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明代海防水城古建筑,均位于山东省蓬莱市城北丹崖山,北面临海。蓬莱水城在山之丹崖山麓,蓬莱阁在丹崖山上。
蓬莱水城又称“备倭城”,原是北宋所建防御契丹入侵的刀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为防倭寇改建水城,停泊船舰,操练水师。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镇守于此。蓬莱水城总面积27万平方米,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它的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海防建筑保存完好,是中国国内现存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有“八仙过海”的传说和“海市蜃楼”的景观。
1982年,蓬莱水城及蓬莱阁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蓬莱水城及蓬莱阁
- 所属年代:明
- 地理位置:山东省蓬莱市
- 保护级别: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国务院
- 门票价格:通票140元
- 占地面积:蓬莱水城27万平方米;蓬莱阁32800平方米
-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北宋时期
宋、辽对峙期间,庆曆二年(1042年),北宋政府在丹崖山内侧,顺势围以防卫栅栏。由海边向南延伸,又折向东转北,再回到海滨,筑起马蹄形口门朝东的沙堤围子,中间是画河流人的海湾构成水寨式港口,因港内停泊外形酷似刀鱼的战船而得名为“刀鱼寨”。以刀鱼寨的落成为标誌,登州港的港口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天然的港湾变成了人工的港口,繁华的商港逐渐变成了军港。“刀鱼寨”为后来“备倭城”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蓬莱阁始建。
明朝时期
明洪武九年(1376年)登州升格为府,明政府在宋代“刀鱼寨”旧址处疏浚扩展,环筑土城。“北砌水门引海入城,名新开口。南设关禁,以稽往来。”在此设立了水军师府。永乐六年(1408年),在此设备倭都司府,称“备倭城”。因城内有海水俗称“水城”或“登州水城” 。
明登州府

万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意图以朝鲜为踏板进而入侵中国,北部海防形势骤然紧张。明朝政府在派兵入朝作战的同时,也加强了山东的海防力量,在登州地区屯聚重兵,并且设立山东海防总兵官,命李承勛担任。万曆二十四年(1596年)李承勛又对蓬莱水城做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水城的土城墙改为砖石结构,并在东、西、北三面增筑敌台,又在水门东、西两侧居高临下各修建一处炮台,添置了两尊巨型铁炮,呈犄角之势,控制附近海面,增强了威慑力,蓬莱水城真正成了军事要塞。
清朝以后
至清朝初期,对水城进行了多次修缮,增加炮台、战船等设施,登州水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要塞,用以停泊战船、补充给养、训练水师、出哨巡洋和抗击外敌。
民国二年(1913年)1月,民国政府取消府、州建置,各地实行省、道、县三级政区制。4月,废登州府,“登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退出历史舞台。“登州港”之名称,也随之消失。从此,蓬莱水城取代登州港被保留下来,一直沿用。蓬莱水城南门振扬门原城楼已圮,20世纪80年代末重修。
建筑特点
建筑布局
蓬莱水城内外建有码头、平浪台、防浪坝、水师营地、灯楼、炮台、敌台、水闸、护城河等军事设施,形成了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
蓬莱阁建筑区主要由吕祖殿、蓬莱阁、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蓬莱阁雄居丹崖之顶,两侧有观澜亭、宾日楼、避风亭、卧碑亭、姜公祠等建筑。阁西侧有避风亭及田横山。田横山又称登州岬,是黄、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新建有田横山文化公园、田横栈道、黄渤海分界坐标等景点。避风亭又名海市。
蓬莱阁东侧是卧碑亭和苏公祠。祠为纪念苏轼而修,内有石刻像一幅,诗文刻石满壁。祠东还有宾日楼、普照楼和观澜亭,是观海和看日出的好地方。阁后有仙人桥,传为八仙过海处。蓬莱阁东侧前部为白云宫。其主体建筑是三清殿。正殿内有三尊神像。三清殿东为吕祖殿。弥陀寺在南部山下,是一独立建筑。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周边

建筑形制
- 水城
蓬莱水城的港湾俗称小海,居城中,呈长袋形,是水城的主体,为操练水师与泊船之所,宽度平均约100米,南北长655米。水深随潮汐而变,最低时约3米多。平浪台,迎水门而立,外设防波堤,长约80米。小海沿岸以块石砌筑码头,宽5—10米,供船只停靠。航海灯楼为清同治七年 (1868年)增筑,1958年重修,砖石结构,六角,尖顶,高11.6米,内设扶梯可供攀登,上设灯亭以为导航。灯楼高踞丹崖山上,临崖修筑,拔壁参天,今仍可实用。
蓬莱水城

城墙绕小海因地就势修筑,顶宽8米。高度不一,周长约2000米。附设垛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城仅设2门,北曰水门,又名天桥口,位于城东北隅,与大海相通,为船只出入口,块石砌筑,能见高度9.4米,垛距宽约10米,进深11.4米。清同治年间于水口间设密欞铁闸,仅存闸门凹槽。城的南门曰振扬门,俗称土门,位于城东南隅,与陆地相通,拱券门洞,以砖石砌筑,门道宽3米,进深13.75米,残高5.3米,为明代遗存。
蓬莱水城鸟瞰

- 蓬莱阁
蓬莱阁在后部居中,建于北宋,明代扩建,清代重修,高15米,坐北朝南,双层木结构建筑,底层长14.8米,进深9.65米,四面迴廊。
蓬莱阁

主要景点
水城城墙
蓬莱水城城墙绕小海因地就势修筑,顶宽8米。高度不一。东城墙长720米,西城墙长850米,南城墙长370米,北城墙长300米,周长约2200米,面积约270000平方米。蓬莱水城南门振扬门,北门水门保存良好,东城墙北段保存基本完好,南段部分墙基压在民居下,南城墙东段修复83米,西城墙北段保存良好,北城墙保存完好,附设垛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城仅设 2门,北曰水门,又名天桥口,位于城东北隅,与大海相通,为船只出入口,块石砌筑。城的南门曰振扬门,俗称土门,位于城东南隅,与陆地相通,拱券门洞,以砖石砌筑,门道宽 3米,进深 13.75米,残高 5.3米,为明代遗存。
蓬莱水城城墙外观

备倭都司府
备倭都司府始建于明初,是明代海防军事指挥官衙建筑,也是以备倭为主题的明代建筑群。现修复的建筑群是在原址上按照明代的规制复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88平方米。
备倭都司府

备倭都司府因循了中国传统前朝后寝建筑模式,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沿中轴对称布局。中路纵向构成五进院落,依次为仪门、大堂、二堂、官邸和上房。东西两路有寅宾馆、庙宇、后花园等附属建筑。备倭都司府内部陈列有明代军事装备、兵书等。
太平楼
太平楼位于水城东北角平浪台上,有太平楼、戚继光塑像、点将台、涌月亭、平浪宫等景点。太平楼位于平浪台中部,坐北朝南,双层结构建筑,屋面开山,四角飞檐,脊置六兽,四周有明廊,门上方悬有“太平楼”匾额,为书法家乃正所书,门两侧明柱上阴刻楹联:“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州”。戚继光塑像位于太平楼南侧,水泥质地,高4米,表现戚继光身着戎装。
太平楼

水师府
水师府为二进式院落,位于蓬莱水城之内。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迴廊相联结。正厅、厢房皆单檐,琉璃瓦覆面,脊置六兽,皆有前明廊连于迴廊。正厅屋面开山,厢房屋面歇山。整个纪念馆展厅内容以展现民族英雄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
水师府

铁炮和炮台
蓬莱水城仍保存有3门清朝道光年间铸造的铁炮。这3门铁炮连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六千斤蓬莱大铁炮均为山东巡抚托浑布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筹办山东海防时铸造,它们是鸦片战争期间山东海防建 设的重要历史文物,是晚清时期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抵御外来入侵的历史见证。
蓬莱炮台

古船博物馆
蓬莱古船博物馆建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水城及蓬莱阁内,建筑面积7276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一亿元。蓬莱古船博物馆是一座以古登州港及其出土古船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旅游、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
蓬莱古船博物馆

蓬莱阁
蓬莱阁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创修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由弥陀寺、龙王宫、子孙殿、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等古建筑共同构成一个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蓬莱阁主阁

阁底环列16根大红楹柱,阁的上层绕有一圈明廊,室内粉壁上原有历代遗留的诗文、题字、绘画,今皆不存,现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览室”。阁内北壁正中高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所书之“蓬莱阁“巨匾,劫后倖存。西壁悬挂董必武题诗、叶剑英题联。室内木质樑柱彩绘“蓬莱十大景”、“八仙图”、“风竹图”等图案。周遭摆放八仙桌、八仙椅,中央塑有“八仙醉酒”组塑,是根据“八仙过海”传说中八仙在蓬莱阁上放浪形骸,酒醉后各显神通渡海遨游的情节创作的。
戚氏牌坊
戚继光牌坊是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皇帝为颂戚继光与其父戚景通的功德所建立的两座牌坊,包括“父子总督”坊和“母子节孝”坊,两坊相距140米,位于蓬莱市紫荆山街道办事处武霖社区。
戚继光牌坊

田横山
田横山位于丹崖山西侧,山东半岛最北端,亦称“登州岬”,又因其位于山东半岛极北端,故又名“老北山”。它与旅顺老铁山灯塔的连线即为黄渤海分界线,因此具有“一册分二海”的独特地理位置。田横山岩石赭红,山阴受浪涛沖刷,岩破古穿,怪石嶙峋。
田横山

田横山海拔72米,东北西三面悬崖陡峭,形势险峻。山阳因受浪涛沖刷,岩破石穿,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形态各异,有八仙石、卧牛石等石景。田横山为秦末齐王田横屯兵处,明清两代设有炮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击伤日舰,皆存有遗址。还增建了文化公园、跨海索道、栈道等景点。
登州古市
蓬莱水城旧为登州古港,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繁盛。1984年始在小海东沿兴建登州古市一条街,路面为花岗岩块石铺砌,东西宽6米,南北长500余米。南端立仿古牌坊,坊额“登州古市”为书法家吴作人书,坊柱楹联为“供飨十洲三岛客,欢迎五湖四海人”。路东侧18504平方米的仿古园林建筑分别为登州钱庄、常生客栈、水城鱼行、古市饭店、古市商场等仿古商贸店铺。1989年后,每年一届的蓬莱经贸恳谈会和1991年世界旅游日、登州古市庆典亦在此举办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市一条街临海一侧为旅游纪念品市场。
登州古市

历史文化
书法石刻
蓬莱阁自建成雏形后,历代文人骚客来此挥书泼墨,留下墨宝。在蓬莱阁主阁的阁底正门悬挂的横匾“蓬莱阁”,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主阁后面间隔不远有避风亭和卧碑亭内,也各有书法刻石。避风亭内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军事首脑袁可立的《观海市》诗,字是明朝书法家董其昌写的。卧碑亭里的横卧石碑则因留有宋代苏轼的手迹,卧碑正面刻的行草《题吴道子画》,背面刻的是苏轼的正楷《登州海市》。
众多墨宝中,有两处别有典故。一处是蓬莱阁主阁后壁上的“海不扬波”,其中“不”字是后来补上的。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山东巡抚托浑布兼办海防。当有一天他登上蓬莱阁时,望着大海,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蔓延至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一发炮弹(碰巧是哑弹)击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扬波”成了“海扬波”。
另一处是蓬莱阁东侧的“碧海丹心”石刻,这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冯玉祥与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等人同游蓬莱。李烈钧对冯玉祥说:“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们身上了。”冯玉祥对蒋介石当局的做法不满,但又不能明说,只得苦笑。之后,李烈钧挥毫写下对联:“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让冯玉祥题横幅。冯玉祥提笔写下了“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
渔民文化
与蓬莱“仙境”相呼应,蓬莱阁这一古建筑群中供奉了三组“神仙”塑像。第一组是东海龙王敖广的龙王宫;第二组是海神娘娘林默的天后宫;第三组是以吕洞宾为首的“八仙人”聚居的蓬莱阁大殿。这三组“神仙”均与“大海”密切相关,其摆置和解说中包含了许多当地独具特色的渔民文化。
龙王宫正殿,东海龙王在正中,分列两旁的是他的八位站官。这八位站官的名字为“巡海夜叉、赶鱼郎、千里眼、顺风耳、雷公、电母、风婆婆、雨神”,龙王宫中还曾设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时的步辇和仪仗,是人们为了天旱求雨而用的。蓬莱门路中的天后宫与众不同的有两点:其一,这里供奉的天后在世界华人圈中几乎都被尊称为“妈祖”,唯独这里习惯称之为“海神娘娘”;其二,这里天后宫的陪神极为特别,由四海龙王给天后当站官。
如果说供奉“东海龙王”和“海神娘娘”体现了蓬莱渔民祈求风平浪静捕鱼丰、无灾无难保平安的现实心理,那幺蓬莱门路的主阁中供奉的“八位仙人”则体现了他们渴望征服自然、超越自然的浪漫幻想。主阁内有一张古旧的八仙桌,桌旁塑有八位“神仙”,合称八仙。
价值意义
国防意义
蓬莱水城自古就有“京津门户”、“渤海锁钥”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政局多变、战乱频繁的岁月里,蓬莱水城曾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水军基地,发挥着抵御外侮、保卫海疆的重要作用。
自明初登州卫设立之后,蓬莱水城的军事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因防倭患,立帅府于此,水城亦被称为备倭城。水城的主要设施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海港设施,包括防浪堤、水门、平浪台、码头等;二是防御性设施,包括城墙、炮台、敌台、水门、护城河、营房、指挥所等。这两部分设施构成了一个进退自如的海上军事防御体系。
对外交流
蓬莱水城的基础是古登州港,它是连线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以及南出黄海、 东海等海外交通的重要出港口,隋唐时期是北方东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隋代,使节裴世清曾率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统一王朝派出的访日使团,从登州港 出发,经朝鲜到达日本。唐朝时,朝鲜、新罗的遣唐使、日本的遣唐使及商人、 留学生,多从登州登入往返,由于来往人数多,登州境内出现新罗人居住的“新 罗坊”和接入新罗人的“新罗所”等。为研究古代中国与古代日本、朝鲜半岛的交往提供支撑。宋《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天架以前,使由登州入熙率以来,皆由明州,一言登州路有沙硝,不可行。”说明宋朝时登州港是宋、高丽间的主要海上通道。直到宋辽对峙时,登州港地位才略有下降。
保护措施
20世纪50至60年代,蓬莱水城被纳入文物保护範畴, 主要是对部分城墙进行修复,同时对城内小海进行清淤。具体为1952年起,陆续修复水城东炮台以南部分的城墙。1956、1964年两次清理小海内沉积的淤泥。不过,对小海进行的清淤,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水城遗址,而是以生产为目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不能视为有目的的对水城的保护,但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小海水体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蓬莱水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级别得到提高,同时继续採取了一些保护措施。蓬莱水城与蓬莱阁于1982年被共同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修复水城西城墙北段。1984年,蓬莱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对登州港湾进行清淤、修复,历3月余,清出淤泥19万立方米,疏浚水门外航道淤沙2万立方米,并重修吊桥、码头、防浪堤和港湾周围青石护坡。
旅游信息
位置
蓬莱水城位于蓬莱市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49’,东经120°45’,处于山东半岛最北端。这里在地质年代形成了西北面丹崖山、西南面紫荆山、南面庙山和东南高地环绕,北临大海的半封闭式的天然海湾。水城依源自庙山西侧的 黑水与密水两河入海口修建。
蓬莱阁风景区
门票
门票:通票140元(包括蓬莱阁、戚继光故里、水师府、古船博物馆、田横山、枪战城、全周影院和登州博物馆的门票)
开放时间:旺季(4月—10月):06:00—18:30 淡季(11月—3月):07:00—17:00。
交通
- 自驾游路线:
1、北京—蓬莱
①北京(南三环) 分钟寺—京泸高速—黄石高速(黄骅方向)—荣乌高速—威乌高速—蓬莱西下。
②北京—京津塘高速—天津杨村—京沪高速—济青高速—潍莱高速—威乌高速—蓬莱西下高速—直奔蓬莱市区。
2、哈尔滨—蓬莱:哈尔滨—长春—瀋阳—大连—烟台(轮渡6小时)—烟台—蓬莱。
3、上海—蓬莱:上海—途径江阴,江都—淮安—灌云北—日照—同山高速(栖霞北下高速)—蓬莱。
4、蓬莱长途汽车站有到烟台、青岛、济南等地的长途车,港口有到长岛、旅顺等地的船只。
- 公交路线:
1、机场有出租到烟台长途车站,坐烟蓬旅游快车到蓬莱汽车站,下车往西步行五分钟到蓬莱阁振扬门售票处。
2、到烟台长途汽车站坐烟蓬快车,15分钟一班,票价18元,1小时10分钟车程。
3、乘坐交通路线1、2、3、4、5、6、7路公车在汽车站或景区门口下车对面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