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孤山
澄江亦是沉江的谐音,古滇国曾在这里辉煌,如今古城已沉于抚仙湖底,只留下了孤山。 海中之山有仙迹,山中之水为珍泉。抚仙湖在云岭之中,孤山岛在抚仙湖内,可谓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孤山在滇中五大湖泊里是独一无二的,在云南二十几个高原湖泊中首屈一指,故有云南第一岛之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玉溪孤山
- 原名:瀛海山
- 位置:江川县
- 发现时间:宋代
- 宫殿: 八个
- 所属:抚仙湖
孤山概述
原名瀛海山,位于距江川县城约17公里的抚仙湖江川水域之中。明代以前瀛海山傍有一小岛(称小瀛海山),两岛之间有一铁桥(虹饮桥)相通。明末一夕地震,小岛及虹饮桥沉没,唯瀛海山屹然独存,孤山由此得名。
孤山

孤山成于宋,盛于明,曾建有八殿五阁三亭一堂一庵一塔。八殿即:大佛、大雄、接引、三清、活佛、子孙、雷祖、白衣等殿;五阁即:玉皇、斗母、雄文、吕祖、凌霄等阁;三亭即:襟海、宛在、探璃等亭;还有十咏堂、水月庵、铜塔。铜塔塔基下阔五丈,塔身高九丈,一十三层构成,中铸金刚经,饰以朱绀碧翠,闪烁澄明。孤山昔为迤东名胜,有“巍然形胜冠南洲”之誉,成为滇中名胜之最。
玉溪孤山
传说
关于孤山,也有一个传说:一位仙人为了阻挡洪水,用镐头在岸边的山上一刨,山缺了一块,岛就在水中了。因此,至今于朝湖方向的山少了一角,而岛的形状是朝山面陡峭,背面则平缓。
抚仙湖湖水碧绿如玉,孤山岛恰似镶嵌在绿玉上的一颗宝珠,故又得名“环玉山”。因孤山四周碧水环绕,起风之时四周碧水雪浪,又称“水金山”、“瀛海山”。历史上孤山还用过海中山、涌泉山、瀛山、小金山、等名,但是最确切的还是应叫孤山。它好像是群峰争雄被挤掉在湖里一样,刚刚从水里探出头来,虽然仍不甘心,可孤立无援,无可奈何地望着风光秀丽的抚仙湖,望着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孤山的面积八十余亩,地理位置极佳,四周险峻,特别是东、南、北三面高出水面二十多米,均为悬崖绝壁。民间传说:“孤山山高无路”,“孤山独座虎难行”。孤山虽小,但风姿奇异,景致迷人,有自然生成的十景:烂柯坪、鱼乐园、弄珠岩、南无洞、天生桥、龟极峰、捨身岩、观生台、振衣岗、连心石,堪称旅游胜地,享有“迤东胜迹”之美誉。
孤山岛南与海门公园风景点几里相隔,北与明星风景点碧云寺上的“莲花峰”俯仰相望。北面平缓,西南陡峻,石壁如削,西面有巨石方正平坦,取名“栏柯坪”,也叫“棋盘石”。相传当年的孤山环境幽静胜过天堂,常有仙人来此弈棋消遣,其中有两位流连忘返,坐化为石,人称“双人石”。东面有一石洞称“仙人洞”。南面有巨石悬崖,由“天生桥”可渡至南端的“迎风亭”。崖下碧水浩淼,风和日丽之际,不时有青鱼成群结队汇集于此,高峰时可形成三四千平方米的“青鱼阵”,竞相遨游嬉戏撒欢,故有“鱼乐国”之称。绝壁上方有块台板,立其上可睹“鱼乐国”奇景,被称为“观鱼台”。每年旧曆六月初六日,当地百姓还在孤山举行庙会。做会期间,人们都要带上自己亲手製作的彩色“米花团”及其他食品,投入湖中,吸引成千上万条青鱼前来受领祭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山岛独有的“青鱼奇观”。青鱼阵以每年的农曆七月至十一月为高潮期,逢万里晴空,风平浪静之日,游人皆可大饱眼福,且近前鱼群不散,拍照不乱,悠游自如。
其它
站在孤山顶上远眺,抚仙湖美景尽收眼底,涌动的湖水一片碧绿,琉璃万倾,像透明的碧玉,像无瑕的水晶,这时人们才完全体会出抚仙湖的清丽抚媚。?
如今,开闢了五山一村之孤山的游览路线,将在孤山集中展示古滇国文化,为迎接更多的中外游客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