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莲花方言

莲花方言

莲花方言

莲花方言,即江西省莲花县所使用的汉语方言,通常情况下即指莲花话(属赣语吉茶片),但莲花县境内的方言则可分为两类:莲花话(属赣语吉茶片)和客籍话(属客家语铜桂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莲花方言
  • 外文名:Lianhua dialect
  • 方言种类:赣语-吉茶片、客家语-铜桂片 
  • 分布地区: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

全县方言概况

莲花县各乡镇方言一览表
乡镇
方言种类
琴亭镇
赣语
升坊镇
赣语
神泉乡
赣语
三板桥乡
赣语
荷塘乡
赣语、客家语
良坊镇
赣语
湖上乡
赣语
路口镇
赣语
闪石乡
赣语
南岭乡
赣语
坊楼镇
赣语
高洲乡
赣语
六市乡
赣语、客家语
注: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国语、外来人口所用方言、外国语不计入上表。
莲花县内方言的形成,与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密切相关。据现有资料考证,本县居民的先民基本上都是唐代以后陆续由外地迁来的。迁入的人口中,省内以永新、安福两县居多,吉安、吉水、萍乡次之(迁入的人口中大部分人的原籍地现属吉茶片赣语区),他们自称“土着”,说的是“本地话”。久而久之,这种“本地话”成为了的“莲花话”。
莲花县内的客家方言形成较晚。县内的客家人清初才由粤东北,即现广东省河源、梅州两市及周边地区迁来。

赣语

莲花县地处江西西部,通行赣语,县内居民一般称之为”莲花话“。莲花话包括1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41个韵母(包括自成音节的n),其中:
1、除少数韵含鼻音韵尾ŋ外,大多数阳声韵都以鼻化元音为主要元音,无鼻音韵尾m、n;
2、元音a包括a\ɐ\ɑ三个变体;
3、ai的实际发音为æi;
4、ao的实际发音为ɔo;
5、n含m\n\ŋ̟;
6、少数中古明母、疑母阴声韵字读阳声韵;
7、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读送气清音;
8、年长的人说话几乎没有f声母,国语中的f声母字一般都读成xǂu(近于∅),而中青少年说话时,一般都将中古非敷奉母和晓匣两母合口韵字读作f声母;
9、中古泥来日三母字,如果逢阴声韵,读l声母,如果逢阳声韵,读n声母,亦有少数字读零声母;
10、n与启齿、撮口韵相拼时实际发音为ne;
11、中古透定二母与开口韵母相拼时读x;
12、X的实际发音稍后,接近h;
13、中古知、照母少数字白读音为t;
14、中古疑、影、喻三母字读零声母。

声调

声调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去声
调值
44
13
53
35
22
1、阴平包括中古平声清声母字、入声清声母字,及部分次浊声母字;
2、阳平包括中古平声浊声母字;
3、阴上包括中古上声清、次浊声母字,及部分次江声母字(原文如此);
4、阳上包括中古上声次浊、全浊声母少数字。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调类,但字数很少,而且有些字在不同条件下可有两个调(如“冷”字,白读读/nɑ̃35/,文读读/nẽ53/);
5、去声包括中古去声字、全浊上声字一部分和入声浊声母字;
6、结构助词“咯”/ko/、时态助词“哩”/li/及派生词的词缀大都念轻声,但仍存在一定的高低升降,不另立调类。
同时,莲花话存在一种连读变调现象:
1、阳平字在前,调值由13变为11(但阳平+阳平可以不变调,如“硫磺”/liu13 uɔ̃13/;
2、去声字在前,调值由22变为33。

语音特点

莲花话属于赣语吉茶片,如果再往下细分,则又可以划入永新小片。根据地域划分,莲花话可分为砻西腔和上西腔两大类。砻西腔接近永新口音,上西腔则接近安福口音。语言的差异似乎比其它乡俗明显,更具有区域性、传统性和凝固性,很少变异。一般通过语言即可判断其所居地点。
对于上西腔来说,东面的路口、湖上两个乡镇与西面的坊楼、六市大同小异。而对于砻西腔来说,则以距说上西腔乡镇的远近分三个层次:良坊一带受上西腔影响较大,以县城为中心的中间带次之,至三板桥乡,因紧邻永新,其腔调则与永新话无多大差异了。
砻西腔和上西腔的差别一是体现在语音上,比如砻西只有少数中古知、章两母字读t,而且只限白读音,上西则知、章两母洪音字都读t,彻、澄、昌三母字读tʰ以及上西阳上字较多,砻西阳上字少,三板桥乡无阳上调等等;二是还体现于辞彙上,例如“做什幺”一词,砻西腔叫“做哪个”,上西腔则叫“做怎个”;“窗户”一词,砻西腔叫“朵子”,上西腔则叫“坎门”;砻西腔中用的广泛的否定词是“呒”/n44/(或作“唔”),上西腔中运用广泛的否定词则是“不”/pε44/。儘管砻西腔与上西腔的差异绝非只限于以上几点,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两种腔调差别之大。
注:加外框的字为同声字或发音相似的字,并非本字(一般找不到本字)。
砻西腔与上西腔在部分辞彙方面的区别
字/词语
砻西腔
上西腔
母亲
ai44 uo44
m44 ma44
lao53 ho44/35
lao53 pho44
男孩
a13/11 li24
ɕi22 ʨi44
tɕiao22
kʰo44
捉迷藏
ta53 pẽ22
tso44 mi13
我们
uo35 kuε44
ŋo13 fu44
来不及
13 n13 iã13
1344 iã13
注:砻西腔以县城为代表,上西腔以路口镇为代表。
同时,莲花话还有一种奇特的合音、减音现象:
莲花话部分辞彙的合音与减音
词语
不连音读法
合(减)音读法
不好(呒好)
n13 hao53
ao35
不是(呒是)
n13
13
不知道(呒晓得)
n13 ɕiao53
iao3344
未曾(呒然)
n13 nẽ13
nẽ35

辞彙

莲花话中部分字词及读音
字词
国际音标
汉语拼音(近似发音、不标声调符号,加粗体为实际生活中的读音)
一天
44 kuŋ44
ye gong
时间
kuŋ44 hu44
gong hu
白天
44 li44
ye li
晚上
ia22/33 li24
ya li
一会儿
44 ha22 li33
ye ha li
现在
kua22/33 ha22
gua ha
大腿
hai22/33 kuε44
hai guê
胯下
ka44 ha22
ga ha
左撇子
tso53 pa44 li44
zo ba li
小孩
a13/11 li24
a li
女孩
m22/33 li22
m li/mei li
祖父
lao53 tia44
lao dia
伯父、伯母
pa44 pa44
ba ba
ai22/33 o13
ai ou
癞蛤蟆
lu4444 mo13
lu kê mou
青蛙
44 ma44
kêma
蟑螂
tsao22/33 ʨi44
zao ji
翅膀
22/33 pi22
ye bi
i44
yi
锅巴
lao44 ka44
lao ga
钥匙
so53 o22
suo ou/suo si
锅子
uo35
wo
ɕyo13
xuo
胡说
ta53 ia55 ua22
da ya wa/da ya wo
烤火
tsa44 huo53
za huo
u44
wu
ɕi22
xi
知道
ɕiao5344
xiao dê
叮嘱
kao44 h22
gao hu
发芽
pao22/33 a13
bao a
结果
tio44 kuo53
dio guo

永新小片

包括遂川、安福、永新、莲花、井冈山市以及湖南省的攸县、茶陵、炎陵。共同特点是古浊平、古清去今不合二为一(宁冈例外),古清去和古浊去今合为一个调类(宁冈、茶陵、炎陵例外)。永新泥来不混,[n][l]为不同音位。江西境内其余各县市泥来洪音相混,除莲花县有[l]无[n]外,其余[n][l]都是自由变读。

现状

莲花话是莲花本地的主流方言,在县内使用广泛,而且大部分年长的人只会说莲花话。
同时,莲花话受国语的威胁还是比较大的,这种“威胁”尤其体现于孩子身上。比如说,在莲花县城,可以看到不少用国语互相交流的孩子们。甚至在年老的长辈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都是长辈用莲花话,晚辈用国语。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爷爷和孙子说话需要父母做翻译”的情况发生。
莲花话儿歌——《毛鸟俚毛》莲花话儿歌——《毛鸟俚毛》

客家话

来源

江西省的客家话有两种类型,一种称为“本地客家话”,大多是唐宋以来便生活在本地的居民,这些人集中分布在江西南部的中心地区;另一种客家话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迁移到江西的人说的客家话,莲花县境内的客家话即属后一类。据记载,莲花县客家居民主要由广东梅县、江西赣州及赣州辖下的兴国县迁来,亦有来自福建及广西的“棚民”。

分布

莲花县内客家话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荷塘乡、西北部的六市乡。其中就客住村数量而言,六市乡较荷塘乡略多,但两乡加起来总人数并不多,只有几十户左右。依据第二版《中国语言地图集》,莲花县内的客家方言属于客家语的铜桂片。

语音特点

下面介绍“客籍话”的部分语音特点。
  1. 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读送气清音。
  2. 古晓、匣两母逢合口韵母都读[f-],如“花、灰、婚、红”等。
  3. 有较多的轻唇声母字读为重唇。
  4. 除个别地方外,声母f、v一般不与齐齿韵母相拼。
  5. “知”的白读音声母为[t]。
  6. 複合韵母丰富,元音韵尾-i,-u很完整。
  7. 没有撮口韵母。
  8. 有较多的古上声全浊、次浊声母字读为阴平。
  9. 去声多不分阴阳。
  10. 古入声字仍读入声,并据古声母的清浊分为阴入、阳入二调,阴入调值低,阳入调值高。
  11. 古平、上、去、入四声都有部分次浊声母字今读随清声母字走向,而且这些字各地很一致。
  12. “祖父”说“阿公”,“祖母”说“阿婆”,“父亲”说“阿爸”,“母亲”说“阿婆”,“哥哥”说“阿哥”,“姐姐”说“阿姐”。也就是说,在称谓语中常用词头“阿”。
  13. 雄性称“公”“牯”,雌性称“嬷”,一些无雌雄之分的事物也往往加上“公”或“嬷”,如“索嬷”(绳子)、“杓嬷”(瓢)、“舌嬷”(舌头)、“碗公”(大碗)。
  14. “儿子”说“徕子”,“女儿”说“妹子”。
  15. “这”说“底”或“已”,“那”说“该”。
  16. 表示“给”、“被”的意思用“分”[pun]或“畀”[pui]。
  17. 比较句用“比……过”的形式,如“佢比你过大”(他比你大)。
以上特点是客籍话语音特点中的绝大部分,剩余小部分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中国客家分布图中国客家分布图

铜桂片

铜桂片是客家语的方言片之一,江西省内分布在井冈山、永新、吉安、遂川、万安、泰和、宜丰、万载、靖安、铜鼓、高安、奉新、修水、武宁、莲花、贵溪、弋阳、铅山等地。此片的特点在于调值和调型相当一致。阴平为中升或中平调,阳平是低升或低平调,上声是低降调、去声是高降调或高平调,阴入是低短调而阳入是高短调。此片与梅县为代表的粤台片声调系统极为接近。

现状

由于客家方言在县内分布区域小,相关资料记载并不完善,并且县内客家居民在琴亭镇等赣民系居住的乡镇活动时也使用赣语,导致客家语在莲花县境内的适用範围和影响力正在逐步缩小。实际上,客家话作为一种方言,在莲花县已基本消失。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