,鼓面直径39公分,现藏国家博物馆。
饕餮纹

1977年6月,鹹宁地区连降大雨,山洪暴发,致使崇阳县白霓公社新堰大队四小队(现白霓镇大市村)一带的田埂崩塌,稻田被淹。14日上午,该队4位社员在大市河边分路巡查田埂沖塌情况,路经大市河汪家咀港坎时,在河水沖刷的岸壁上发现有一碗口大的铜器痕迹,随即用锄头把它四周的土块挖开,竟然是一面完整无缺的铜鼓。
云雷纹

铜鼓外观
“商代饕餮纹铜鼓”高75.5厘米,重45.5公斤。铜鼓上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原本是一种想像中的怪兽,它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是贪慾的象徵。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像龙、虎、牛、羊、鹿、人等,呈现形式丰富多样。饕餮纹图案庄严、结构严谨,产生凝重而神秘的氛围,它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较高水平。
(注:因鼓面类似于饕餮纹,所以又称商代饕餮纹青铜战鼓,饕餮原本也是传说一种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