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蒸祭

蒸祭

蒸祭

蒸祭,即指烝祭,根据东周礼书记载, 周天子、诸侯在一年中的四季都要举行宗庙祭祖仪式, 即四时之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蒸祭
  • 拼音:zhēng jì
  • 注音:ㄓㄥ ㄐㄧˋ
  • 出自:《周礼 春官 大宗伯》

释义

如《周礼 春官 大宗伯》 中作: 以祠春享先王, 以禴夏享先王, 以尝秋享先王, 以烝冬享先王。《礼记王制》: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 春曰礿, 夏曰禘, 秋曰尝, 冬曰烝。其中的烝是作为四时之祭中冬祭的专名的。对四时之祭是否行之于西周、春秋及四时之祭具体所指是什幺等一系列问题, 从汉儒到清儒, 都不厌其烦地反覆讨论,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考证

通过对甲骨卜辞、铜器铭文、文献中烝祭的考察, 说明商周时期烝祭并不是指四时之祭的冬祭。商周时期的烝祭是有变化的。商王武丁、祖庚、祖甲时期烝祭是指商王向其祖先进献农产品、牲畜、美酒、俘虏的祭祀。商王廪辛、康丁以后烝祭则专为向祖先进献穀物的祭祀。
烝祭在商代举行的时间并不固定, 说明商代烝祭不仅有秋收后向祖先报功之义, 还有播种时祈求祖先佑护农事顺利之义。现有附记月份的烝祭卜辞不多, 且这些卜辞时代在商王廪辛、康丁以前, 商末烝祭的时间是否在秋收时节我们不得而知, 只有待资料多时再行讨论。
西周早中期烝祭举行的时间多在周曆十一、十二月 (夏正九、十月) , 此时正是农作物丰收之际, 其意为献新以报祖先之恩。
西周晚、春秋时期的金文虽然没有记载烝祭所行的时间, 但《诗经》中已反映这一时期的烝祭是秋收后的祭祖活动, 即丰收祭。
由以上所述可知, 礼书中所谓的烝为冬祭之说并没有古文字资料、西周春秋时代可靠史料的支持, 如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四时之祭的说法是战国以后才有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