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蔡国飙

蔡国飙

蔡国飙

蔡国飙,出生于1967年1月,教授,长江学者。863专家组专家、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碎片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宇航联合会(IAF)空间推进技术委员会委员、《宇航学报》编委。

1997年12月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工作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担任院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蔡国飙
  • 外文名:cai guobiao
  •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67年1月
  • 职称:教授
  • 职位: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卫星真空羽流效应研究、2、液体火箭发动机多学科最佳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3、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技术研究、4、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5、飞弹尾焰特性研究
蔡国飙

人物经历

1997.12- 北航宇航学院 任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常务副院长

人物成就

先后被评为首届中国优秀博士后,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首批学术带头人,首批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863计画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博士后。2006年被评为校“蓝天学者”。
1999年“真空羽流的数值模拟”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 1999年“低地球轨道环境原子氧对太空飞行器表面材料聚醯亚胺作用的数值模拟”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 2002年“固液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热防护层烧蚀计算”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3) 2003年“液体火箭发动机化学动力学计算”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 2004年“超声速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 2005年“高空羽流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5年 “大型超高真空羽流效应实验系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蔡国飙于1996年1月-1997年12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一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从事航天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现为宇航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博士后进站至今,在科学研究上,蔡国飙发扬刻苦攻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主持和完成了30多项航天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项目、国防预研项目、载人航天项目、国防基金、航天基金及航天院所的科研项目的研究。
蔡国飙主持的航天飞行器姿轨控发动机真空羽流效应研究工作,为我国新型太空飞行器及武器的设计与研製做出了重要成绩,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蔡国飙主持进行的“十五”的863高技术重点项目“高超声速总体方案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主持进行的“十五”国防预研重点项目“飞弹卫星预警信息处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飞弹预警卫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国飙主持进行了民用航天重点预研项目“液体火箭发动机多学科最佳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设计与研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蔡国飙还主持进行了“十五”863重点项目“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取得可喜进展,为我国进行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这一公认的先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和研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此外,蔡国飙还在空间环境原子氧效应、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固体混合火箭发动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
蔡国飙所主持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批既具有很好的工程套用价值又具有重要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为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
鑒于蔡国飙在科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和学术成就,2000年蔡国飙被评为首届中国优秀博士后,2002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现兼任国家863计画航天运输专家组专家、国防科工委专家谘询委员委航天组成员、总装备部卫星套用专家组特邀专家、国际宇航联空间推进委员会委员等职。
蔡国飙同样十分重视航天人才培养工作,主讲了多门科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课程,指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后、博士、硕士和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于2002年被评为首批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教师。
蔡国飙还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在他和宇航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宇航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均取得很大成绩,为我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