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勃之死
《王勃之死》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电视电影,该片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导演郑大圣执导,演员刘小锋、沈晓海、池华琼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名冠初唐四杰之首的诗人王勃短暂、炫丽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基本介绍
- 导演:郑大圣
- 编剧:高锋
- 主演:刘小锋,沈晓海,池华琼,陈茂林
- 製片人:范士德、李俊、邢韵声
- 出品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 中文名:王勃之死
- 外文名:The Death of Wang Bo
- 其它译名:王勃传
- 出品时间:2000年
- 发行公司:北京大秦影视文化广告传播公司、上海新文化影业公司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拍摄地点:横店、江苏吴中、太湖
- 拍摄日期:2000年
- 类型:古装、剧情、历史、传记
- 片长:92分钟
- 上映时间:2000年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色彩:彩色
- 主要奖项:2001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
- 线上播放平台:电影网
剧情简介
唐朝初年,诗人王勃才名鼎盛,名冠"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首。因一篇笔墨游戏的《檄英王鸡》而蜚声朝野。唐高宗认为此篇意于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六年后,王勃私自藏匿罪奴曹达,被同僚告发。曹达猝死在王勃府内,"擅杀官奴",依唐律,犯死罪。王勃之父也被牵连,贬官至交趾(今越南北部)为令。
公元674年秋,王勃下狱候斩。却幸逢皇帝大赦,免过一死,但他被永远地逐出上流社会。备尝心酸的诗人送挚友杜镜赴蜀地任官,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句“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公元675年,王勃远行交趾去探望老父,这也是他生命的最后篇章了。
在山水舟楫之间,王勃邂逅了一位英迈睿智有侠隐之风的老船工秋水翁,这短暂的忘年之交却是毕生的莫逆知音。他身后,是紧紧追蹤、决意要为夫报仇的曹达之妻;他面对的落霞姑娘,是一位因衷爱他的一篇情歌《铜雀伎》而被贬出宫廷、流落民间的舞伎。落霞积郁成疾、将不久于人世,王勃意欲挽救她的生命却苦于没有买药的银两。得秋水翁的鼎力襄助,王勃"借得"一帆顺风赶赴南昌滕王阁、去参加悬赏百金的重阳诗会。
《王勃之死》海报

滕王阁上,宿儒荟萃名家云集,而最为年少的不速之客王勃果然文惊四座,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赢得了赏金。但方药却未能救活苦命的落霞。
同年年末,王勃行至南海。人生无非是一次远行,历经生死聚散、奇情流转的王勃百感交集。浪漫不羁的诗人慨然蹈海自尽,时年只有26岁。后世的人们只知《滕王阁序》文采的不朽,却不知当时王勃对旅途上萍水相逢的知己的怀念。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王勃 | 刘小锋 | ---- |
落霞 | 池华琼 | ---- |
杜镜 | 沈晓海 | ---- |
秋水翁 | 陈茂林 | ---- |
阎都督 | 计镇华 | ---- |
沛王 | 王正佳 | ---- |
英王 | 杨超 | ---- |
书吏 | 金锋 | ---- |
典狱长 | 马晓峰 | ---- |
磨刀人 | 陆野 | ---- |
黑衣人 | 西德▪娴玛吉 | ---- |
职员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监製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道具 | 美术设计 | 造型设计 | 服装设计 | 灯光 | 录音 | 场记 |
---|---|---|---|---|---|---|---|---|---|---|---|---|---|---|---|
闫晓明 | 范士德 李俊 邢韵声 | 姜涛 黄蜀芹 秦永忠 母铁军 钱青青 吉多 | 郑大圣 | 马晓峰 | 高锋 | 邵丹 | 徐坚强 | 顾林兰 | 张华民 | 李涛 | 傅智平 | 肖英娟 | 董少松 | 顾勇毅 | 马云 |
演职人员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王勃演员:刘小锋才名鼎盛,名冠“初唐四杰”之首,因笔墨游戏的《檄英王鸡》而蜚声朝野,却被逐出长安,因私自藏匿罪奴“擅杀官奴”下狱候斩,幸逢皇帝大赦,免过一死,却被永远逐出上流社会。滕王阁上写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行至南海时历经生死聚散、奇情流转的王勃百感交集,终慨然蹈海自尽,时年仅26岁。
- 杜镜演员:沈晓海王勃挚友,外放蜀川少府,王勃下狱候斩时,仍探望并欲解救王勃,蜀川赴任时,王勃为其写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
- 落霞演员:池华琼幼年时入宫为舞伎,因衷爱王勃的一篇情歌《铜雀伎》而被贬出宫廷,流落民间,积郁成疾,王勃意欲挽救她的生命而赶赴南昌滕王阁,参加悬赏百金的重阳诗会,王勃赢得了赏金,但方药却未能救活苦命的落霞。
- 秋水翁演员:陈茂林英迈睿智、有侠隐之风的老船工,王勃的忘年之交却又是毕生的莫逆知音,鼎力襄助王勃“借得”一帆顺风赶赴南昌滕王阁。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 影片中优美的水边场景是在太湖边拍摄的,但拍摄时两个星期里却没有一个晴天。于是剧组向当地人租了块白薯地,铲了白薯,建起落霞的小屋,用滤色镜调理出天光水色,诗情画意来。
- 影片中的王勃与杜镜是一生挚友,现实生活中的刘小锋与沈晓海同样是多年的好友。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次 | 获奖奖项 | 获奖者 | 结果 |
---|---|---|---|---|
2001 | 第10届 | 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 | 《王勃之死》 | 获奖 |
2001 | 第1届 | 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一等奖 | 《王勃之死》 | 获奖 |
2009 | 第9届 | 百合奖电视电影十年·观众最喜欢的电视电影演员奖 | 刘小锋 | 提名 |
[以上信息来源]、、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导演郑大圣在拍摄这部古代诗人传记电影之前,曾拍摄过电视电影《阿桃》。考虑到中国的现行体制与市场而言,拍剧情长片有着各方面的压力,而电视电影通过电视媒介播放,倒是可以少作票房角度的考虑,而在艺术上,文化上可以有更多一些的探索,所以导演郑大圣在《阿桃》之后,又拍了《王勃之死》,旨在尝试做诗电影的实验,视觉和影像上都尝试营造出诗意与写意的意境格局。
音乐配乐
导演郑大圣选择琵琶乐器作为能够代表唐朝气象的乐器,音调取自敦煌古乐的音调,化用敦煌唐乐当中这种基调。徐坚强老师(《王勃之死》作曲)要求乐手就要指甲碰触弦最单纯这个音色,要的是模拟古乐当中比较古、比较拙的这种气质。
拿鼓槌把钢琴盖翻开直接敲在钢琴的弦上头,影片中有很多声音是这幺做出的,很激越、张狂、飞扬。琵琶和节奏比较强悍的鼓击是给王勃的。箫、吟唱、无字歌是给落霞的,落霞第一次出现是以风筝的面貌出现的。这段音乐是合成器的人声的声音,很飘逸、很有浪漫气息。
影片为王勃作的音乐量很大,共三十二段,相当于一张原声CD的编辑量。年轻得意时纵马的音乐,以表现王勃想飞翔想升举的心境,这是一种非常激越、明朗、高亢的音调 ,是王勃的主题音乐。
影片评价
《王勃之死》是电视电影中一部比较优秀的作品。全片大胆地用文字说明交代了许多的过渡性情节,使得影片的主题不至于散化。但场面与场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裂痕迹,相对独立,缺乏因果或承接性,造成整部影片的节奏感不强,情节高潮与情感高潮都不明显。写意化的视听语言是影片最出色的成功原因所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掩饰了该片在叙事中存在的不足。滤色镜的大量使用成功营造出了创作者心目中理想的氛围。影片选用的古典乐器琵琶在弹奏中有仿古的音韵,使人容易产生回到唐朝的感觉。同时,音乐的或强或弱,或高或低,都与人物当时的心情及所处的氛围相匹配,二者相得益彰。《王勃之死》虽然还有一些缺陷,但是其创作上所体现出来的种种创作灵感和生命力却是值得一提的,而这些宝贵的东西也必将促使电视电影在今后的发展中越走越好。(世界娱乐报导、《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评)、
在形式上与思想上,影片有两个南辕北辙的方向。影片用诗联起了几番好境界,叙事上却是极弱的。中间用几折字幕,来交待后情,已是大为笨拙的手法,且打断电影的节奏。在叙事上的问题,不在于夸饰,而在于这个故事的几个部分都还是有分量的,但结点却太弱,转折过渡处没有力道。于是它缺乏了结构上的结实--使叙事脱力。最后留在观众心中的,是几幅图景,一番泛泛而去的感慨(央视国际评)。
画面古韵悠远、意味无穷。这部影片被电影金鸡奖和电视电影百合奖专家评审们一致认为比电影拍得还好。影片用优美、诗意的画面,简洁的叙事,把唐初诗人王勃风流倜傥、不谙世事、侠义豪情且才情四溢的一生演示得令人瞠目,把那句千古绝唱“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与落霞齐飞”的意境表现得出神入化。专家们认为这部电视电影以散文诗意境的营造走出了古装片拍摄的新路(《电影艺术》评)。
导演郑大圣将王勃少年得志的狂放潇洒,沦为阶下囚的失魂落魄,友人间的情真意切,知音间的心有灵犀,写《滕王阁序》时的纵横才气,以浪漫诗意的表现手法一一淋漓尽现。(网易娱乐评)
刘小锋炉火纯青的演技使大才子王勃深入人心,也征服了观众。他的每一个眼神、动作、笑靥、手势均做到了“添一毫则溢,欠一毫则憾”’的表演最高境界。(网易娱乐评)
外表俊朗、英气十足的刘小锋将旷世奇才王勃的雄姿英发和际遇坎坷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后《王勃之死》获得了第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和首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奠定了这部影片难以撼动的艺术地位。(网易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