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冕苦学
本文选自宋濂《宋学士全集-王冕传》。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王冕苦学
- 作品别名:王冕求学
- 创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处:《宋学士全集-王冕传》
- 作者:宋濂
- 启示:要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孝敬长辈
- 作者着作:《送东阳马生序》
王冕简介
王冕(1287~1359),元代着名画家(善画梅花)、诗人,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县名,今属浙江)人。出身贫家,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游大都(今北京市),泰不华推荐任翰林院官职,辞不就。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终老田园。工画墨梅,枝叶密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或用胭脂作没骨梅;亦擅竹石。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字元章(一作元肃),元诸暨郝山下人。自幼嗜学,白天放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间壁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愿听其所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製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着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馆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王冕以画梅着称,尤工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也有梅神之称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译文
王冕是诸暨人。(他)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跑到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就默默地背诵。(他)黄昏回去的时候,却丢失了牛。有人牵着牛过来责备牛践踏田地,(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他,事后(王冕)还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儿子像这样痴迷(读书),为什幺不听任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于是王冕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他)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拿着书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琅琅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恐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却)心神安适得好像没看见(佛像)。安阳的韩性听说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大儒。 韩性死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就接来母亲到越城养老。久了,母亲就考虑还乡,王冕就买牛车用车载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和衣服跟随在车后。乡里的小孩竞相围在道路旁笑他,王冕也跟着笑。
字词翻译
牧:放牧畜牲。
垄:田埂。
窃:偷偷地,暗中。
学舍:学堂。
或:有人。
蹊:践踏。
此:代词,指读书。
曷:通“何”,为什幺。
潜:暗暗地,悄悄地。
佛:指佛像。
策:通“册”。
执策:拿着书。
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狞恶可怖:狰狞兇恶,令人害怕。
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韩性:绍兴人,元代大学者
录:收
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已而复如初:不久,又像原先那样。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王冕从此以后,离开了家,寄居在寺庙里住了。
命:命令
亡:丢失
其:代词,指“他”
去:离开
异:感到惊异
或:有人
旦:天亮
道理启示
我们要像王冕那样在苦学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 快乐学习,诗意人生!
后天教育重要,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为我们创造的学习条件,刻苦用功,踏踏实实地,脚踏实地地学习.
相关试题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窃入学舍:偷偷地
②辄默记:总是(常常)
③儿痴如此:入迷
④恬若不见 :心神安逸
⑤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认为奇特
⑥听已:完毕 ⑦冕因去:于是
⑧录为弟子:收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4.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着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王冕幼时读 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5.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王冕读书专心入迷?
佛像多土偶,狞恶恐怖;冕小儿,倘若不见。
6.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7.读完此文后,你获得什幺启示?
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孝敬父母,文明礼貌
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他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着作甚丰。他的着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明初,读书于青萝山中,藏书楼名“青萝山房”,又名“萝山书室”聚书8万余卷,史称“明初藏书家首推宋濂”。多聚善本、孤本。如《长庆集》、《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群书事林广记》等,为北宋缕版,后经兵火战乱,複本已毁,唯独他藏有小宋版,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本。他的藏书流传至清代,钱曾、黄丕烈、潘祖荫等人曾分别递藏过。藏书印有“宋景濂藏书”、“金华宋氏景濂”、“景濂印”、“太史氏”、“玉堂学士之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